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农学家——鲁明善

西域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

鲁明善(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出生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人,元代杰出的农学家。

鲁明善这个名字很像是一个汉族人的名字,但其实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维吾尔族人。他出生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他的姓氏取余父亲迦鲁纳答思中的鲁字,这种取名方式在元朝并不少见,已成惯例。

鲁明善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跟随父亲钻研历代典籍。因为精通蒙古文和汉文,他被朝廷选拨到京师从事文书草拟工作。

公元1314年,鲁明善离京到地方任职,先后主政安徽、浙江、湖南等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鲁明善特别重视农业生产,长期不间断地观察各地的农情,将所思所得系统地编纂成《农桑衣食撮要》一书。

《农桑衣食撮要》分上、下两卷,是一部按“月令”体裁撰写的农书,列有农事208条,约15000字。主要内容如下:

1.强调农桑为本的思想,反对废农为牧的错误主张。

2.强调既要取得地利,也要保持水土,不可掠夺性地使用土地。

3.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货卖”之利,完善发展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

4.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具体而微地记载了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等的栽培,家禽、家畜、蜂、蚕等的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酿造等。

鲁明善的农业实践和思考,既吸收了古人的生产经验,又总结了当时农民群众的先进技术,对元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作为其毕生心血的《农桑衣食撮要》不光在当时流行于市,还在后来的封建王朝中经常作为地方官的必看书目,即使到了今天,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西域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因为父亲去往内地做官,而随行通往。父亲喜欢钻研历代的经史典籍,他收到了很好的熏陶,也在学问上很很深的修养。所以言传不如身教,对任何时代的家庭教育,都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陈汤这样的例外毕竟不多。(可参看拙作《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汉朝边疆第一功臣——破胡壮侯陈汤》)

鲁明善因为精通蒙古文和汉文,所以前期在内廷做一段时间的机要官员(必阁赤),掌管中央文书,和草拟一些诏书。(学好外语真的很重要啊)勤勤恳恳的工作,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给他带来很好的风评。

所以很快他就去地方上任职了,第一站是江西,他的工作是主管“诰问断决” ,这种判断是非的工作,一般由皇族亲信大臣担任,不光要贵,还要有真本事,不然会引发地方矛盾,所以鲁明善还是厉害的。

后来为父亲服丧后,正式到当地方主政一方,充任多地(安徽、浙江、湖南等等)达鲁花赤 (地方党政军一把手)。因为农业社会,又在内地,所以他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他的功绩得到了地方的认可,当地民众为了他走后,施政纲领能够延续,还未他刻碑立传。(存有《德政碑》《神道碑》)

他在主政期间,编纂了《农桑衣食撮要》一书,这部书与官颁的《农桑辑要》、王祯的《农书》并列为元代三大农书。因为书籍内容详实,语言通俗易懂,方法切实可行,一经刊印迅速风靡起来。在明朝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四库全书》都予收录。

西域农学家——鲁明善

这本书采用的12个月计时的方法,来指导农事,这使得它适用性大大提高。而且这部书,不光对以前的农业书籍进行查缺补漏,还对新的农作物进行补全,尤其是从西域引进的新品种。(葡萄的广泛种植就离不开他的推广)他分别对农作物的种类介绍,如何播种育种,种植过程如何保护,做了详细介绍,甚至还对农产的加工做了很多的描述。

这本书不光在当时流行于市,还在后来的封建王朝中,经常作为地方官的必看书目,即使到了今天,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总之从这本书里,不光可以看到鲁明善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看到他远见卓识的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西域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为官六郡的政绩显赫,我们姑且不论,但是他一本《农桑衣食撮要》在农业的上的贡献,就足以让这位新疆人流芳百世,名流千古了。

最后,让我们以当鲁明善自己概括《农桑衣食撮要》的词句,作为结语:“凡天时地利之宜,种植欲藏之法,纤悉无遗,具在是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