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真相背後,沒錯 我就是“餘歡水”

還記得這部12集的國產都市網劇嗎?

聽起來很繞口,《我是餘歡水》這麼簡單粗暴的名字,比起那些花裡胡哨的劇名更乾脆。

乾脆的不止是劇名,還有內容,簡單粗暴地介紹完男主悲催的前半生,後面的逆襲的生活終於來到了,如果不是因為癌症或許男主早就自殺了吧。

扎心真相背後,沒錯 我就是“餘歡水”

活得這麼憋屈,這不就是現在的我們嗎?

每天悲催的生活方式,每天祈求可以少一點工作壓力,每天祈求不會有那麼多瑣碎的家庭煩事。

可是這些事情每天都在發生著……

這部改編自作家餘耕的小說《如果沒有明天》,整個故事圍繞著一個懦弱的中年男人展開的故事。

扎心真相背後,沒錯 我就是“餘歡水”

提到中年,我們會想到什麼?提到中年男人我們又會想到什麼?

還記得上一次和妻子一起漫步在河邊的景象嗎?那應該是你們在戀愛的時候吧。婚後的你生活幸福嗎?有多少人是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你別說我較真,什麼叫衣食無憂,什麼叫錦衣玉食?

35歲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階段,也是一個人生的轉變。轉變的好或許你可以在奮鬥幾年,轉變不好你就是另一個餘歡水。

這不是褒義詞,劇中的餘歡水一度想讓我棄劇。

扎心真相背後,沒錯 我就是“餘歡水”

這個男人活得真他媽窩囊,在公司被自己親手帶出的徒弟嫌棄業績差,沒有腦子。

在家中因為忘記給兒子買牛奶,被妻子罵的狗血淋頭,造反不吃就跑出去買牛奶。

催促朋友還錢的時候,低聲下氣的像個孫子一樣。

這就是餘歡水,這就是中年男人的悲哀。

當年那個熱血少年,早就因為時間的蹉跎忘記了本來的自己。

扎心真相背後,沒錯 我就是“餘歡水”

面對身邊發生的一次,這群“餘歡水”沒有如期待的那樣跳出來吼回去,而是一味地躲避,忍氣吞聲,默默地承受了這一切。

哪怕在心裡面詛咒對方的祖宗並且罵了對方一萬句之後,推開門的一瞬間我們依然像個沒事人一樣。

習慣帶上面具生活的我們,看到餘歡水的時候不禁會落淚。

有些人不禁會偷笑,“我似乎比餘歡水還強點”,別再自欺欺人了,你只不過是餘歡水的縮影。一般劇情都會通過多個層面將事件放大,並加註在主人公身上。

我們只不過是眾多“餘歡水”中的其中一個。

扎心真相背後,沒錯 我就是“餘歡水”

一個年收入過百萬的中年男人背後必定支撐著一個艱難的家庭。

雙方老人的贍養問題,兒女的教育問題,夫妻的經濟問題。工作的艱難問題。

我們不曾深入探討過這些問題,在面對時不時會生病的老人時,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需要的時候給醫院送“票子”,幹什麼都行千萬不要生病,醫院是一個無底洞。

兒女的教育問題,從出生開始我們就要學會研究琢磨,稍有不慎你的孩子就已經被落下十萬八千里,好的學習培訓班,好的小學,好的高中,甚至到好的大學。或許這沒有結束,這只是開始,孩子就業問題,孩子的婚姻情感問題。

扎心真相背後,沒錯 我就是“餘歡水”

這群“餘歡水”是不是早就扛不起這些重擔,再來聊聊身邊的妻子,情感問題,家庭經濟支出,妻子早就將經歷投入到家庭中,又談何有任何經濟來源,很多女人在生完孩子後就選擇做家庭主婦,而最終主婦的生活並不好過,她們需要安慰,需要呵護。

試問,誰又來關心身邊這個男人。

的確,當身邊的家庭,工作或者財富都看似美好而堅固的時候,其實這個男人早已力不從心。

我們從來沒有見過身邊這個男人哭泣,但是又在多少地方看到過這樣的景象。一箇中年男人躲在角落裡大聲哭泣,卻在電話響起的那一瞬間漏出微笑。他們寧可讓陌生人看到不堪的自己,也沒有勇氣回家崩潰。

這就是大部分中年男人的真實寫照。

扎心真相背後,沒錯 我就是“餘歡水”

的確,這群男人確實掌握大量的社會資源,同時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是作為丈夫,父親,兒子的他們,也承受著極大的家庭壓力。

中年人的崩潰,連好好的哭一場都變成一種奢望。

說了那麼多,日子還要往前看,生活還要繼續下去,事情總會想到辦法解決。生活從來不會因為我們的懦弱而降低它的攻擊性,壓力也不會因為大哭一場最後徹底消失。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至少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