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困擾我們多年的食物相剋說

“食物相剋說”年年說年年闢,可是依然有人對此深信不疑:“某兩種食物如果搭配著吃,輕則可能影響營養吸收,重則可能導致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險……”

營養是保證兒童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基礎。如果家長們都被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的各種飲食搭配禁忌嚇到,不但可惜了好好的食物,更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餵養。本期營養熱點再次較真這些不靠譜的說法,幫你拋開擔心,放心享受多樣化的飲食。

那些困擾我們多年的食物相剋說

☆ 傳言:“菠菜與豆腐不能給孩子同吃,很容易長結石” 。

按照“食物相剋”理論,菠菜不能和豆腐同時食用,理由是菠菜含草酸,而豆腐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草酸和鈣同食會生成不能溶解的“草酸鈣”,從而在體內形成結石。

鑑定: 假!

其實,菠菜本身也含有鈣,就算菠菜裡的草酸與豆腐中的鈣結合了一部分,沒有結合的鈣還是可以吸收的。另外,菠菜裡的草酸能與豆腐裡的鈣結合,也能與其他食物裡的鈣結合。

所以,菠菜與豆腐一起吃沒有問題。當然,建議先將菠菜焯水去除掉大部分的草酸,然後再與豆腐一起烹製食用更好。

☆ 傳言:“給孩子吃了蝦就別再吃水果,要不然會中毒的”。

還有一個最常見的“食物相剋”理論認為“蝦與富含維生素C類的食物同吃相當於砒霜,會毒死人”。這種理論認為,蝦中含有一種五價砷,這種形態的砷對人體影響雖然不大,但一旦和還原作用非常強大的維生素C一起食用時,維生素C就會將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這個三價砷是劇毒“砒霜”,人食用少量砒霜就會中毒身亡。

鑑定: 假!

這條聽上去太可怕了!

其實則不然。砒霜的中毒劑量為50mg,即使有足夠的維生素C,需要吃下大約40kg的蝦才會達到中毒的劑量。如果一個人真能一頓吃進去40kg的蝦,那一定不是被毒死的,而是被撐死的!

所以,蝦和維生素C類食物同時吃並不會發生“食物相剋”導致的中毒。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一般不會通過飲食攝入達到對人體有害的砷的量,但也不排除一些地方由於地下水或土壤中砷含量高,導致人體攝入較多的砷而引起中毒的可能。

專家觀點:別被“食物相剋說”帶偏

很多人還在被“食物相剋”的理論影響著,很多書中對“食物相剋”描述得有理有據。其實,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裡,並沒有“食物相剋”的說法。

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到,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真正因為“食物相剋”導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和相關報道。日常生活中,某些“食物相剋”的情況往往只是偶然巧合,可能是食物中毒、食物過敏或食物不耐受、疾病等原因導致的一些嚴重反應。

瀏覽所有的“食物相剋”會發現,其實無非就是兩種食物在一起導致鞣酸、草酸與鈣結合影響了鈣的吸收或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對人體直接或間接有危害的物質。對於那些含草酸、植酸、鞣酸的食物,蔬菜類的建議焯水後再食用,水果類的最好去皮後再食用,且不要長期大量地攝入,注意做到飲食多樣性,均衡搭配,就沒有問題。

雲無心 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工程博士,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

☆ 傳言:“一個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不到半個小時就腹痛而死”。

因為柿子中含有較多的單寧(也叫“鞣酸”,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澀”味),大量的單寧會與胃蛋白酶結合,使之失去活性,無法消化蛋白質,形成不溶性複合物,再加上柿子中的果膠、纖維等其他成分,很容易形成“胃柿石”。

鑑定:假!

實際上,如果大量吃下單寧,即使沒有與這些高蛋白食物一起吃,也同樣可能出問題。“胃柿石”會造成消化道阻塞,導致腹痛,但只要及時就醫並不至於要命。

柿子中的單寧含量相差巨大,一般在0.4%~4%。隨著柿子的成熟軟化,單寧的含量會逐漸降低,比如完全甜型的柿子成熟後單寧含量能低到0.1%以下。顯而易見,與酸奶、海鮮等不能同吃的不是“柿子”,而是“單寧含量高的澀柿子”。單寧含量是高是低,我們的舌頭可以給出答案(如果柿子中的可溶性單寧含量較高,澀味就很明顯)。

☆ 傳言:“豆漿與雞蛋相剋,同吃不但營養相抵,還不容易消化”。

“豆漿與雞蛋”相剋的理由有兩種:一種是“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夠抑制蛋白質的消化,降低營養價值”;二是“雞蛋中的黏性蛋白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質,大大降低營養價值”。

鑑定: 假!

大豆中的確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其作用是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從而降低對蛋白質的吸收。對豆漿來說,煮沸的作用之一就是破壞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只要豆漿煮熟了,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也就被破壞了,就不會影響對任何蛋白質的消化;如果豆漿加熱不足,它沒有被充分破壞,那麼不僅是雞蛋,豆漿自身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也會受到影響。

所謂“黏性蛋白與胰蛋白酶結合”純屬以訛傳訛。胰蛋白酶是人體或者動物胰腺分泌的酶,作用是分解蛋白質,在植物中並不存在,豆漿中自然也不會有。

專家觀點 單獨吃沒有問題的食物,怎麼搭配組合都不會產生毒性

不管闢過多少條“食物相剋”的謠言,還是會有人問:“那某某和某某一起吃呢?”

理論上,本來無毒的兩種東西碰到一起,需要發生複雜的變化才可能產生毒性。可是人體不是一個合適的化學反應器,經過烹飪、混合、吃進肚子後的食物成分之間發生的反應都很簡單,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成有毒物質,人類還沒有發現過這種現象。很多所謂的“相剋”,僅僅是一些食物成分之間發生的反應,生成的產物不能被人體吸收而已。這些不能吸收的東西隨著腸道排出去,可能會影響某些營養成分的吸收,但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會導致“有毒物質”出現。

廣為流傳的諸多“食物相剋說”幾乎都被解析過,甚至還有科研機構對其中的一些進行過人體試驗,至今沒有發現哪一種搭配真的能產生“毒性”。簡而言之,只要是單獨吃沒有問題的食物,怎麼搭配組合都不會產生毒性。或許有的搭配可能對個別營養成分的吸收有一定影響,但就像烹飪可能導致一些營養成分損失一樣,並不值得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