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低齡化:從幼兒到兒童、少年到青少年(3-18)的生涯發展

一聽到職業規劃,我們總覺得這是成年人才需要去注意的。

其實,有些事等到成年才採取行動已經算晚的了。

在此,我將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

那就是,職業規劃應該從小開始做起。

不要等到高考,也不要等到中考,更不要等到小升初,而是在步入幼兒園時就要創造職業規劃的環境。

從幼兒(3-6)到兒童(7-12)、少年(13-15)到青少年(16-18),貫穿其一生的發展規劃。

職業規劃低齡化:從幼兒到兒童、少年到青少年(3-18)的生涯發展


1、高考

高考志願填報其實是職業規劃中最小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只關注專業、學校和城市的選擇而再無其他。

十年苦讀,無非就是想上個好的大學。

但是好的大學不一定意味著你步入社會時就能有好的工作,哪怕你能力再強也要經受時間的考驗。

所以很多人等到填報志願時才發現自己並不清楚以後要做什麼,讀金融還是讀醫學成為一種假假想。

假想讀金融應該能賺很多錢,讀醫學應該能救死扶傷,這種望文生義的見識讓我們與這個社會背道而馳,等到吃了現實的苦才能有所頓悟。

高考絕對不是我們面臨職業規劃的第一站,也不是最後一站。

2、中考

如果高中生重在學習,那麼中考生也是如此。

但是中考生有更多時間去認識到自己學業的興趣到底是在文還是在理,就算現在文理不分科。但是對於學科的選擇,不能等到高中才被迫做決定。

除語數英必考之外,我們還是能做選擇的。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追求個性更是叛逆的代名詞。

所以職業引導的必要性更顯而易見,他們總覺得大人是在支配他們的身心。

但當他們有機會體驗成年人的職場社會時,他們就會發現學習是一件幸福可愛的事。

沒有業績的壓力,也沒有為生活奔波的勞累。

雖然大人還是喜歡用他們以為的價值觀捆綁孩子,但是不得不承認絕大多數的孩子是幼稚可笑的。

這裡的職業規劃要教會他們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而是學會思考學習的意義。

3、小學

“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

“我想當一名美食主播”

小學生其實是知道自己當前想要什麼,但卻不知道為什麼。

這樣的教育環境衍生出來的痛點急需改變,不然等到成年還是迷迷糊糊的。

當代的小學生壓力太大了,他們從小就被“全面發展”。

但依然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著未知,所以職業規劃的興趣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這不是讓他們從小就被定式教育,而是在美好的童年時代就能具備預見性。

從興趣到樂趣,從樂趣到志趣,從志趣到職趣,從職趣到自趣。

小學所需要培養的德智體美,不就是讓他們以後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何為有用?就是能夠為賴以生存的社會創造價值。

4、天職

如果事業僅僅是事業的話,那我們無非只是在美化自己的工作。

而如果你做的事是一種天職的話,那麼這是一種天生的使命感。

人類可能缺乏食物金錢,也可能缺乏快樂勇氣。

可一旦越是探索越是缺乏,越是缺乏越是創造。

創造只是滿足,但是慾望無底線。

我們需要為命運代言,找到天生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