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越害羞就越自卑”,你怎麼看?

歲月寒


害羞的人,其實是自信不足,自卑心重。

我們為什麼會害羞?究其原因,就是自認為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地方,特別當別人一提到這一點時,你立馬就會緊張害羞,你覺得這也是你心靈深處最脆弱的地方,連自己都很難去正視它,坦然面對它,在生人面前,那就更會顯得需要去躲躲藏藏了。

然而,你越是害羞怕見人,事情就越容易變壞,因為這個根本性問題得不解決,從而在心裡長住下來,它在慢長歲月裡只能是助長你的自卑心,而自卑心又反生出負面效應,從而難以走到一條真正正面正能量的道路上來。

我們只有拋棄自卑心理,丟掉害羞思想,一切從一顆看開,想開,悟透生活的正向思維的心靈開始做起,才能真正活好自己的人生。


真誠緣伴一生


如果一個人經常習慣性地害羞或者長期自卑,則害羞和自卑就屬於兩種不同的性格特徵,害羞屬於情緒特徵,自卑屬於(對自己)態度特徵,但是在生活中不會存在人越害羞就越自卑的現象。

害羞是靦腆和難為情的表現,一般不會伴有自卑心理。

害羞通常甴以下誘因引發:

1.在受到表揚和讚許時,由於生性謙虛而感到有些過譽,或者感到自己做得還不夠,有些受之有愧;

2.過分在意自我形象和自尊心,以至於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懷疑、擔心自己的形象和言行能否得到他人理解和認可,唯恐遭人竊笑甚至羞辱

害羞雖然有時也會影響人際交往,但也不乏可愛之處。

自卑則是自我評價偏低而缺乏自信,常會自怨自艾甚至悲觀失望。

自卑的人常常情不自禁地過分誇大自己的短處與弱點,總愛拿自己的短處與弱點去比別人的長處與優點,不能冷靜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過失,也不能客觀地理解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以致看輕自己而失去自信。

例如,在遭遇失敗 ,尤其是經歷過多次失敗 之後,在挫敗感的體驗和控制下, 往往不會全面地去分析挫折的主客觀原因,而只是歸咎於自己的能力, 歸咎於自己的無能\t。

再如,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消極評價,尤其是這些消極評價來自舉足輕重的權威人士時,如家長認為孩子不會有出息 ,教師認為某個學生將來難有作為,這些孩子和學生就常常會把這些消極評價轉化為自我否定評價,從而對自己喪失信心。

但是,自卑的人不會全面否定自己,通常也只是侷限於高矮等容貌、某些方面能力和目前所處的社會地位等方面。

雖然有的人害羞和自卑兩種性格特徵可以同樣明顯,但兩者並不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當然,自卑的人在社會交往時,有時也確實會給人一種害羞的錯覺。


祿福子


害羞是指不好意思,難為情。自卑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是人的自我價值認知和評價。

兩者沒有直接相關性。因為內在自我評價不會直接導致害羞的表現,害羞主要是應對外在環境的一種表現。

感覺人越害羞就越自卑,其實是混淆了自我評價和外部適應,是一種思維的偏差。

一個人害羞,多數是因為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的環境,一旦他熟悉了,適應了,他完全可以表現得很正常,不存在任何自卑的傾向。

正如有些內向的孩子,他們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慢,他們需要觀察很久才能夠採取行動融入,給人的感覺是害羞、膽小、自卑,但其實他們只是處理事物的方式不同,他們也能夠適應環境,甚至能夠觀察和感知到一般人都無法察覺的細節。

但由於社會價值判斷是外向,迅速地響應,積極,所以往往將害羞認同為自卑,而忽視了這一類人群真實的能力。他們長期遭受誤解和糾正,反而導致了他們的自卑。

反之,那些看起來開朗活潑,表現得不害羞的人,看起來似乎很自信,但也有可能內心更自卑。

但他們要維持自己一向積極樂觀的形象,所以內在自卑到不行,外表也不敢表現出來,反而更容易抑鬱生病。

這也是為什麼存在一些我們認為優秀的人,但他們自己卻從來不覺得自己優秀,反而對自己極其不自信。

這就是自我認知問題。跟家庭和周圍人從小對他施加的影響和價值判斷有關。

所以,教育孩子或者與人相處時,切記過分與人比較,特別是用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打擊每個人的個性特點,這樣得到的自我評價,勢必是有巨大偏差的,只會導致越來越自卑。

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只有充分發揮個人自身的優勢,即使害羞,即使膽小,還是可以很自信的應對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