胖子分4種,古稱:肉人、膏人、肥人、脂人!調理方法迥異

胖子分4種,古稱:肉人、膏人、肥人、脂人!調理方法迥異

胖是怎麼產生的呢?在中醫看來,胖都是因為氣虛造成的:人體營養輸送、精微的生化、新陳代謝是靠血來進行的,但是血動起來需要一個額外的力,這個力就是中醫種所說的“氣”,氣推動著血運行,血又可以產生氣,兩者相互作用,因此就有了“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這樣的說法。

胖子分4種,古稱:肉人、膏人、肥人、脂人!調理方法迥異

氣與血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氣血平衡,吃進來的東西該吸收的吸收,該排洩的也排洩掉了,人看著氣血紅潤,不會有什麼虛肉、肥肉。但是氣虛的人就不一樣了,氣虛就難以推動血的運行,血運行不暢該氣化的東西難以被氣化,該排出的物質沒有排出,於是這些物質就堆積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留在體內。

脂肪的定義比較寬泛,但因為氣虛造成的脂肪是絕對的“垃圾”!這種脂肪停留在肝部叫脂肪肝,停留在血管叫高血脂,停留在肚子上叫肚腩。所以,這種健康垃圾停留在我們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是有害健康的。

胖子分4種,古稱:肉人、膏人、肥人、脂人!調理方法迥異

通常情況下,氣虛可以以4種形式讓人們變胖,一是本就氣虛,二是間接造成的:陽虛、痰溼、溼熱,這四種氣虛形式產生的肥胖在古時分別稱之為:脂人(勻稱的胖)、肥人(上下皆胖)、膏人(胖肚、大腿)、肉人,不知道你屬於哪一種呢?

氣虛型胖子——膽小

本身因為氣虛而肥胖的人,他們不愛說話,看起來懶散,走起來費勁,似乎沒有一點激情。如果仔細觀察他們的舌頭,會呈現出典型的齒痕狀,而且舌體比較肥大,這是水溼沒有被氣化的典型特徵。有一句話叫做“白白胖胖”,說的就是這樣的胖子,因為他們的血液難以充達面部,所以臉色經常會發白。

艾灸方法:湧泉穴、神闕穴、足三里穴、關元穴、中脘穴

食療:小米、香菇、胡蘿蔔

胖子分4種,古稱:肉人、膏人、肥人、脂人!調理方法迥異

陽虛型胖子——怕冷

陽虛型胖子主要表現就是怕冷,受不了太冷的空調,經不住冬風的勁吹,那禦寒的秋褲能撐到冒汗的炎夏。這類胖子性慾不強,還會出現陽痿的情況,小便清長。這樣的人是典型的陽氣不足,壽命可能不會太長,所以一定要記得補足陽氣。

艾灸的穴位:長強穴、大椎穴、命門穴、百會穴、神闕穴

食療:大棗、核桃、腰果、南瓜、胡蘿蔔、山藥

胖子分4種,古稱:肉人、膏人、肥人、脂人!調理方法迥異

痰溼型胖子——眼腫、額頭油

痰溼出現最根本的原因是脾運化出現了問題,運化一出問題就造成痰溼堆積,這腰腹部、大腿部就成為了藏肉的最佳場所。因為水溼運化不暢,體內的溼氣過多,這類型的胖子眼部會經常出現浮腫。

艾灸的穴位:太溪穴、足三里穴、關元穴、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豐隆穴

食療:冬瓜、赤小豆、荷葉和山楂,枇杷

胖子分4種,古稱:肉人、膏人、肥人、脂人!調理方法迥異

溼熱型胖子——眼有血絲,面部油

溼熱型胖子往往很能吃,但運化卻不好,因此會出現“胃強脾弱”的典型症狀:吃得多,但運化很弱,毒素排不出去,油光滿面、痤瘡粉刺、痘痘等。他們的眼部經常會有紅血絲,而且脾氣比較大。

艾灸的穴位:三陰交、足三里;溼熱下注者加行間、太沖、豐隆;脾腎虧虛者加脾俞、腎俞,關元、中極。

食療:綠豆、冬瓜、苦瓜、蓮子、薏米

胖子分4種,古稱:肉人、膏人、肥人、脂人!調理方法迥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