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一个宝藏的往事,一段尘封的历史。

1999年农历3月29日下午,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农贸市场里的一处老旧建筑物正在拆除,10多个民工抡着铁锹从挖机的斗箱里把挖起的一斗斗泥土卸下,然后用手推车推去填埋地基。这个农贸市场是县里的民生工程,修建好后将成为居民们进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场地。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挖掘现场

农贸市场工地上,挖出了大量银元

中午时分,民工李长发按部就班地用铁锹铲土,当他抬起铁锹落土时,却发现银白色的光芒闪耀眼前、泥土落地后夹杂着清脆如铃般的声音。李长发心中好奇,定睛一看惊讶得合不拢嘴。只见在他刚刚抛掉的泥土中,出现了几个银光闪闪的银元,银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白色光芒。李长发当即弯腰去捡,这一幕被周围的工友们发现,众人见挖出银元,叫停挖机,纷纷朝地基的浮土里猛刨。

一时之间,惊叫声、呼喊声和欢呼声交织成一片,民工们挥舞锄头将地基深挖下去,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银元和元宝。抢挖行动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施工单位管理方赶来封锁现场后,民工们才扛着锄头悻悻离去。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挖出来的银元

专家迅速出击,收到800多枚银元

施工单位不敢隐瞒,立刻将情况上报辖区派出所和文管部门,辖区派出所当即当现场封锁,文管部门又派出专家到现场考察。经过简单评估,专家们认为事态严重,必须立刻控制抢挖人员,于是当地派出所将情况上报,并积极将当天抢宝的民工悉数请到了警局。民工们将抢得的银元交出,当天一共交出了800多枚,经专家鉴定大多数为清代到民国时期的银元,也即我们平时说的清代银币和“袁大头”。

当天下午,专家在地基里继续深入发掘,又挖出了300多个银元,还有部分光绪银元宝。根据专家当场分析认为,这一批银元和元宝并非出自古墓,因为地基里没有发现墓砖和营造痕迹,因此这一批银元和元宝属于窖藏,也就是古人埋入地下的财产。到底是谁埋下了这一批宝藏呢?众人一筹莫展,一时找不到头绪。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老宅子

索要宝物的爷孙,一段离奇的往事

两天之后,一个80来岁的老人在孙子的搀扶下来到了警局,老人名叫郭吉增,搀扶他的是他的孙子郭英群。郭吉增告诉众人,这些银元和元宝是他们家的,他是来索要这些财物的。众人一听面面相觑,老人叹了一口气后,缓缓说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郭增吉的父亲叫郭宪章,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高邑县是响当当的人物。郭宪章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清末民初时当过山东某地的县长。郭宪章学的是法律专业,他为人正直、敢说敢做,不擅于逢迎,为此在官场得罪了不少人。郭宪章于是愤然辞官回家经商,带着兄弟3人勤劳致富。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民国时期的富商

郭宪章起初是当律师,后来慢慢经营起了钱庄、银铺、当铺等,短短几年时间置办了良田、宅院,成为了当地的首富。民国十八年(1929年),郭家兄弟在县里买了一片地修起了一座大宅子,人称“郭家大院”,这块地就是今天的农贸市场。

1938年,侵华日军攻入高邑。日军曾用刺刀逼迫郭宪章当维持会长,郭宪章宁死不从,他巧计骗过日军,举家逃往邢台避难。在邢台,郭宪章得到了社会名流张伯驹、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帮助,郭宪章与这些名流关系很好,收藏了不少名流的珍贵古董和字画。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老宅旧貌

1948年底,解放战争正处在最激烈的时刻,郭宪章敏锐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地主、大商人,以后只怕会成为斗争的对象,于是他逃往北京找到了大学同窗好友,时任北平市副市长的贾庭三帮忙,贾庭三将郭宪章的两个儿子弄进了工厂当了工人,老婆和女儿则返回岳母家,在高邑县火车站附近搭个草棚子居住,当了穷人。

在投奔同学前,郭宪章将家里所藏的宝物深埋在大院地下各处。这些宝物有多少?据事后郭宪章的小女儿称,当时光大洋就用板车拉了三车,其他诸如张大千、吴昌硕等的字画还有青铜器等不知道藏了多少。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收缴登记

解放之后,郭家大院被查抄充公。最早解放高邑县的解放军进入了郭家大院,作为团部指挥所在地。一天下午,炊事兵在拆毁灶台改造时,从灶台里面拆出了2000多个大洋。解放军走后,郭家大院成为了农会的办公地点,据说农会一干部曾在郭家院墙脚下挖出了1500多枚光绪元宝。郭家大院接连挖出银元,大院里埋着宝藏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人趁机涌入郭家大院盗挖宝藏,但有时当时管控严格,仅有少量宝物被挖走。

进入六十年代,郭宪章作为大地主、大财主和反动余孽被揪了出来。60多岁的郭宪章被打成黑五类分子,成天扫厕所、挖沟渠、搬砖头。在郭家大院挖出宝藏后,一些利欲熏心的人逼他交代所有宝物埋藏的具体下落。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银元宝

郭宪章被逼得急了,于是只得装疯卖傻,至死也没有说出所有宝藏的埋藏下落。他也不敢告诉儿子,因为他害怕连累两个儿子。直到1985年,郭宪章的妻子在临死前才将实情告诉了二女儿。但由于种种原因,二女儿也不敢声张,在乡下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一直到老,她想把这个秘密带进坟墓。

进入晚年之后,二女儿才将老宅子埋藏宝物的事情告诉了弟弟郭增吉和他的后人。因此在老宅被推掉修农贸市场发现银元时,郭增吉带着孙子找到公安局,说出了这段隐藏了几十年的往事。郭家后人表示,这批宝藏挖出来后将大部分捐给国家,仅留少部分作为纪念,让郭家50多年来的这段历史纠葛有个圆满结局。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挖出来的银元

郭家三次败诉,宝藏归属于谁?

然而,围绕这些宝藏的归属却发生了争议,对如何处理这些银元和元宝,部分专家和负责人表示郭家的说法只是一面之词,所以究竟是不是郭家埋的也不一定,这几十年来老宅子更换了几批人居住,也不排除是这些人留下的银元。就在此时,居住在附近的人家听说此事后,也纷纷前来索要宝藏,因为他们的宅基地也被划入了农贸市场范围,家族也曾一时繁荣过,挖出来的这些银元也许是他们家的。

由此,如何处理这些银元成了问题的关键。专家表示既然无法搞清楚宝藏属于谁,那只能当无主之物处理,所有权归属国家,普通民众不能私自开挖剩下的宝藏,得由文管部门和当地管理部门联合挖掘,这些银元拍卖后也将成为修建农贸市场的资金,取之于民,也将用之于民。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郭宪章后人拿着当年的律师招牌

郭家后人没想到会节外生枝,索要银元无果之后,郭家将所有当事人全部告上法庭,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1999年8月,当地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老宅分出去几十年,埋藏之物已经不可考,对郭家的请求不予处理,郭家败诉。郭家人自然不服,又继续上诉。2000年4月,当地法院二审再次判决:由于郭宪章已经逝世,其他能够证明财产归属的第三人也没有了,因此郭家索要宝物证据不足,维持原判。

随后,郭家又继续上诉到石家庄中院,为索要宝物坚持上诉。最终的结果,也是驳回了郭家对这批银元的索要请求,由于郭宪章当初并未留下字据和相关的埋藏宝物凭证,郭宪章本人已经去世,第三人知情者也没有,郭宪章所说的埋宝一事真假莫辨,且老宅子已经分到集体几十年,老宅子及埋藏之物属于公产,应有公家进行处理,用在集体民众身上,不得私占。

10年前,老宅子挖出宝藏被充公,子孙要求归还,如今结果如何?

大清龙洋

未完的争论:

如今10年过去,郭家依然没能要回这些银元,郭家子孙依旧努力坚持索要,但希望越来越迷茫。这些宝藏最终也许不会属于郭家,但围绕这一案件的争议却一直没有中断。郭家到底有没有权利继承这些银元?这些银元究竟该属于谁?

参考文献:《老宅子挖出的银元属于谁》、《清代银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