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雄鹰”捕鼠脱贫路

一个由13名藏族汉子组成的专业捕鼠队,30多年来驰骋在甘川青大草原,用几代人的坚守讲述着他们的传奇和鲜为人知的脱贫故事……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

“草原雄鹰”捕鼠脱贫路

▲ " 中华水塔" 三江源

与青海毗邻的甘肃甘南、四川甘孜草原地区,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畜牧业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受特殊气候、地理环境等制约,许多地区鼠害泛滥,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退化、大量水土流失,给当地牧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青海草原,一般每公顷有效鼠洞3200个,46%的草原遭到破坏;进入70年代,我国草原鼠害开始加剧,青藏高原的鼠害更为严重。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一支专业“捕鼠队”因运而生,30多年以来,他们似雄鹰“翱翔”在草原,专业捕鼠不仅保护了草原生态,也为他们铺就了脱贫致富路。

“捕鼠队”的诞生

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多次被纳入国家科技公关计划。科技人员曾在青海牧区,对草原鼠类种群爆发成灾规律、预测方案及综合治理开展了长期定位研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技术与应用推广。如防治方法由过去单一的化学灭治,发展成为生物防治、生态治理和人工捕捉的综合防治措施。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的邓效仁就是在70年代最早加入人工捕灭草原鼠害的一批人之一。

“草原雄鹰”捕鼠脱贫路

▲ 正在捕捉“瞎瞎”的捕鼠队员

“那个时候我才20来岁,家里特别穷,听村里人说,政府召集人到草原抓瞎瞎(音“哈哈”,草原中华鼢鼠,又叫地老鼠),阿大(父亲)让我跟着大人们去了甘南碌曲草原”,63岁的邓晓仁回忆,“抓一只瞎瞎三毛钱,大人们一天最多能抓90多个,我一天抓20来个,但也能挣6块多,对我来说很满足了,可以给阿婆看病买药,给家里买些面和油。”

当时和邓效仁一同前往甘南草原抓“瞎瞎”的同村人去了8个,都是为了谋生,挣钱养家糊口。

1970年出生的才让加措,从年轻时就跟着村里老一辈捕鼠队“远征”,辗转甘南、四川、青海等地的草原,现在是远近有名的龙元山“草原雄鹰”专业抓捕队的队长。

与狼群为伍

龙元山水草滩社社长李建生,16岁跟着“抓捕队”上青藏高原。他说,那时候高原气候恶劣,工作的地方都是无人区,虽然只有每年的春夏两季出去两次,但天气依然寒冷,暴风雪说来就来,吹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最可怕的是,经常会遇见狼群从低矮的云雾中突然出现,还有牧民们养的藏獒的吼叫声,年纪小的经常哭着跑到大人身边,大人们早已习以为常,要求他们年龄小的至少三人一伙干活,互相照应。

“清晨进草原,晚上才能回来,带够一天的干粮,烧水就在草原上挖个坑,堆几块石头放上锅就是灶台。夜晚住在冰冷的帐篷里发抖,盼着早点天亮,但也没有感觉苦,就是因为想着挣钱供孩子念书。”队员鲁付绪回忆说。

气候恶劣,狼群出没,藏獒撕咬,生活贫困,但他们依然顽强地坚持着,因为心中有着共同的信念:为了家人,为了将来,为了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龙元山的春天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

龙元山以才让加措为队长的“草原雄鹰”专业捕鼠队经过几年的打拼,已经发展了13名永久性队员。他们吃苦耐劳、热情豪放、坚强勇敢、技术娴熟,备受当地政府和牧民的赞誉。

2020年的春季,才让加措通过微信群召开视频会议,告知大家,和往年一样准备好设备和行装,向青海进发。那天一大早,他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草原站负责人的电话,邀请他们的队伍提前进场。

“草原雄鹰”捕鼠脱贫路

▲ 龙元山专业捕鼠队部分成员

“我们这支队伍远近闻名,在甘川青三省藏区草原都是响当当的英勇善战的专业捕鼠队,被草原牧民亲切地称为地老鼠的“克星”、草原治理的“曼巴”。队员中资格最老、向来说话大嗓门的老李无不自豪。

据老李介绍,他们多年总结的经验,加上自己设计的捕鼠“武器”既简便又实用,通过早晨草上露水的痕迹和地面隆起的小土包,可以精确判断、识别出“瞎瞎”在地下的位置,找到洞口下手,一逮一个准。

以前这里的牧民不了解,阻挠我们捕鼠,说是把他们的草破坏了,现在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的牧场抓“瞎瞎”,牧民们也懂得科学放牧,保护生态环境了。

“草原雄鹰”捕鼠脱贫路

▲ 龙元山牧场放牧的藏族姑娘

队员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住在暖房里,吃饭有食堂,出行有专车接送。

更让他们欣慰的是,抓“瞎瞎”是他们的专业,也成为了他们致富的产业。以往按计件发钱,现在按月发工资,每个月4500元,像李建生两口子每个月就收入9000元,加之采集当地药材,每个队员家里的年收入能达到36000余元。

现在的三江源一派生机,牦牛群悠闲地散落在绿草间,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移民点通过集中聚居、统一建设房屋,农牧民的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退牧还草、鼠害防治、禁牧封育……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草原休养生息,“三江源”生态恢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黄河源头玛多县星星海,往日湖泊沼泽遍地的湿地景观重现;在共和县“塔拉滩”治沙点和玛多县沙化土地、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乡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点,黄沙已被阶段性地封锁,绿色正在蔓延。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与包括龙元山“草原雄鹰”13名专业捕鼠队在内的成千上万个藏族群众辛勤的付出分不开。

“草原雄鹰”捕鼠脱贫路

▲ 美丽的龙元山村寨

龙元山捕鼠队13名成员2013年全部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如今,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我们龙元山人享受着党的好政策,加上自己的勤劳,村里六成家庭有了私家车。捕鼠队的成员,好多在城镇买了新房,孩子们在城里享受优质教育,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老李高兴地说。(省交通运输厅派驻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帮扶工作队 陈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