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旅游+扶贫” 风景变“钱”景

“五一期间,我家接待游客200多人,生意非常火爆。”5月10日,45岁的安徽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双坑组村民雍家传站在自己一手打造的生态农庄,掩饰不住兴奋。

“这里海拔高,生态环境好,景色优美,适合度假养生。”来自南京的美术老师方红丽每年都到大山村度假写生创作。“来来来,这茶是自家产的,你们尝尝口感怎么样?”雍家传一边泡茶一边端上点心,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年在外面打工赚了点钱,就回来办起了‘仙寓人家’农家乐。因为美丽乡村建设,路通了,环境变好了。去年我投资100万元新建房屋、改善环境,农家乐扩大规模后,年收入有50万元。”

石台县有以牯牛降为代表的山岳风光,以秋浦河为代表的水域特色,以蓬莱仙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大山富硒村为代表的田园风景。青山湖泊、梯田瀑布遍布乡野,步步是景;在这里,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处处含韵。“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就是进入石台的真实写照。

图片

美丽石台

如何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脱贫引擎?近年来,石台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度挖掘“山水土气”生态优势资源,将生态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将“旅游+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培育建设乡村旅游点14个,带动185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其中矶滩乡洪墩村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村。几年前,洪墩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没有村集体经济,群众收入微薄。依靠省级生态村的招牌,村里打造了“慢村”乡村旅游项目,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石台乡村旅游的一条经典线路。游客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在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中,石台采取“四轮驱动”方式,即旅游线路扶贫、旅游景区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就业扶贫四条路径;“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旅游风情镇+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基地+农旅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综合培训”等旅游扶贫模式。“旅游+”,加出了精准扶贫新动能,更加出了脱贫攻坚的信心。在仁里镇三增村,村民何战胜高兴地说,自己通过土地流转、在合作社务工、喂养土鸡,年收入超过4万元,一举脱贫。

图片

培训活动

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萧县等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发布,石台县作为9个县(区)之一,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顺利脱贫摘帽。这标志着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

“石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我们将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促进石台县域发展,依托石台资源禀赋,打好健康、富硒、旅游三张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业扶持,促进园区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奋力书写摘帽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池州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吴作知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