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瘦肉型猪之一,熊远著靠它成为院士,曾在湖北最常见

说起瘦肉型品种,多数朋友想到的都是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这些进口品种,而本土品种也成了脂肪型猪的代名词,但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也曾培育过几个瘦肉型品种,包括湖北白猪、三江白猪和浙江中白猪等几个品种,其中湖北白猪是最早的瘦肉型猪品种之一。

我国最早的瘦肉型猪之一,熊远著靠它成为院士,曾在湖北最常见

而说到湖北白猪就不得不提这个品种的育成人——熊远著,熊院士主持了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是我国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之一,率先提出了引进国外优良种猪资源,利用中外两类种植资源培育新品种,并最终培育出了湖北白猪这一国内领先的瘦肉型猪品种。熊院士成就了湖北白猪,自然湖北白猪也成就了熊院士,靠着在湖北白猪培育上的贡献,熊远著一举被评选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最早的瘦肉型猪之一,熊远著靠它成为院士,曾在湖北最常见

湖北白猪是湖北省1986年育成的瘦肉型品种,全身被毛全白,两耳前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肢体结实。公猪成年体重在500-600斤,母猪为400-500斤,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以湖北白猪为母本,杜洛克猪为父本杂交的种一代日增重可以达到0.65-0.75公斤,料肉比为3.1-3.3,胴体瘦肉率达到了62%以上。

我国最早的瘦肉型猪之一,熊远著靠它成为院士,曾在湖北最常见

而且湖北白猪可以耐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冬季湿冷的环境,即使在夏季持续60天高温,冬季持续80天湿冷,依然可以达到平均日增重620g以上,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耐粗饲性能。目前湖北白猪在湖北是最常见的,基本分布于湖北省的近半数县市,后来又推广到了海南省、广东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等几个省份。

我国最早的瘦肉型猪之一,熊远著靠它成为院士,曾在湖北最常见

不过最近几年,国外进口品种在生产性能方面已经远超我国的几个本土品种,所以我国培育的几个瘦肉型品种在猪场已经很少见了。因为猪种随着一代代繁殖其优良性能会逐渐退化,而我国又没有核心育种技术,每年只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种猪,据有关媒体报道一头进口种猪光购买的费用就需要3万人民币,而包机运输回国还需要一头一万块钱的运费,算下来一头种猪的进口成本高达4万人民币,当然这还是建立在外国可以给我们供种猪的前提下,一旦某一天国外不给我们供种猪了,就像这次美国卡华为的脖子一样卡住了猪种的脖子,那我们的生猪养殖行业靠什么维持?

我国最早的瘦肉型猪之一,熊远著靠它成为院士,曾在湖北最常见

作为全球生猪养殖量最大的国家,也是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心品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希望相关育种企业多在品种的培育上进行投入,而不是一味的进口赚快钱,只有有了我们的核心品种和育种技术,我国的生猪养殖业才能始终如一得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进入圈子”,了解每日最新猪价动态、国内一线科研成果,同国内养猪人畅聊养猪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