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寻兄为何要绕行千里呢?

导读:公元200年秋,身在曹营的关羽接到其兄刘备的书信,便辞别曹操,踏上了千里寻兄的路上;然而,刘备在河北袁绍处,关羽寻兄却向西走去,难道关羽是路盲,他为何不直接北渡黄河,而是向西绕道东岭关呢?那么,绕圈寻兄的的情节是罗贯中搞错了或是另有隐情?请收看风雨五关之出走许都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初,袁绍率领大军南下官渡,依仗自己兵精粮足,想一举歼灭曹操;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而此时,关羽却收到了其兄刘备的书信。

关羽寻兄为何要绕行千里呢?

原来,刘备沛县兵败后,一人骑马投奔了袁绍;在官渡相持之中,关羽为感谢曹操的照顾,便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曹操大胜。袁绍知道是刘备的二弟杀了颜良之后,便叫人绑了刘备。

袁绍愤怒的说:刘备,我待你不薄,你为何让你二弟关羽杀我大将颜良。

刘备却说:曹操故意先让关羽杀颜良以激怒你,再借你的手来杀我。我马上写信让关羽到河北来投靠你,如何?”

袁绍听了非常高兴,便不杀刘备了。于是,刘备托人带了一封信给关羽,《三国演义》中信是这么说: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刘备在信中首先强调了和关羽昔日誓同生死的恩情,然后,又对关羽跟随曹操进行了责备,并表示愿意献上脑袋成就关羽功名。面对其兄刘备的来信,关羽感到无地自容,也让他深深的感到自责,怪自己没能及时的护着两位皇嫂早日找到其兄刘备。另一方面,曹操的深情厚谊,也使关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有关曹操厚待关羽,不仅三国演义做了重要描述,而且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中也有记载: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然而,当初关羽兵败下邳,不得已投降了曹操,并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供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不管千里万里,马上辞去。那么当初关羽投降曹操的时候,为什么要提出三个条件呢?

这三个条件说明关羽在小沛战败后,当时不知道其兄刘备下落,只是暂时投降曹操,等待时机。那么曹操对关羽也非常赏识、礼遇有加。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从三国志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即使没有刘备的书信,关羽也表明了报恩曹操,追随刘备的心迹。于是,关羽便向曹操辞别,然而,曹操却故意避不见面。

对于关羽早晚要走,曹操通过张辽的试探已是心知肚明,据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注引《傅子》曰: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度何时能去?”辽曰:“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

官渡之战初期,关羽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斩杀颜良也算报答了曹操的恩典。然而,关羽去向曹操辞别之时,曹操却避而不见;最后,迫不得已,关羽将曹操过去送他的财物、美女全部留下,将自己的汉寿亭侯大印挂在营中,留给曹操一封书信,护着二位嫂嫂找刘备去了。曹操想到以前曾答应过关羽的条件,便赶去为关羽送行。关羽怕曹操有鬼,便在马上用刀尖将曹操赠给他的锦袍挑过来披上。曹操的部将认为关羽太过无礼,几次要杀关羽,都被曹操制止了。那么曹操为何不杀即将成为死敌的关羽呢?

显然,关羽的离开,先有“封其所赐,拜书告辞”之光明磊落,

后有曹操下令:“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这也证实关羽这番对于故主的忠心,连死敌曹操都被感动了。曹操冒着巨大的风险,放走关羽,成全了这一留名千古的忠义之举。要知道,关羽能在万军之中斩杀袁绍名将颜良,那么放走关羽之后,曹操的部将们能不担心吗?谁将成为下一个颜良呢?

公元200年秋,关羽辞别曹操,带领近百名随从,护送着两位皇嫂甘夫人和糜夫人,从许都出发到河北(黄河以北)与依附袁绍的兄长刘备会合。然而,离开许都后,关羽护着两位皇嫂却向西北方向的洛阳走去呢?他为何不直接北渡黄河,却绕圈向西走向通往洛阳的的东岭关呢?难道关羽是路痴吗?

关羽寻兄为何要绕行千里呢?

公元200年秋,当关羽辞别曹操的时候,官渡之战尚未结束,袁绍曹操双方集结十几万重兵于白马之官渡一线。单凭关羽一人于万人之中能轻易斩下颜良之猛,独自一人通过官渡一线并非难事;然而,关羽如果要保全两位皇嫂安全通过几十万人交战的战场,却难上加难,为保证两位皇嫂安全不得不向西已绕道东岭关。那么关羽千里走单骑,东岭关是真实否存在呢?有关东岭关存在与否自古就有争议;按照元代《三国志评话》的说法,关羽千里走单骑时,所走关口并没有东岭关的名目;而是罗贯中借用其故事,将关羽从长安出发的史实改为从许昌出发,大笔一挥在许昌与洛阳之间添加了东岭关。事实上,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为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迫使汉献帝将都城从洛阳迁到了许;那么关羽辞别曹操千里寻兄从长安出发更是无稽之谈,也不是罗贯中搞错了出发地点,又在洛阳和许昌之间凭空添加了东岭关,而是关羽为避开几十万重兵集结的官渡战场,为保护皇嫂的安全而走的迂回路线。那么东岭关是真有其地,还是罗贯中的凭空虚构呢?

如今在东岭关还有座关帝庙遗迹,里面供有关羽的塑像,相传原为西汉将军灌夫为其父灌何所建的祭殿。灌夫祸害乡邻,倒台后殿中灌氏塑像被砸;三国以后,祭殿成为祭拜关羽之所,人们也先后在殿内塑造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的塑像,所以又俗称“五虎庙”。东岭关原址位于白沙水库堤体西侧的山岗之上,颍河从中间穿流而过。两山夹一谷,在古代,这样的地形足以屯兵成为关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此关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战国时期许昌通往古都洛阳的故道。但按照现实的地理位置考察,这里正好在许昌与洛阳之间的中间位置;而许昌到洛阳的起自战国时期的古官道,也正好经过这里。关羽正是沿着这条古官道,前往洛阳的,然后创五関的,另外黄河走向在古代也不是今天的走向,要渡过黄河也仅有几个地方可以过去。

文稿:原创 参考部分资料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