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古代人说的是普通话还是文言文还是说方言?

绣出一切


五胡乱华以前,各地不相统属,中原还在扩张之中,民间肯定在讲方言,官方已经开始统一官话了,尤其是北方处在政治中心民间方言都开始融合。

五胡乱华以后,北人难逃,不少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当然各少数民族划地而治,他们的统治者却是久居北地,中原官话很流利,又多用汉人谋士,为了交流多使用官话便很正常了;而在南方大量北方百姓南移,给本地方言造成不小的冲击,毕竟南方方言派系繁多,于是南北方言官话相互吸收补充,便出现了新的方言,官话的统一就更成问题了,不过有一部分北人坚持自己的语言传统,于是有了现在的客家话,事实上我们现在听不懂的客家话那就是古代的普通话啊!


L刘哈档案


文言文是书面语,一般不会用来日常对话交际。

日常交流多用方言和官话。

方言——汉语中的各个方言虽然语音分歧大,声母,韵母,声调各有特点,但是相互之间还是有关系的,从大多数汉语方言来说,从长江以北向北直到中国北部边疆,向西南延伸到四川、贵州、云南、广西一带,人们可以听懂或大致听懂相互之间的方言。

现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发展分为 4个时期:

①上古音时期──先秦至魏晋(约公元前10~公元 5世纪);

②中古音时期──南北朝至唐宋(5~13世纪);

③近古音时期──元代和明代(13~17世纪);④现代音时期──清代至现代(17~20世纪)。

官话——古代是没有普通话的,如果说遇到地域相差比较大,听不懂对方的方言,一般说的是官话。每个时期使用的官话也不同。

周-将《周礼》及洛阳读书音传播到全国。

秦-标准语无可考,但是优化继承了周文字。

汉-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

东晋-迁都建康,洛阳雅音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隋-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

唐-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音。

宋-国语称“正音”、“雅音”,仍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

元-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将汉语定为域内共同语言,称为“天下通语”,元朝汉语语音的标准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汴洛音。

明-中原雅音为正,明前中原地区经多个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遂以南京官话为基础,南京音为国家标准汉语语音。迁都北京后,南京音调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正音基础,而南京官话则通行于整个明朝。

明及清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音。

由于明至清代定都北京的关系,南京官话的腔调逐渐染上以当时北京方言为代表的北方话的腔调,清朝以来,北京官话逐渐分化出来,作为汉语标准音的官话从而逐渐分为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两支。

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国语的地位。

民国初期,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后来改为以北京话为国音。


诗酒半阙


很多人以为古人在日常说话时也满口「之乎者也」,担心穿越回去不会说「文言文」,没法和古人交流。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古人日常交流用的也是白话文。

所谓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书面语言。春秋以前,文言文与口语白话文的区别并不大,文言文实际上就是将商周时期的口语简化后变形而成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言文基本定型,以后的两千年基本没有变过。但口语白话文却一直在变,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移民的影响,比如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导致的语言变化。唐朝之后,白话文和文言文分离得更加明显,人们平时说话和写文章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那古人为何写文章的时候不用白话文呢?这样岂不是更方便读懂吗?白话文尽管容易读懂,但真的不容易写,因为用字太多。同等信息含量的内容,如果用白话文,会比文言文多出一倍的文字量。在纸张没有发明前,古人在青铜器上铸字、竹简上刻字、丝帛上写字,这些书写材料都十分昂贵,而且书写过程也很费劲。所以,古人为了省钱省力,写文章的时候必须惜字如金,文言文这种精简化的用语就体现了它的优势。打个比方,您正在读的这部书总共十余万字,如果用竹简写成,需要近三十斤竹简。如果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用竹简写成,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所以,古人用文言文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省字控制成本。




大黄墅帝国自媒体


从语言学的划分来看,中国属于汉藏语系,也就是用汉语和藏语的名称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系。中国为该语系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大多数民族为汉藏语系民族。

语言的演化是有一定历史文化在里面的,我们从读古文古代文学著作中可以看出,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献都是以文言文来记载的,这里面,文言文就可以理解为古代“官话”,也就是朝廷下达地方、记载县志和历史文书的通用语言。但是在民间的交流,一般都是使用当地所通用的“普通话”,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会有几百种方言的形成。

但是我们至今也会发现,中国国土面积这么大,有些地方尤其是山村,隔了一个山头,说话交流就会出现问题,但是一般情况下文字还都是认识的,这功劳可就要归功于秦始皇统一文字了。

有了文字的统一,至于语言上的表达,就相对于自由许多,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地方话,俗称方言,比如闽南话、广西平话、粤语、土家话、吴语、湘语、东北话等等。

如果没有当初的秦皇统一文字,或许今天的中国大陆,会跟欧洲54国一样,明明语言表达很接近,但是却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家。

语言和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也正因为欧洲的罗马帝国没有完成语言文字的统一,导致使用拉丁文的西罗马帝国和使用希腊文的东罗马帝国分裂。这也再次证明了华夏文明的智慧。

直到今天,古语言很多融入了戏曲和表演艺术中,比如越剧、黄梅戏、京剧等等,在这里,也能一品古代人的语言魅力。


草竹道人


古人讲的是方言。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普通话是清末民初才开始出现的概念,才开始倡导和推广的。当初之所以倡导讲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普通话),就是因为大家多讲方言,交流不便。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它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这其实也是个经济问题,因为古代纸张很贵,书写俗语(口语)太浪费纸张,所以就争取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的意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为文言文。

就像八九十年代,电话还没有普及,书信又太慢,人们有紧急的事情都要发电报。而电报又是按照字的个数收钱的,所以电报文就像文言文。


古人之所以讲方言,是因为古人的活动范围比较小,跨地域活动很少,普通话没有发展的土壤。现代人讲普通话,是因为大家第一学习普通话,第二跨地域交流很普遍。很多人在外讲普通话,但一回到老家,就开始讲方言了。


说个题外话,古代皇帝上朝,大臣们讲话估计就是南腔北调的。


平民记者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要理解语言和记录语言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及各自形成演变的历史。 拿汉族来举例说明,汉族人是从什么时候会说话通过语言来交流的,汉语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尚不可考。 而记录汉语的最早汉字甲骨文大概出现成熟于三千多年前商代。 汉字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汉民族的进步。让人们平常说的话能够传于异地,存于后世。由此汉语有了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即“说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语言。简单的说,口语后来又有了官话和方言之分,官话一般是当时政治中心的方言。刚开始,口语和书面语是没有大的差别的。后来日常交流用的口语不断发生变化,而中国人有崇古传统,书面语并没有大的改变,所以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称的文言文。文言文其实就是当时口语的书面化,通俗的说,就是当时的大白话,只是现在的我们看不大懂了而已。 综合以上分析,回到问题本身,古代人要么说当时的官话,要么说当地的方言。古代人写出来的书面东西即是现在我们所称的文言文,明清以后的白话文除外。


白衣布丁


古人的书面用语是文言文,而说话时用的是白话。

白话指相对文言文而言,接近日常生活的语言,也就是指方言。

白话因各地域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朝廷一般会管制语言,以用来沟通方便。由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在北方,所以往往规定以北方的方言为基础的官话,因为时间和地域的差异,每个地区的对话肯定存在困难,所以到哪里讲哪里的话,如果是当官的或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都是讲官话,差不多接近现在的普通话了。





开朗的皮蛋


古人写的文言文是书面用语,而说话时用的就是白话。

白话因为地域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朝廷一般会制定官话,以用来沟通方便。由于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所以往往规定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官话

因为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与古人对话肯定存在困难。

白话是指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接近日常生活语言的文字表达方式。从词汇、句法、韵味等方面看,显然与文言有区别的话。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古代的白话文经五四的现代白话文到现代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现代人把西方的语法给它做了条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词汇。

古代白话没有标准,由于汉语各地的方言差异,衍生出多种白话。在清代之后戏曲的流行以及地区之间交流开始逐渐频繁,最早被人们广泛认识到并认可的主要有韵白、京白、苏白、广白四种,也称四大白话。

韵白指的是中州韵,相当于明代主流官话《洪武正韵》,听感类似于湖北话、湖南话和广东话的杂糅,是明代的中原主流的官话。清军入关后不久,将北京话作为官方用语,所以这种白话的出现也就越来越少。在清代主要使用于戏曲当中。

京白是以清代的北京话为准。因为当时满清入关后,新的官话已经取代了明代旧的官话。包括在戏曲念白中,虽然存在一些老的韵白,但是更多的是使用新的官话唱的。

苏白是以清代的苏州话为准,苏白在当时江浙还是比较流行的。

广白是以清代的广州话为准,主要在两广地区流行。

官话,又称官话方言,旧称北方方言,官话方言是汉语的一个分支。现代的国语,普通话,也就是由官话演变而来。现代标准汉语(即台湾地区称的国语、现在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和马新地区的华语),即以官话中的北京话语音为基础。官话是汉语诸方言中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南方的四川中部、东部、重庆西部、东部、北部,广西北部,云南北部,贵州北部、东部,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北部和中部,江苏长江以北地区。


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


文言文相对的是白话,白话又分为各地方言,各地方言中首都所在地的方言就是官方白话。比如解放后的官方白话就是普通话,而普通话就是以首都北京地方话为基础的语言。

为什么不能只有白话,而没有文言文?或者说,老老实实说话不好吗?为什么要诞生文言文?这是因为古人要传递信息必须要有载体。纸,公元4世纪形成,公元8世纪广泛传播。8世纪之前中国人怎么留存长篇信息呢?竹简。竹简很重的,学富五车,是五车竹简,其实没多少字。鉴于竹简携带不便,于是就要尽可能的减少书写字数,所以诞生了尽量精简语言的文言文。还由于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又诞生了一些虚词来帮助读者断句。

一直到明代,造纸业特别发到了,才有了白话小说的诞生。这时候纸张足够便宜,才能够容忍啰嗦的白话记载和传承下来。


徐如林本尊


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官方语言,都不一样的,史书上都有记载,比如说大唐雅音,就说的是唐朝的普通话 ,至于怎么说,谁也说不清楚,就像宋朝普通话该怎么说,按照地域来分析的话,那宋朝首都在开封,应该是河南话是官话吧,但上次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就利用智能电脑还原了宋朝的官话,听起来好像是江浙那边的方言,不一定准确,但好歹是个参考吧,如果真要搞清楚,那就想办法回到过去,去瞅瞅不就得了,所以,现在就可以好好努力,争取有生之年发明个时空飞行器,回到过去看个够。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