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肉价企稳,屯粮毫无必要


粮价肉价企稳,屯粮毫无必要


近期,受疫情影响,一些国家陆续发布了粮食出口禁令,加之今年沙漠蝗虫灾害在一些国家爆发,二者共同影响下,全球粮食形势日趋紧张。一经媒体报道,有人担心食品短缺、粮价上涨,进行囤积抢购,而在网络上,关于“粮食短缺”的谣言更是层出不穷。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对我国粮食生产、储备和安全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口粮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即使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

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的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同时,还能够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国的粮食价格并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粮食产量更是达到13277亿斤,创造了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10年以来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其实,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粮食紧缺的谣言在网络上时有传播,但即使是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无忧,现在消费者更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需集中批量购买、囤积粮食。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不仅是粮价,最近一年节节上升的猪肉价格,近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回调。据媒体报道,目前,北京新发地市场上,猪肉批发价格已经降至每斤19元,与2月下旬的25.38元相比,下降了25%。而据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五一期间北京市场肉类、蔬菜水果节日供应充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经过一年的消化,猪肉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至少到6月份猪肉价格将继续稳中有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屯粮更显得得不偿失。一方面,作为生活必需品,粮油米面都有保质期,盲目囤粮,不仅可能造成浪费,还有可能因为长期食用不新鲜、甚至是变质的食物,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另一方面,“粮食紧缺”这一类谣言,不仅会造成社会恐慌,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到粮食安全,作为普通群众,面对此类谣言,一定要有甄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以实际行动抵制谣言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