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拿藥,聽店員“建議”後,怕了

藥房拿藥,聽店員“建議”後,怕了

小王是個出租車司機,開夜車是經常的事,平時吃飯也沒有規律,有時候趕上生意多,一天吃一兩頓飯也是有的。所以最近兩天小王肚子不舒服,正好趕上學生返校前,也沒來得及去醫院。

藥房拿藥,聽店員“建議”後,怕了

瀋陽一藥品超市內的感冒用藥中成藥銷售區

這天,小王開了一天的車,準備交班回家時,突然頭暈、肚子疼,這時小王也不敢開車了,在附近把車停好,找了附近一家藥店進去買藥。小王把自己的症狀跟藥店工作人員說了一遍,工作人員遞給他一盒藥。:“吃這個藥試試吧。”

“啊,試試?這個管用嗎?”小王看看藥,自己也不懂。

“那要不給你換這個藥吧。”工作人員又說。

小王懷疑地看著工作人員:“你不能給根據我的症狀給我拿藥嗎?”

“要不你等那個姐來了再買吧”工作人員支支吾吾地說。

小王太無奈了:“在藥房賣藥,你們有資格證嗎?”

“沒有,但是你買什麼藥,我給你拿就行。”工作人員心虛地說。

最後小王沒有敢在藥房買藥,找了個藉口出了藥店。這是小王去藥房買藥的經歷,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有類似的經歷,如果感冒,咳嗽等病情比較輕的話,我們也會選擇離家比較近的藥店拿藥,那如果遇到小王的經歷,我們還敢去藥店買藥嗎?

藥房拿藥,聽店員“建議”後,怕了

一,其實我們去醫院看病,醫院給我們開的是處方藥,處方藥是指必須憑醫生處方才可以購買和使用的藥品。簡單說就是老百姓不可以自行到藥店購買,而必須要看醫生,得讓醫生診斷疾病,最後開具處方,才能購買的藥品。

而藥店賣的藥都是非處方藥,這樣的藥品一般經過長期的臨床使用和觀察,證明其療效確切,副作用小,主要用於病情較輕且診斷明確的疾病如感冒、咳嗽、便秘等,通過查詢得知,非處方藥又分為甲類和乙類。甲類OTC藥品是紅底OTC標誌,乙類OTC藥品是綠底OTC標誌。顏色的不同也是告訴我們綠色比紅色更加安全,如乙類OTC藥品複合維生素片,不僅醫院藥房、社會藥店、甚至超市百貨裡都能夠買得到。

二,這需要我們正確認識藥店。

非處方藥有利,但也有風險,因為所有的藥品在發揮正面療效的同時,也會發揮我們不需要的藥理效應如藥品不良反應。準確判斷自我病情:非處方藥一般限於小傷小病,而不是急病重病。這就需要我們老百姓平時要注意積攢健康知識和用藥經驗,對自身病情的輕重緩急有初步判斷,才有利於選對藥。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用藥:不超劑量或也不擅自減藥;兒童要在成人監護下用藥;對於特殊人群要注意有無禁忌,有無劑量限制及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必要時諮詢醫生或藥師。

三,對於部分藥店的工作人員沒有相關的工作證,也是我們不相信藥房的原因之一。查了一下相關的知識:在藥店工作,最基本的需要有四證。一、畢業證書,有藥學相關專業的中專或以上的畢業證書。二、GSP上崗證,可以去考。三、初級工證書,可以去考。四、體檢證,去醫院體檢就可以了,如果有藥師證那就再好不過了。

藥房拿藥,聽店員“建議”後,怕了

因此,藥店在提供了我們便利的同時,也要做到去除相關的安全隱患!藥店的工作人員不能只負責推銷利潤高的藥品;不是隻負責給病人拿他們要買的藥;而是病人需要的!

我們遇到過藥店推銷嗎?比如你感冒了,還會給你推銷維生素營養藥等,你們都遇到過什麼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