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儘早認識新常態 站在時間的一邊

春光明媚,乍暖還寒,上海的一些景點人不多,看風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疫情雖然沒有過去,但復工復產後,整個城市逐漸走向常態,上下班高峰依舊會堵車,人們的臉上還戴著口罩,能保持距離的場所依舊保持著必要的距離。

近期刺激耳目的“新聞”少了不少,即便有聳人聽聞的消息,一般也當作“傳說”和“謠言”看待,口罩恢復常態供應了,上海的高三和初三學生的開學時間也確定了,常態向我們走來。

一些上市公司季報公佈了,很差。據不完全統計,截止4月15日,已披露一季報業績預告的約1640家公司,預虧公司居然達710家,比例高達43.3%;其中首虧為449家。加上預減、略減的,報憂比例為69.7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4日發佈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下降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這一預計與今年1月的預測相比,下調了6.3個百分點,又是一個慘烈的“展望”。國家統計局4月17日公佈中國經濟一季度多項經濟指標,也是一樣慘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前值為增6%;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降16.1,前值降24.5%;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7%,前值降16.3%;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降1.1%,前值降13.5%;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降15.8%,前值降20.5%。直接大白話:GDP第一季度為負的6.8%。

經濟增長不佳,錢去哪兒呢?根據央行最近披露的金融數據,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左右,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是什麼概念?這就是說,一季度91天裡,平均每天超過700億存款湧向銀行!報復性消費沒看到,反而看到了報復性存款。

再細看存款結構,誰在存款呢?數據說明企業和居民的存款餘額是正值,財政餘額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餘額為負值。這說明疫情尚未結束,打算報復性消費的並沒有去消費,而在報復性存款了。

企業和居民有錢不花,反應了他們對未來的預期,這個預期對拉動經濟、促進消費不是一個好消息。日前,李迅雷呼籲:居民收入減少,失去工作的比重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對居民的救助力度應加大。“如果以1萬億來講,按14億人口計算,人均也有700-800元,這是可以考慮的。”我國傳統上救助企業比較多,以解決就業問題。近期美國直接給居民發錢,反響不錯,連美股也快速上漲給人又要創歷史新高的感覺。也有人給我國政府建議:實施普惠的現金補貼計劃,給18歲以上的全體公民每人發2000元現金。這個年齡段的公民約有11億人,預算髮放2.2萬億元。

A股早就脫離劇烈動盪的區間,原來單向流出的北向資金結束了單一方向的流動,開始有進有出,而近期以流進為主,雖然數額不算巨大,但冠以“常態”基本不錯。眼下美聯儲大放水,表現得無所不能,在經濟偏衰退的狀態下,中國這種有內需的經濟體相對就要好很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7日表示,3月份經濟指標比1月、2月份明顯改善,這種改善勢頭能夠延續下去,隨著復工復產加快統籌推進,二季度經濟表現會更好,會明顯好於一季度。隨著全球疫情逐漸控制,預計下半年經濟也會明顯比上半年更好。前期壓抑的一些消費會得到一些回補,中國的消費潛力是巨大的。下一階段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居民收入的增長也會逐漸好轉。

時間漸漸轉到對做多有利的一方了。

還有一個事例說明要站在時間的一邊。李嘉誠父子連續出手增持長實集團(港股01113)和長和(港股00001)股份,17日上午長和系股價集體上漲。加上最新增持動作,自3月20日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李嘉誠及李澤鉅已耗資近9億元購買旗下公司股份,其中8億元用於增持長實集團。經估算,通過這一系列的增持行動,李嘉誠已浮盈約1.5億港元。另據估算,自3月19日港股調整以來,李嘉誠個人身價大漲450億港元。

看到沒有,面臨危機,轉化危機,李嘉誠再次用行動證明自己站在時間的一邊。

做投資,特別做A股投資,必須考慮A股與港股與美股之間的關係,關注李嘉誠,就是關注港股,看美聯儲就是關注美股。如今疫情再如何變化,經濟數據如何差,但在國際資本市場,投資者還是盯著美聯儲的。最近美股在國際主要的股市中反彈是最確定的,反彈幅度也是最大的,它比歐洲、比其他股市走得更堅決。這是國際資本面對危機的表現。

通過這次疫情衝擊,中國宏觀數據表明了衝擊的程度,但中國抗疫舉措也讓世人都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也看到產業鏈的吸引力。據外匯管理局披露,一季度境外投資者減持境內的股票大約是100億美元,相對於中國股市的規模來講,實際上佔比是非常低的,對市場的影響也是非常小的。同時,股市的資金流動並沒有持續的一個方向,總體是呈現雙向波動的,3月中旬淨流出,3月下旬則是淨流入,所以相關投資的變動是在合理的範圍內。未來中國的市場以及人民幣資產對境外資金仍然會有比較強的吸引力。

筆者認為,要儘早認識新的常態,站在時間的一邊。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