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渾戎往事:老家伊川

據說現在姓陸、路、盧、陰、蘆等姓的,大概率就是伊川陸渾戎的後裔。



洛陽下轄九縣。往南過去龍門山,有伊川、嵩縣、欒川,往西南是宜陽,往東南是汝陽。

現在看,這些地方和洛陽別的縣沒兩樣,經濟文化等等,有美女也有帥哥,民俗上有差異,也是很小一點。

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生活著不一樣的人。他們遊牧為主,長的高大健壯,漂亮率真,異於漢人。非常招人喜歡。周天子就娶過他們首領的女兒隗氏為妻。

他們是被漢人稱為狄的異族:陸渾戎,以及更早在這裡生活的伊洛戎,蠻戎等。

陸渾戎的範圍,基本以現在伊川縣平等鄉的新城故址為中心,輻射嵩縣、宜陽一帶的伊洛盆地。伊洛戎則生活在南邊欒川,盧氏(今屬三門峽市)一帶。


陸渾戎往事:老家伊川

華夏腹地,周天子腳下,怎麼會有戎人的部落?

春秋戰國時期,這一片地方水草豐美,特別宜居。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武王“剪商”成功後,就“卜定洛陽王城”,因為要“毋遠天室”,天室是天上的星宿排列的方向,對應地面,就是九皋三塗山以北到伊闕山之間的肥沃之地。

於是很快,按照周武王的要求,周公旦與召公奭便開始營建洛邑。

“剪商”畢,依天室,營建洛邑,周武王“定天保”後,“縱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原因呢?很簡單,商雖滅,但商遺族的勢力,以及東夷各部落力量,都是王朝的不穩定因素。而周的大本營遠在邊緣地區的岐山,要統治廣大的東方地區,總有鞭長莫及之感。洛邑乃天下之中,對於王朝的任何地方,都能做出及時的反應。

春秋時候的陸渾戎,老家也許就在現在的伊川、嵩縣、宜陽一帶。不過就算是,也很有年頭了。作為有夏之居,夏朝的中心地帶就是肥沃的洛邑地區。而陸渾戎始終以夏后氏遺族自居。


陸渾戎往事:老家伊川


但是春秋時候,陸渾戎已經遠在在秦國的西邊,瓜州,如今的敦煌一帶。

風調雨順的時候,和秦做點小買賣,喝點小酒,諞個閒傳,日子挺好。一旦氣候轉冷乾燥,牧草乾枯,就要不時的騷擾秦了,沒辦法,人總是要生存的。

遊牧民族都這樣。

而秦也是不勝其擾,打來打去的,也滅不了陸渾戎,硬骨頭有戰鬥力啊。


陸渾戎往事:老家伊川


最後這個包袱甩給了晉國。

晉國這個國君是歷史上有名的變臉勝過“川劇”的晉惠公,背信棄義,幾次三番的戲耍秦國的秦穆公,結果被秦穆公給逮了。

要不是晉惠公是秦穆公的小舅子,因為姐姐的死勸,秦穆公忍著沒殺晉惠公。

但是,條件是把陸渾戎遷到晉國,秦國打發一個包袱。

晉惠公沒辦法,只好答應。把陸渾戎遷到崤函山區,小算盤是橫到晉秦之間,給秦添堵。

窮鄉僻壤的,迫於壓力舉族遷徙的陸渾戎當然不幹。老子已經夠沒面子了,還不讓老子選個地方,我要去伊洛河之間的伊川!那是我們老家。

晉惠公想想算了,認真起來也得罪不起。想去就去吧,往南讓楚國難受一下,往北給周天子添點麻煩也行。況且,那裡不是還有伊洛戎之類的戎狄族麼,讓他們去鬥吧。

於是陸渾戎定居龍門山南的大片地區。和伊洛戎等戎人和睦相處:人家都是兄弟啊,都自認是夏后氏後裔。

真的假的?

不管真假,反正司馬遷《史記 匈奴列傳》記載:夏滅後,夏桀兒子逃亡大漠“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還說,陸渾戎是姜戎的一支,是炎帝的苗裔!

戎人自己更是尊炎帝、夏鯀為祖先。如此說,生活在河洛地區的伊洛戎,在這裡近千年,可不就是故土麼。

看見沒?別蔑視戎狄了,人家可是和我們一個祖先。

陸渾戎在伊川一帶生活了一百多年。日子過得怎麼樣?

鬧心的時候多。

這片地方確實是好地方。但是位置不對啊,剛好是在秦楚古道的節點上。北邊是周天子腳下,以及晉國;南邊是楚國;西去是秦國。

一個是天子,三個先後是春秋五霸霸主,哪個惹得起!

所以多次被周天子指揮去討伐諸侯國;

幫著晉國打秦國(崤之戰);

被晉指使著打打楚國;

和晉搞點摩擦;

就是陸渾戎自己還造反攻打周王城,把王城東大門給燒了,把周天子攆跑了;

這種事情都沒少幹。

可是作為一個小小的部落(連個小國都不是),還有點戰鬥力,你想生存,不就是要在各大國之間夾縫尋平衡,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麼?

陸渾戎就是這樣,在楚國、晉國、秦國、周天子之間搖擺。論實力,陸渾戎夠強悍,有什麼用呢?

中山國,那是相當厲害的,白狄所建,被滅復國,被滅復國,不是一般的堅強,最厲害時候,位列戰國七雄的第八雄。也滅了。

春秋時期,正是部落、大小方國大融合的時期。華夏大地方國三千,最後剩下幾個呢?

青蠅悲歌。

詩經 小雅 青蠅

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詩經三百首,有確定作者的,只有一首,就是《詩經 小雅 青蠅》。作者是陸渾戎的領袖駒支。

《駒支不屈於晉》是《左傳》中的一篇,詳細描寫了駒支在晉國組織的一次會盟中,被晉國大臣範宣子侮辱的經過。

這次會盟,“會於向”(向地大致是今天安徽的懷遠),目的是晉國召集諸侯,對付楚國。

面對範宣子的責難和挑釁,駒支滿腔悲憤,有理有據,不卑不亢的反駁了範宣子。並當場賦詩一首,就是這首《青蠅》,詩中把範宣子的粗魯無禮,理解為受了小人的挑撥,離間晉國和陸渾戎的關係。

然後昂然離去。範宣子被感動,趕緊請駒支迴轉,請駒支就坐參會。

作為戎人的首領,隨口賦詩一首,還被選進《詩經》,可見駒支的人文修養,也反應出戎人在伊川的百年時間,已經深受華夏文化的影響和教化。

歷史的進程是不會停止的。遊牧的陸渾戎在伊川生活,處在秦楚古道,周邊強國環伺,利益交織,其結果可見啊。

求生存的陸渾戎最終被晉國設計滅了,而直到被滅,陸渾戎也不知道為何被滅。

陸渾戎的上層貴族被殺,其餘民眾一部分融入當地人群,一部分因為後期和楚國交好,跑到楚國,被楚王集中安置在一個地方,就是如今的安陸縣。

伊川、嵩縣一帶,也就只剩下陸渾山、陸渾嶺、陸渾村等遺蹟,以陸渾命名的伊河水庫還在2020年初,批准進入國家級溼地保護公園名錄。

歷史進入戰國。

默默低調生活在龍門山更南,嵩縣和欒川一帶的伊洛戎,也被韓國和魏國滅了。

中山國被趙國所滅。

如此,華夏的腹地,便沒有了戎人的國度和部落了。

戎人的血脈融入了當地的華夏族。


陸渾戎往事:老家伊川


本文來自同名公眾號“一杯茯茶”,更多閱讀,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