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嚴會”學術座談回放·康宇丹:馬嚴先賢,亙古兩豐碑

首屆“馬嚴會”(馬革順嚴良堃合唱與指揮學術座談會)上,各位專家的發言視頻,未到場專家的賀信和紀念文章,中國合唱e家專門設立了專欄【名家聲音·“馬嚴會”學術座談回放】。

本期全文登載指揮家康宇丹的紀念文章《在苦難中我們會記得“歡樂頌”》。康老師從馬嚴二老的藝術生涯及崇高師德,進行了簡單回顧和分享,並以“八閩山水,四序皆音律。馬嚴先賢,亙古兩豐碑!吾將上下求索以志之”的激情與豪邁,詮釋對中國合唱事業的不懈追求。

【專家簡介】

“馬嚴會”學術座談回放·康宇丹:馬嚴先賢,亙古兩豐碑

康宇丹

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初等音樂教育中心副主任

合唱學術委會主任

中國音協合唱聯盟理事

福建省音協合唱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在苦難中我們會記得“歡樂頌”

——有感於中國合唱音樂奠基者的紀念日

接到廣東中山合唱協會的邀請,我既高興又難過。一者,為中國合唱指揮泰斗、中國合唱事業的奠基人馬革順誕辰104週年,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創辦人、中國專業合唱事業的奠基人嚴良堃誕辰95週年紀念座談會舉行在即而欣喜;二者,事務纏身未能親臨座談會不僅遺憾也實感愧疚。念導師音容宛在,難免慼慼,豈不慟哉!

音樂舞臺上的合唱指揮家們,誰沒有得到過馬革順先生的指點和教誨?馬革順教授關於合唱藝術的學術思想,是在立足於漢民族的思維、情感、語言、聲調基礎之上,吸取國際合唱藝術的學術精粹創造性地發展形成的。其音樂表現重風格、重情感、重深度,合唱音響諧和典雅、色調豐富。他不僅僅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更在運用聲調、語調以加強合唱感染力方面有其極寶貴的成功經驗。中國第一本《合唱學》的誕生,彰顯了其鮮明的個性及民族特徵。

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先生從事指揮40餘年,為中國合唱藝術事業的發展及合唱隊伍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指揮藝術上刻意發掘作品的內涵來構織各種不同的音樂圖景,蘊藏著深刻的思想性與嚴謹性,有著登峰造極的造詣。他指揮過《黃河大合唱》《長恨歌》、貝多芬的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莫扎特的《安魂曲》,以及西歐歌劇合唱等百餘首古今中外合唱名曲。他還熱情地扶持許多新作的首演,並使一些被遺忘的作品獲得新生。

以上成就雖眾所周知,然縱使日夜緬懷亦不為過!追先賢,寄情思,勵吾輩!唯不懈努力與嚴格訓練,培養較高指揮、演唱水平和音樂素養,普及合唱藝術,聊以慰藉。

時光荏苒,兩位中國合唱事業的奠基人離世日久,雖風骨永存卻是吾輩苦難。這讓我想起了馬革順先生一生以貝多芬的生命理念激勵自己——“在苦難中我們會記得‘歡樂頌'”。這是馬革順先生對合唱事業的熱愛與執著,也當是你我之孜孜以求。再者逝者已矣,於苦難中強顏歡笑,寄離情於音樂,託志業於交響,應是逝者所期。

馬革順先生、嚴良堃先生藝術思想博大精深,豐厚的積澱可謂取之不竭的音樂寶藏。從先輩文化中汲取精神養料,進行藝術再造與深加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的是獨有的中國味道和東方神韻,傳遞的是發自心底的文化自信,當會贏得世界性的“歡樂”。音樂是成風化人、反映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是音樂工作者應盡的本分,堅守的底線。用高尚的音樂引領社會風尚,讓受眾在精神上獲得陶冶,於心智上實現豐盈,創造出真正動人、暖人的佳作,音樂工作者責無旁貸。

八閩山水,四序皆音律。馬嚴先賢,亙古兩豐碑!吾將上下求索以志之。恩師往日指導點滴歷歷在目,無論任何境況我將銘記“歡樂頌”。

康宇丹/於福建福州

“馬嚴會”學術座談回放·康宇丹:馬嚴先賢,亙古兩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