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自古以来,盐商,尤其是大盐商,在富甲天下的同事,也经常拥有胶东风云的力量。元末的盐商张士诚就是这样一位人物,那时候做生意的情况非常艰难,张士诚和自己的几个兄弟合伙,但一路上饱受官员和地方权贵的恶意干扰,但是张士诚这个人士有一点侠气的,平日里精明能干,又为朋友仗义疏才,一看生意做不下去了,索性纠集一帮人,把平日里的气焰嚣张的官员家一把火烧了,这就是张士诚走势抗元的导火线,从这把火烧起来,张士诚就走上了不归的反元之路,并且建立自己的大周政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张士诚的一生:

1321 .7.30 元元英宗至治元年

出生于白驹场

白驹场(今江苏大丰区)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七月三十日,张士诚出生于泰州兴化白驹场(今盐城大丰)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亭民”指驿亭附近的居民。原名叫张九四,母为曹氏,父亲没有资料记载。张士诚出生后不久,他的三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和张士信也相继降生。而张士诚出生时正处于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统治者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政府开销和军费支出,大量增发盐引,不断提高盐价,盐业成为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盐价不断提高,但东南沿海的盐民依然生活无着。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倾良田都变成盐碱地,当地农民苦不堪言。这为张士诚今后走上“操舟运盐”之路埋下伏笔。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约 1331年 元元文宗至顺二年

操舟运盐,树立威信

白驹场(今江苏大丰区)

约至顺二年(1331年),张士诚才十岁,为了养家糊口,小小年纪便开始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虽然自己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渐渐地,张士诚在当地盐民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随着三个弟弟慢慢长大,张士诚带着三个弟弟也走上“操舟运盐”之路,兄弟四人均以撑船运盐为生。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53年 元惠宗至正十三年

常受盐警欺压,发动“十八条扁担起义”

白驹场(今江苏大丰区)

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同乡一起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他们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分食盐,卖给当地的富户。白驹场的富户们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由于身份低微,而且贩私盐是违法行为,张士诚等人只得忍气吞声。白驹场当地有一个盐警名叫邱义,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这个邱义不但常常克扣白驹场盐民的劳动所得,而且盐民们每月还要向他上贡,一有疏漏,就对盐民非打即骂。张士诚和盐民们慑于他的淫威,只能暗气暗憋。因实在受不了盐警欺压,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抄起挑盐用的扁担乱棍打死盐警邱义。随后,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53 - 1354 .12 元元惠宗至正十三年至至正十四年

高邮建国,大败元军

泰州(今泰州市)、兴化(今兴化市)、高邮(今高邮市)

“十八条扁担起义”后,盐丁们共同推举张士诚为首,攻下了泰州。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取了兴化,在德胜湖(江苏兴化附近)集结,有一万多人。元朝廷派人拿着“万户”的委任状去招降他们,张士诚嫌官太小,不接受。他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至正十四年九月(1354年),张士诚树大招风,元朝太师兼右丞相脱脱率重兵南下攻高邮。张士诚意欲投降,然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以在江南树威示警。十一月,于城外大败张士诚军,士诚退入城中固守。十二月,元军攻占外城。危急之时,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脱脱兵权,临阵换将,元军军心涣散。张士诚部趁机反击,大败元军。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54 .3 元元惠宗至正十四年

废除苛捐杂税,颁布《州县务农桑令》

高邮(今高邮市)

盐民出身的张士诚,十分了解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因此,在他执政的前期,励精图治,致力于革除元朝的弊政。元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江南地区的农民除了要向官府缴纳各样赋税之外,每年还要向田主缴纳额外的附加粮和丝绸,甚至要代替田主服徭役。在蒙汉地主的层层盘剥之下,下层百姓贫者愈贫,生活窘迫。在大周政权初创之时,张士诚就下令废除元朝施加在农民和盐民头上的苛捐杂税。为了促进农业发展,至正十四年(1354年)三月,张士诚颁布《州县务农桑令》。张士诚盘踞苏十余年,保境安民,轻徭薄赋,深得民心。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55 - 1356 元元惠宗至正十五年至至正十六年

迁都平江,与朱元璋谈判失败

湖州(今湖州市)、平江(今苏州市)

至正十五年(1355年),淮东发生饥荒,张士诚便派其弟张士德从通州(南通)渡江进入常熟。至正十六年二月(1356年),张士诚攻陷平江(今江苏苏州市),接着又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均属江苏)。他把平江(今苏州市)改为隆平府,从高邮迁都到这里。以承天寺为办公场所,盘腿坐在大殿中,在梁上射三箭作为标识。同年,朱元璋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派遣杨宪向张士诚传达友好的意思。张士诚收到朱元璋的信后,扣住杨宪,也不回信。后来竟然派遣水军进攻镇江,结果被徐达在龙潭击败。朱元璋随即派徐达和汤和攻常州。张士诚派兵来援救,大败,损失两员战将,这才写信求和,请求每年送给明军粮食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朱元璋回信,限令他放回杨宪,每年只送五十万石粮食。张士诚不接受此要求,两人谈判失败。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56 - 1365 元元惠宗至正十六年至至正二十五年

开办弘文馆,广徕四方文士

平江(今苏州市)

为了发展教育,整饬民风,张士诚颁布了《州县兴学校令》,张士诚认为“风化之本系人伦,贤才之兴关学校。今者豪杰并起,相与背叛,良由父子、夫妇、兄弟之道失序,故君臣之义不明,廉耻道丧,王纲解纽,实在于斯。凡属州县,聿稽前典,务选明博好礼之士,朝夕讽诵以修明伦序,以兴起贤能。”定都隆平府后,张士诚在统治区内继续推行经济和文教改革。张士诚在隆平府设立学士员,开办弘文馆,招纳“将吏子弟、民间俊秀”,入学者的日常饮食和津贴都由大周政权提供;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十五年(1365年),张士诚在江浙地区先后两次举行乡试,遴选了一批优秀的读书人入仕;设立礼贤馆,广徕四方文士,江浙一带的知识分子纷纷前来投靠,施耐庵、罗贯中、陈基、陈维先等元末名士都曾在张士诚帐下任职,为其出谋划策。罗贯中在大周的授意赞助下,写出不朽文学巨著《三国演义》。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56 .2 元元惠宗至正十六年

鼓励农桑,铸造“天佑通宝”

平江(今苏州市)

张士诚迁都隆平府后,派军队与当地农民一起,开垦隆平府城外的南园和北园两片荒地,全部种植粮食作物,并减免当地农民一年的赋税;大周政权取消了农民拖欠元朝的所有赋税,并把当年四成赋税返还给农民,把地主和富户的粮食衣物赐给贫民和老年人;在郡和县两级行政区分别设立劝农使和劝农慰,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在隆平府,张士诚命人把承天寺的铜佛融化,铸造“天佑通宝”,取代元顺帝发行的至正钞在江浙地区流通,有效地稳定了江浙地区的物价和市场。张士诚的一系列鼓励农桑的措施使江浙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地流民纷纷返乡,重建家园。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57年 元元惠宗至正十七年

投降元朝,受封太尉

平江(今苏州市)

早先张士诚攻下平江(今苏州市),随即就派兵攻嘉兴。结果当地驻军元朝的守将、苗族大帅杨完者多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于是,张士诚派张士德绕道攻破杭州。杨完者回兵救援,张士德又吃了败仗,逃了回来。而朱元璋派耿炳文攻取长兴(属浙江),徐达攻取常州,吴良等攻取江阴(均属浙江),张士诚的军队西面、南面都被堵住,势力逐渐衰落。不久,徐达率兵攻下宜兴,然后进攻常熟。张士德迎战失败,被前锋赵德胜活捉。张士德被捉住后,朱元璋想用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张士德派人偷偷地给张士诚送信,叫他投降元朝。于是张士诚便决定投降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睦迩将此事报告给朝廷,元朝廷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按级别封了官。张士德押送到金陵(南京)以后,拒绝进食,最后饿死。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63 元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

占据杭州,自封吴王

杭州(今杭州市)

张士诚虽然不再称王,但仍和以前一样拥有军队和土地。达识帖睦迩在杭州与杨完者有矛盾,私下里联络张士诚。张士诚与达识帖睦迩联合,起兵攻打杨完者,杨完者自缢而死,随即便占据了杭州。但杨完者所部军队屡事屠杀掳掠,不得民心,与张士诚部队的纪律严明相反,江浙人称“生不谢宝庆杨,死不怨泰州张”。张士诚乘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的机会,势力不断扩张,拥有北至徐州、南至绍兴的割据实力,拥兵数十万;并且曾多次运粮十余万石至元大都(今北京)。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遣吕珍出击红巾军刘福通部于安丰,迫使刘福通和韩林儿投靠朱元璋。张士诚要求元朝廷封他为王,元朝廷没有答应。九月,张士诚自称“ 吴王 ”,以其弟张士信为丞相,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为参军,不再归顺元朝;次年,朱元璋也自称“吴王”。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66 .9 元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

坐失良机,困守平江

平江(今苏州市)

朱元璋的封地距离张士诚很近,张士诚多次派兵进攻常州、江阴、建德、长兴、诸全,都没有取胜,只好退回;而朱元璋派邵荣攻湖州,胡大海攻绍兴,常遇春攻杭州,也没能攻下。廖永安被张士诚俘虏,谢再兴叛变投降张士诚,正赶上朱元璋与陈友谅相持不下,朱陈之间尚未再爆发战役。陈友谅也派人约张士诚夹攻朱元璋,张士诚虽答应了陈友谅,却没有采取行动。等到朱元璋攻下武昌,消灭了陈友谅,率领军队回到南京,就命令徐达等人谋划攻取淮东地区,先后打下泰州、通州(江苏南通),包围了高邮。张士诚派水军从长江逆流而上,救援高邮。朱元璋亲自率领军队击退了张士诚的水军。徐达等人于是拿下高邮,夺取淮安,淮北一带都落入明军的手中。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率二十万精兵,集中主力消灭张士诚。在湖州,东吴兵大败,大将吕珍及外号“五太子”的张士诚养子等骁勇大将皆兵败投降,其属下六万精兵皆降。湖州城中的张士诚“司空”李伯升也不得已投降。在朱亮祖大军逼迫下,杭州守将谢五(叛将谢再兴之弟)也被迫开城门投降。如此,东吴左右膀臂皆失,平江(苏州)成为孤城,面临南西北三面被围之势。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67 .7 - 1367 .9 元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

突围失败,兵败被俘

平江(今苏州市)

早先张士诚弟名将张士德尤重挫明军(明军大将徐达常言:“唯惧张士德”),惟惜士德之马发狂,被徐达前锋赵德胜擒,于金陵绝食而死,士诚力量大失 。朱元璋包围平江后,曾派人送信招降他,张士诚沉思良久,仍不投降。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张士诚见城中粮余渐尽,他又是厚道好人,干不出杀人为食的恶事,便率绰号“十条龙”的上万亲军冒险突围。但遭常遇春阻截,突围失败,复逃回城中。张士诚再次突围,仍被常遇春阻截,“自是(张)士诚不敢复出”。张士新不行中炮身亡,兵败弟死,张士诚仍旧指挥城中兵民抵抗,杀伤不少西吴兵马。九月间,徐达展开总攻,百道攻城,东吴军终于不支,城陷。其妻刘氏怀抱两个幼子,在齐云楼下积柴薪,与张士诚诸妾登楼,自缢前令人纵火焚楼。张士诚也投带上梁,上吊自杀。张士诚旧将赵世雄忙上前解救下来,号哭劝道:“九四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徐达多次派张士诚的旧将李伯升、潘元绍等劝降,张士诚闭目不答,便请张士诚上船,由水路送往应天府。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1367 .12 元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

死于金陵,葬于斜塘镇

应天府(今南京市)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二月,在押往应天的船上,张士诚一直坚卧舟中绝食。被押送应天府后当夜,趁人不备,张士诚上吊自杀,终年四十七岁。明史载其“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另说则是朱元璋审问张士诚,张士诚用斜眼看他,骂道:“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朱元璋将其赐死,以弓弦缢毙,又枭其首城楼,以示官民。葬于苏州市斜塘镇。张士诚被世人称为“泰州张”,盘踞苏十余年,保境安民,轻徭薄赋,深得民心。张士诚从常州败退时,沿途百姓怕“子弟兵”迷路,便在路边树立起一根根木棒,挂上灯笼,形似现在的路灯,取名“天灯”。后来,“挂天灯”作为一种节庆习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可见影响之久远。

大明人物传-建立大周政权的盐商张士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ps】希望我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再劳驾您的小手点一个小红心,谢谢支持!

【ps】希望我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再劳驾您的小手点一个小红心,谢谢支持!

【ps】希望我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再劳驾您的小手点一个小红心,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