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著《綠山牆的安妮》我總結了幾點和孩子親近的經驗

一無所求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不會失望。無所求比失望還要糟。

——蒙哥瑪麗

01

最近和班裡的孩子們一起讀加拿大作家蒙哥瑪麗的作品《綠山牆的安妮》,這是一部在純真中展現智慧與風趣的作品,曾讓兩屆英國首相為之著迷的一本書。從這本書裡,我總結了幾個和孩子親近的經驗,今天想借這個平臺分享給大家。

從名著《綠山牆的安妮》我總結了幾點和孩子親近的經驗


信任孩子,才能更好的去親近孩子

書中的小主人公安妮雖然從小失去了父母,被送在了孤兒院,但她卻生性活潑,極富想象力。一次偶然的機會,安妮被瑪麗拉、馬修兄妹收養。在他們剛剛相處的一段時間後,有一次,瑪麗拉發現自己的水晶胸針丟了,於是懷疑安妮拿走了。


瑪麗拉在威逼利誘的情況下安妮並沒有承認是自己拿了胸針,於是沒有辦法的瑪麗拉就把安妮關在了小屋,並且不許她參加學校的野營活動。


學校的野營活動是安妮夢寐以求都想參加的活動,所以安妮在無計可施的狀況下用自己編的一套說辭承認了是自己弄丟了胸針。


瑪麗拉憤怒極了,堅決不同意孩子去參加野營了,以示懲戒。直到瑪麗拉自己無意中發現原來是胸針掛在了披巾的線上,瑪麗拉才意識到自己誤會了孩子,安妮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腦海中也浮現了類似這樣的情形。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無緣無故的懷疑自己的孩子幹了壞事或是說了謊話,於是乎會用各種極端的方法去恐嚇孩子,去誘導孩子承認莫須有的錯誤。這大大傷害了孩子與大人的親子關係。


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首先我們自己冷靜下來和孩子談談,告訴娃娃,即使犯了錯沒關係,關鍵是有沒有承認錯誤的勇氣,改正錯誤的決心,有擔當才是最重要的。


瑪麗拉的做法無疑是對孩子精神上的蹂躪,好在她及時止損並同意安妮參加學校的活動,並且誠懇的向安妮道歉。兩人冰釋前嫌,好似關係更親近了。


教育家尹建莉講了自己女兒上一年級時輔導作業的故事。她說當孩子剛上一年級時她跟著孩子輔導作業,女兒對寫作業很感興趣,一段時間後表現出厭倦。


所以尹建莉和孩子認真溝通談了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充分相信孩子。所以,大人不必監工式寫作業,應該培養孩子自律,而不是他律。因此,她和女兒的關係也很融洽,並沒有因為輔導作業的問題導致家長與孩子面紅耳赤,捶胸頓足!好習慣是從小就得去培養的,而不是心血來潮就能保持的。


02

別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孩子的長相


在《綠山牆的安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蕾切爾.林德太太當著安妮的面說:天哪,誰見過這一臉的雀斑?頭髮紅的像胡蘿蔔的孩子。安妮氣呼呼地臉蛋漲的通紅,雙唇顫動著,那纖弱的身軀從頭到腳,整個兒都在哆嗦。

從名著《綠山牆的安妮》我總結了幾點和孩子親近的經驗

“我恨你—恨你——

你怎麼敢說我又瘦又醜?”

你怎麼敢說我滿臉雀斑,頭髮紅?你是個粗暴無禮,冷血的女人!”


她目冒怒火,攥緊拳頭,強烈的憤慨之情像股氣流,從胸中噴射而發。

你怎麼敢這樣議論我?要是別人拿這話說你,你會有什麼感覺?人家說你又胖又笨,你喜不喜歡?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你,永遠,永遠!


從安妮的一系列反應我們可以感受到她聽到別人議論她長相後極度憤慨的心情,她被大人毫無避諱的議論氣極了,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恥辱。


瑪麗拉不禁也回憶起了一件很久以前的事她小的時候聽到自己的一位姨媽對別人議論她:她長得黑不溜秋,模樣不怎麼樣,真叫人可憐!

即使過去五十幾年,瑪麗拉每一想到這話,就像被人刺了似的難受。


可見,議論孩子的長相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歷久彌新的,甚至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一直是班裡最沉默的孩子。我最喜歡坐的位置是最後排的角落裡,因為角落不容易被老師和同學關注。為什麼我這麼怕被別人”盯上“呢?因為我的身材是偏胖型的。


因為胖,我被同齡的孩子所欺負,因為胖我總是顯得不合群。因為胖,跳皮筋玩遊戲我的角色總是會被分配為”麵包“,因為沒人願意和一個胖子分在一組,即使我跳的比任何一個同學跳的都要好。


由於身材肥胖,同學給我取名”楊胖胖“,所以自卑貫穿我整個學生時代。我討厭別人給我莫名其妙起的外號,不知不覺我的性格慢慢變得孤僻和冷漠。失去了本該青春年華所擁有的光彩。


所以,當我踏上講臺的那刻起,我就告誡自己和教育我的學生們,千萬不要議論別人的長相和身材,議論別人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03

主動親近孩子會讓你的孩子變得樂觀


我喜歡《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裡的主人公安妮,因為她總是特別的樂觀,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她都會熱情的對待。


當瑪麗拉同意她參加野營,她會開心的發瘋。她會滿足的說:生活在這種日子裡別說有多好啦,是不是有的人活在世上,可錯過了這一天,真為他們感到可惜。

從名著《綠山牆的安妮》我總結了幾點和孩子親近的經驗

樂觀的心態讓她收益一生。


很喜歡《激發孩子持久的學習動力》這本書,書中說:自信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好孩子確實是誇出來的,但這種誇不是浮誇,而是建立在成績的基礎上。有時候家長多一些細心,老師多一些寬容,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快感和被人羨慕的愉悅,結果真的就成了他希望發成為的人。


我們班有個蒙古族小孩,特別叛逆。我說什麼他都愛搭不理的。有一次沒寫完作業,我正準備劈頭蓋臉的訓斥,忽然看到孩子眼淚汪汪的,我知道這孩子不是輕易掉眼淚的主,於是我心平氣和的詢問為什麼沒有完成作業,孩子哭著說,這日積月累我怎麼也記不住。看著他委屈的樣子,頓時感覺孩子也真的是不容易。於是我耐心的開導他慢慢來,認真記一定可以的。


在上個學期期末,孩子出乎意料的考了88分的好成績,我知道,他慢慢的接納了我的教學。這個學期一開學,我就兌現了承諾,給他頒發了進步獎和獎狀。看著他開心的樣子,我知道他在逐漸的與我親近。


親近學生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