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华:留住岁月里的浦城风格

东南网讯 日前,在浦城县九牧镇吴墩村,福建省宏文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华带领着他的团队,刚刚完成红色旧址——九牧上山板桥战斗旧址的修复。“上山板桥是一座清代石拱桥,1933年革命先辈曾在此战斗,因此该桥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杨建华告诉笔者,去年“7·9”洪灾中,该桥受到了不小的损伤,修复的重点在于恢复桥体的垒石质感和曾经战斗过的痕迹,留住这一份红色记忆。

修复古建筑,看似是对一砖一瓦的雕琢,更多的则是对那些远去岁月痕迹的追寻。“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村里的那些老房子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其中精巧的榫卯结构,每一处都让人惊叹。”杨建华对古建筑的兴趣,最终使他走上了这一行。2009年前后,他放弃了自己擅长并一直从事的灯饰行业,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始进行古建筑的修复和仿古建筑的设计。“最早我是从一些仿古建筑开始着手,比如万安村村头的仿古凉亭、富岭镇双坑村的新建廊桥等,一方面是积累经验,一方面也是磨合我们木工、设计人员的默契。”杨建华认为,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它可以流传百年,述说岁月的痕迹,是留住记忆乡愁的最佳载体。“无论是仿古建筑和修复古建筑,我都希望能融入我们本地的特色,保护好文物本体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传承建筑和工艺的内涵。”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杨建华开始有了经验和名气,开始从事一些县内重要古建筑的修复。“这些年我们设计了10余个仿古建筑,包括比较大型的仙楼山牌楼设计建设,还有来自武夷山、沙县的项目。”杨建华说,仿古建筑重在设计和传承,而古建筑则重在修复。“浦城是个文物大县,古建筑、古遗迹也多,近年来,我们也修复了三山会馆、宋贤真夫子祠等14处古建筑。”修复古建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工匠精神,特别是木结构建筑,要对榫卯结构进行研究恢复,还要对许多建筑构建进行“慢工出细活”的手工打磨。“比如我们在修复宋贤真夫子祠时,对其中一个被损坏的斗拱进行了很久的研究,它由三个榫卯的构件组成,并且要和另一侧的斗拱对应。在恢复建筑原样的同时,我们也要保证它结构的延续性,所以花了不少时间在这些小细节的打磨上。”“浦城的古建筑有一些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斗拱的形制、马头墙的风格等,我们希望在修复过程中加强学习,并在我们自己的仿古建筑中,融入这种‘浦城风格’。”杨建华说,把古建筑修复好,总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和成就感。也许,这就是岁月回响的痕迹。(袁野 黄娜)来源:东南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