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程派)自學自悟之:讓聲音"立"起來,讓氣息把字"裹"起來



我在學唱火丁教授的唱段的過程中,經常感慨火丁教授的一七轍,音色又醇和又明亮又有穿透力,我反覆揣摩,不能達到她的效果,我原來認為是我的共鳴音練習不到位,但是單單靠共鳴音的練習,某些高音還是上不去,這一直以來是一個很糾結我的問題。


京劇(程派)自學自悟之:讓聲音

人美聲美身段美的火丁教授

特別特別感謝 全民K歌上名字叫做"夕顏"的戲友,她在我的唱段下評論,說:"唱得不錯,就是立音弱一點。"

這是我這個二把刀戲迷,第一次聽見"立音" 這個專業術語。

於是馬上到網上搜索,原來"立音"在京劇上,就是讓聲音立起來的意思。

專業術語是這麼解釋的:立音,京劇唱法術語。即充分利用額竇、碟竇、篩竇等鼻竇腔共鳴,使音豎立起來,具有光亮和穿透力。為髙音區唱法之一。京劇音韻中的"衣期"轍需用立音來演唱。腦前腦後音均為立音。

有了這個"立音"的概念,我自己練習著,找感覺,怎麼能找到聲音立起來的感覺。

用一七轍來練,讓聲音在鼻竇腔共鳴,推動力是在丹田的氣息。

據我練習的體驗,想要聲音立起來,需要三個部分的配合,一是要有丹田氣,二是喉管要中空,三是鼻竇腔共鳴要到位。

氣隨聲出,通過中空的喉管,透過口腔直達鼻竇腔,三點一線,直通直達,缺一不可。就可以發出聲音立起來的效果了。

今天試練了幾段,果然聲音響亮了很多,火丁教授那種高亮的一七轍的聲音,終於可以效仿一二了。尤其是一七轍的長段拖腔,立音到位,拖腔的力度和質感馬上出來了,《繡紅旗》的好多一七轍拖腔,都可以驗證這個知識。

除了立音的練習,還有氣息,關於氣息的學習,我受教於全民K歌上我很尊敬的一位戲友"舞仔"(舞仔戲友的張派唱腔非常美妙),"舞仔"說過一段很妙的話,非常具有指導意義,很適合程派的演唱:

"把你唱的每一個字,裹上氣,穿上美麗的外衣送出去"。同樣的一個字,一段唱詞,你可以試試,有沒有氣息包裹,聲音的厚度,音域的寬度,共鳴音的大小,都有質的區別。

每一個唱詞,先出氣再發聲的技巧。這是一個很美妙的體驗,先氣後聲,聲音的力度和質感馬上變了。裹著氣的字,就像是被琢磨過的玉石,圓潤光滑。

我在練習中,往往顧頭顧不了腳,有時候在咬字歸韻上精神集中一些,氣就有點散,不得不經常提問提醒自己:氣呢?氣到哪裡去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氣託著聲音,嗓子沒那麼累,往常練習兩個鍾,嗓子都發不出聲音了,學會用氣,唱兩個小時,覺得嗓子還有些餘力。

許多的戲友,總感覺自己唱的聲音力度不夠,沒有穿透力,跟弦兒一唱,完全聽不到自己的聲音,癥結還是氣息和聲音的訓練不到位,

戲友們在練習中,如果能解決立音和共鳴音的問題,同時學著以氣帶聲,唱起來一定是會有煥然一新的效果的。

聲明:本文為作者 原創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