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排放后,太钢不锈大气污染物下降七成

记者高岗栓

秋冬季是北方重污染天气高发季节,山西省太原市也不例外。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冶金、火电、化工、建材等重点排污企业均须严格执行太原市错峰生产有关规定,但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不锈”)却可以自主采取减排措施,原因何在?

超低排放后,太钢不锈大气污染物下降七成

图为太钢不锈原料库俯瞰图。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示全国钢铁行业两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的企业名单,太钢不锈名列其中。随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和山西省工信厅联合发布公告,公布了全省首批重点行业绩效分级 A、 B级企业名单。根据绿色发展水平、治理污染投入、治理成效、环境信用等绩效分级严格考核,太钢不锈被定为A级企业,也是太原市目前唯一一家A级企业。

有组织排放:

投资4亿多元, 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减排量达50%以上

深秋时节,天气微寒。记者驱车驶入太钢双良门,只见沿道路两旁秋叶金黄,管廊交错,机声隆隆,火车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太钢不锈作为一家老国有企业,拥有完整的钢铁生产技术装备及配套设施,2019年钢产量1086万吨,其中不锈钢产量 418 万吨,已成为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

根据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

作为全球绿色发展领军企业,2015年,太钢不锈就实施完成了自备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2018 年焦炉烟气采用了“碳酸氢钠干法脱硫+袋式除尘+ SCR 中低温脱硝”的净化工艺,完成了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

2019年底全面完成了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到能动公辅系统的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了有组织排放达超低排放标准。

烧结是炼铁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排污强度大,长期以来都是有组织排放治理的重中之重。

2019年,针对烧结工序污染物排放指标与超低排放要求指标的差距,太钢不锈投资4亿多元,在原有活性炭脱硫脱硝基础上,采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炭扩容+SCR 中低温脱硝”工艺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脱硫效率由94%提高到95%至97%,脱硝效率由33%提高到80%,污染物减排量达到了50%以上,且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废弃物。

无组织排放:

全部粉状物料均采用筒仓、料库的方式进行储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太钢不锈无组织排放涉及物料储存、物料运输和生产工艺3个重要环节。

“大风起兮尘飞扬”曾是钢铁企业原料场的真实写照。据介绍,15年前,太钢18米高的不锈钢挡风抑尘墙,因为外形美观、挡风效率高、抑尘效果好,成为工业企业全国治理扬尘污染的“标杆”。15年后,随着环保考核硬指标趋紧,这种18米高的挡风抑尘墙已经落伍,满足不了国家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考核要求。

“你看,这就是我们公司现在的原料库。每个原料库占地6万平方米,相当于8.5个足球场那么大。”随太钢不锈能源环保部项目评审室主任程志民手指的方向,记者远远看见3个半圆状的高大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程志民介绍,目前太钢不锈全部粉状物料均采用筒仓、料库的方式进行储存;堆存原料的一次料场、二次料场,均实施了不锈钢板全封闭,并在场内配置高效雾炮设施进行抑尘;钢渣处理环节进行了车间全封闭改造,自主研发投运了动力波除尘设施;原料场和渣场出口设置了全自动高效洗车台,确保运输车辆“车光货亮”。

评估期间,对照评估检测技术指南,按照无组织排放清单,太钢不锈组织对钢铁流程全工序无组织排放控制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对防治措施不符合项进行了全面整改。

各主要生产工艺过程的产尘点,均配备了先进的捕集除尘系统;酚氰废水治理系统实施了加盖封闭,并配备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焦化化产区域,配置了 VOCs 净化设施,并将达标 VOCs 气体进行焚烧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