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君:被捧杀的骄子

背景


古代李氏朝鲜有一个不近人情的规矩,叫“从母法”,据说是为了限制贵族的数量,只能委屈那些庶出的孩子们和平民一个级别,这些孩子只能管生父叫老爷而不能叫爹,管嫡出的兄弟姐妹叫少爷小姐,甚至即使是独生子,也未必能继承家业,女孩只能做妾,男孩只能通过科举做官让自己摆脱下等身份,但如果出身太差,连科举资格都不一定有。


当然,庶出和庶出也不一样,在所有的庶出里,最高贵的莫过于国王家的庶出。在君主制下,帝王家是可以凌驾于法则之上的,虽然嫡王子、嫡公主封“大君”“公主”而庶王子、庶公主只能封“君”“翁主”,但在国王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年长的庶王子便有继位的希望,那时全国再高贵的嫡出见了他,也只有顶礼膜拜的份。


相应地,一旦有一位后宫为国王生下长子,她自然也会做儿子登基、自己母以子贵的大梦。


就像在1509年为朝鲜中宗生下长子福城君李嵋的敬嫔朴氏。


海市蜃楼


中宗本就宠爱敬嫔,而长子的出生更意味着江山后继有人。中宗请来了学者吕希临做福城君的师傅。


福城君:被捧杀的骄子


但继承江山的却未必是长子,因为可能会有后来者插队。


1515年,中宗章敬王后尹氏生下嫡子也是中宗的第四子李峼。


如果敬嫔母子足够理性,那么福城君的大梦做到七岁的时候,就应该适可而止了。短短三年后(1518年),中宗就安排他出宫居住了。他的后妈也是章敬王后的堂侄女文定王后为他定了亲,新娘正是出自她的家族。


而仅仅两年后(1520年),他就会听到年仅六岁的李峼被确立为世子的消息。


看起来中宗对嫡庶之别很明白,但他在不经意间还是给了福城君和敬嫔心存幻想的理由,哪怕或许其实仅仅只是对爱子不能继位的补偿:


他不顾谏官反对,把自己登基前的宅邸赐给了福城君,还进行了扩建!


这座宅邸曾经出过一位大王,难道就不能再出一位?


福城君这时候还没成年,所以主要活动的还得是他的母亲敬嫔。虽然敬嫔的生父朴秀林根本没什么显赫的出身,但他会投资,把女儿送给了大名鼎鼎的拥戴中宗登基的反正功臣朴元宗当养女,所以功臣集团就成了敬嫔的后台;而朴元宗和敬嫔并非亲生父女,又使得中宗不至于把对朴元宗等功臣仗着拥立之功把持朝政的反感延伸到敬嫔身上。


1523年,敬嫔趁着世子选嫔(相当于中国的太子选妃)的事,与功臣派联手,将支持世子的重臣金安老排挤出去。相比于世子九岁就选嫔,福城君十岁就成家立府也不算太夸张。


灼鼠之变


但是,1527年世子12周岁的时候,宫中多处出现用火烤过、切成猪形状的老鼠尸体,其中一只还放在当时王世子和世子嫔居住的东宫外的树上,王世子大为震惊,年仅十三岁的世子嫔更因此吓到当场昏倒。


世子属猪,奇怪的东西又出现在世子夫妇居住的东宫附近,所以各方一致认为,这是针对世子的巫术诅咒!


这就是著名的“灼鼠之变”!


章敬王后生完世子不久就去世了,文定王后没有儿子,那么谁最希望国王唯一的嫡子突然去世呢?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怀疑向了世子死后,最可能成为新的世子的那个人——

十九岁的福城君!以及他背后的敬嫔和功臣集团!


福城君:被捧杀的骄子


随后又有人扎草偶诅咒中宗、文定王后、世子……


也不知道是敬嫔一伙真的迷信巫术及胆大包天,还是有人借机陷害。不巧的是,当时功臣派的大佬们正好先后去世,就剩一个左议政花川府院君沈贞,然而此君一看事件对敬嫔母子大为不利,竟然脱粉回踩!


敬嫔的侍女们被逮捕拷问和诱供,至于这样得到的供词是否可信,就交给大家自己判断了。


大概的确有人扛不住认罪了,很快,处理决定下来了:敬嫔母子废为庶人,敬嫔流放庆尚北道尚州,福城君流放忠清南道泰安郡。


正常来讲,如果福城君是被冤枉的,他应该夹紧尾巴,卖惨求饶求放过,如果运气好,也许可以找到机会求助于一些正直的官员或名人,上书自白一番您最爱的由您亲自指点的名师辅导的儿子怎么可能会是用无辜诅咒父王母后弟弟的幕后凶手呢,等待父王发现其中端倪,重审案件,还自己母子以清白。就算他真的这样做,也只能是在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能否免于被政敌打击死还得看造化。


死路飙车


福城君的确希望对外传达出一些信息:他抓了数十只老鹰,把碎布系在老鹰脚上,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布上写的字。


可是,布上写的却不是他的“冤情”,而是他唯恐人不知的野心:


这只老鹰飞过的地方,都是我的土地;那里的百姓,也都是我的百姓!


他还把忠清南道的贡品抢来据为己有。这位大少爷真傲,一点没把自己当罪人。


当初敬嫔母子倒台后,中宗感到世子需要保护,赶紧召回了被敬嫔排挤的金安老,金安老当然希望彻底解决敬嫔母子,而福城君的所作所为,正好给正在打瞌睡的金安老送上了枕头。


于是福城君去尚州和母亲共聚天伦去了也就罢了,还连累了那些原本支持他的人:反对处罚他的大臣郑光弼被罢官,师傅吕希临因为教导无方也被流放。


只有一个人敢于为福城君求情而不怕被任何一方打击报复,那就是灼鼠之变的受害人,世子。但是,对敬嫔母子是宽恕还是彻底打死,理论上只有中宗这个国王才能做主,所以相比于世子的态度,中宗的态度才是关键,而中宗对福城君的宠爱和曾经释放出的信号,某种意义上也是福城君“敢作敢为”的倚仗。


但问题是,中宗这个做父王的,远不是一个想保谁,就能保住谁的魄力君主……他刚被功臣集团拥立上位的时候,功臣集团就因为他的岳父慎守勤死于政变担心后患而逼他废黜糟糠之妻慎氏,导致慎氏只做了七天的王妃就被赶出宫外,终身孤苦无依。


当然,中宗和福城君都有理由相信,一个人在快五十岁的时候,会比不满二十岁时的自己更坚强,更硬气。


可事实是,在众臣的呼吁下,快五十岁的中宗仍然没能拯救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孩子。


福城君:被捧杀的骄子


1533年,敬嫔母子终于被赐死,敬嫔的两个女儿也一度被废为庶人,小女婿洪砺还被刑讯致死。而讽刺的是,出卖他们以求自保的花川君沈贞却比他们早两年就被世子党整死了。对被迫处置爱妃爱子的中宗来说,拿沈贞出气也是顺理成章的。


福城君时年才二十五岁,连24周岁生日也还没来得及过,膝下只有一个女儿。


福城君:被捧杀的骄子


第二年,文定王后就生下了中宗的第九子庆源大君李峘,也就是中宗的第二个嫡子。


后来,福城君被谥为贞愍,这是一个充满平反和同情意味的谥号;不仅如此,无子的福城君还被安排了嗣子,以免身后香火凄凉。这位嗣子是中宗第八子德兴君李岹的第三子,河城君李钧。


如果中宗给福城君平反,那不知道是打了谁的脸,而如果仁宗以此显示自己不怀疑也不记恨兄长,就顺当一些。但李钧却是在仁宗死后才出生,仁宗无子,当时在位的是明宗也就是庆源大君,所以安排侄子给福城君延续香火的,只能是这位他根本无缘得见的小弟弟。


相比于明宗初年仅仅因为被动卷入政治风波,才二十岁就被赐死的中宗第七子凤城君李岏,本身就身处嫌疑之地的福城君简直是在死路上疯狂飙车。


影视形象


韩剧《女人天下》里的福城君更加对自己的野心不加隐瞒,时时刻刻把夺嫡之念写在脸上,动不动对弟弟们耍大哥威风,还在选拔储君的考试中明确说自己的偶像是太宗大王。


太宗大王李芳远何许人?第一次政变逼退父王,第二次政变逼退兄长。事实上,从母法也是太宗的发明,因为他对父王李成桂立小妈孩子为储的事恨得咬牙切齿。


剧中中宗安排一场不分嫡庶选拔储君的考试,就更加激发了福城君对夺嫡的幻想,年纪大意味着受教育早、读书多,学识和才华强过弟弟们再正常不过了,不如弟弟们才是不正常的。这样,即使落选了,他也会以为可以靠加强自身扭转结果,而不会觉得自己输给了嫡庶之别,即使心生退意,也被母亲逼着继续争斗,心存幻想的时候,就心底里拿屁股去贴世子弟弟的热脸,膨胀的时候,就敢组建只忠于自己的团队,贿赂官员,甚至当面对王后继母叫板,等自己因为锋芒毕露成了灼鼠之变的首要怀疑对象,又去找最护世子的大妃(相当于太后)祖母和世子寻求保护。


福城君:被捧杀的骄子


都说老太太最疼大孙子,可福城君前脚刚走,他送的礼物就被大妃命人扔了出去;中宗对他的偏爱不能保障他的性命,偶尔透露出的照顾反而坚定了政敌们彻底铲除他的决心;就连小白兔一样的世子,也逐渐初步体会到了政治的残酷性,在看到几乎所有人都要杀敬嫔和福城君而只有父王在死撑从而陷入了尴尬的僵局后,为了解决僵局,也加入了劝杀的行列。


能屈能伸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福城君倒是很懂,可是再善良的农夫也没兴趣一次一次地救蛇。


后记


更玄妙的转机还在后头:明宗独子早夭,明宗百年之后,李家江山谁来继承?

偏偏明宗最欣赏的侄子,就是这位河城君。明宗死后,就由河城君继位,史称朝鲜宣祖。


福城君:被捧杀的骄子


中宗嫡子全部绝嗣,由庶长子的嗣子继位,这看起来很合理——尽管宣祖登基后,只是将生父德兴君追尊为大院君,却没有给嗣父福城君同等待遇。

当了国王,自然就不能再做福城君的嗣子,宣祖就让二伯父海安君李㟓的第六子乌江君李键代替自己。《朝鲜宣祖实录》在叙述宣祖从年幼时得到叔父明宗欣赏到最终获选继位的过程时,也忽略了他曾出继福城君的这一段。


没多久,宣祖又改了主意,让自己的第三子义安君李珹和第四子信城君李珝做福城君的嗣孙。嗣子的儿子是嗣孙,没毛病。可惜这俩孩子都短命,李珝这一系只能由宣祖第五子定远君李琈的第三子绫昌君李佺续上。


自己不能管嗣父叫爹了,就让自己的儿子管嗣父叫爷爷,孙子管嗣父叫太爷爷,宣祖大概觉得自己这样也算对这位根本没见过的伯父兼嗣父尽到本分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