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为战“疫”贡献个人力量。他们有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他们或冲锋一线,或保障后方,用平凡的举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各个地区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历经艰苦奋战,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这个局面来之不易、难能可贵。但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在当前我们也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随着应急响应的降低,疫情防控的有关措施也会进行优化调整。在这个时间段,千万不能因为麻痹大意、盲目自信、思想松懈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要保持慎终如始,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可以不带口罩并不意味着不用带口罩,可以逐步放开公共场所并不表示完全放开,推进复学复课并不等于立即复学复课,优化小区管控也不等于不用管控。天气逐渐炎热,复工复产复学的任务越来越重,必须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克服重重困难,消除不良影响,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在增强防控意识、落实防控举措的同时,要不断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通过健康文明的行为,构建健康文明社会。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宣传指导,不断增强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倡导引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坚持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不扎推、不聚集;大力推行分餐制,引领健康文明用餐新风尚;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投放,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扎堆到医院就医,养成网上预约的良好风尚,通过共同努力,建立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牢固防线,为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眼下,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已经施行了一段时间,部分民众也逐步放松警惕。一个真正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公民,一定善于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特别在涉及公共利益时,更当克制冲动,释放出应有的责任感。广大干部群众要以“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感,坚守岗位、担当作为,凝聚起抗击疫情常态化下的强大合力。

疫情面前,没有谁能置身事外。我们每个人,既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一环。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我们应该怀有必胜信念,但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有底气有信心,但没有理由放松警惕。

习近平指出,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

任何自觉行为的养成,都必须从遵守法规制度开始。职能部门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执法尺度、力度的一致性,管在平时、严在一贯;针对不文明行为要敢于曝光、严厉整治,以达到刺痛少数、教育多数的震慑效应,破除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树立对法治的尊崇;对垃圾分类、公共场所控烟、门前三包等,要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文明监管常抓不懈、落到实处,让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社会也要强化文明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尤其是要抓早抓小,即从孩子抓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共同承担责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在家长身边耳濡目染,有样学样,家长们许多不良习惯会被孩子学去,从而导致孩子也形成不良习惯。“所以抓早抓小,家长要力行,要做榜样。

此外,还要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及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有效整合网上与网下的力量,打造涵育文明新风的媒体矩阵,不断传播能够影响人、引领人、塑造人的文明好习惯,营造实现全民健康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