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困扰我们多年的食物相克说

“食物相克说”年年说年年辟,可是依然有人对此深信不疑:“某两种食物如果搭配着吃,轻则可能影响营养吸收,重则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

营养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如果家长们都被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的各种饮食搭配禁忌吓到,不但可惜了好好的食物,更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喂养。本期营养热点再次较真这些不靠谱的说法,帮你抛开担心,放心享受多样化的饮食。

那些困扰我们多年的食物相克说

☆ 传言:“菠菜与豆腐不能给孩子同吃,很容易长结石” 。

按照“食物相克”理论,菠菜不能和豆腐同时食用,理由是菠菜含草酸,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草酸和钙同食会生成不能溶解的“草酸钙”,从而在体内形成结石。

鉴定: 假!

其实,菠菜本身也含有钙,就算菠菜里的草酸与豆腐中的钙结合了一部分,没有结合的钙还是可以吸收的。另外,菠菜里的草酸能与豆腐里的钙结合,也能与其他食物里的钙结合。

所以,菠菜与豆腐一起吃没有问题。当然,建议先将菠菜焯水去除掉大部分的草酸,然后再与豆腐一起烹制食用更好。

☆ 传言:“给孩子吃了虾就别再吃水果,要不然会中毒的”。

还有一个最常见的“食物相克”理论认为“虾与富含维生素C类的食物同吃相当于砒霜,会毒死人”。这种理论认为,虾中含有一种五价砷,这种形态的砷对人体影响虽然不大,但一旦和还原作用非常强大的维生素C一起食用时,维生素C就会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这个三价砷是剧毒“砒霜”,人食用少量砒霜就会中毒身亡。

鉴定: 假!

这条听上去太可怕了!

其实则不然。砒霜的中毒剂量为50mg,即使有足够的维生素C,需要吃下大约40kg的虾才会达到中毒的剂量。如果一个人真能一顿吃进去40kg的虾,那一定不是被毒死的,而是被撑死的!

所以,虾和维生素C类食物同时吃并不会发生“食物相克”导致的中毒。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一般不会通过饮食摄入达到对人体有害的砷的量,但也不排除一些地方由于地下水或土壤中砷含量高,导致人体摄入较多的砷而引起中毒的可能。

专家观点:别被“食物相克说”带偏

很多人还在被“食物相克”的理论影响着,很多书中对“食物相克”描述得有理有据。其实,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里,并没有“食物相克”的说法。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到,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真正因为“食物相克”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和相关报道。日常生活中,某些“食物相克”的情况往往只是偶然巧合,可能是食物中毒、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疾病等原因导致的一些严重反应。

浏览所有的“食物相克”会发现,其实无非就是两种食物在一起导致鞣酸、草酸与钙结合影响了钙的吸收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对人体直接或间接有危害的物质。对于那些含草酸、植酸、鞣酸的食物,蔬菜类的建议焯水后再食用,水果类的最好去皮后再食用,且不要长期大量地摄入,注意做到饮食多样性,均衡搭配,就没有问题。

云无心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

☆ 传言:“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不到半个小时就腹痛而死”。

因为柿子中含有较多的单宁(也叫“鞣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涩”味),大量的单宁会与胃蛋白酶结合,使之失去活性,无法消化蛋白质,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再加上柿子中的果胶、纤维等其他成分,很容易形成“胃柿石”。

鉴定:假!

实际上,如果大量吃下单宁,即使没有与这些高蛋白食物一起吃,也同样可能出问题。“胃柿石”会造成消化道阻塞,导致腹痛,但只要及时就医并不至于要命。

柿子中的单宁含量相差巨大,一般在0.4%~4%。随着柿子的成熟软化,单宁的含量会逐渐降低,比如完全甜型的柿子成熟后单宁含量能低到0.1%以下。显而易见,与酸奶、海鲜等不能同吃的不是“柿子”,而是“单宁含量高的涩柿子”。单宁含量是高是低,我们的舌头可以给出答案(如果柿子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较高,涩味就很明显)。

☆ 传言:“豆浆与鸡蛋相克,同吃不但营养相抵,还不容易消化”。

“豆浆与鸡蛋”相克的理由有两种:一种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够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二是“鸡蛋中的黏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质,大大降低营养价值”。

鉴定: 假!

大豆中的确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其作用是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从而降低对蛋白质的吸收。对豆浆来说,煮沸的作用之一就是破坏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只要豆浆煮熟了,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也就被破坏了,就不会影响对任何蛋白质的消化;如果豆浆加热不足,它没有被充分破坏,那么不仅是鸡蛋,豆浆自身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到影响。

所谓“黏性蛋白与胰蛋白酶结合”纯属以讹传讹。胰蛋白酶是人体或者动物胰腺分泌的酶,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在植物中并不存在,豆浆中自然也不会有。

专家观点 单独吃没有问题的食物,怎么搭配组合都不会产生毒性

不管辟过多少条“食物相克”的谣言,还是会有人问:“那某某和某某一起吃呢?”

理论上,本来无毒的两种东西碰到一起,需要发生复杂的变化才可能产生毒性。可是人体不是一个合适的化学反应器,经过烹饪、混合、吃进肚子后的食物成分之间发生的反应都很简单,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成有毒物质,人类还没有发现过这种现象。很多所谓的“相克”,仅仅是一些食物成分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的产物不能被人体吸收而已。这些不能吸收的东西随着肠道排出去,可能会影响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但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会导致“有毒物质”出现。

广为流传的诸多“食物相克说”几乎都被解析过,甚至还有科研机构对其中的一些进行过人体试验,至今没有发现哪一种搭配真的能产生“毒性”。简而言之,只要是单独吃没有问题的食物,怎么搭配组合都不会产生毒性。或许有的搭配可能对个别营养成分的吸收有一定影响,但就像烹饪可能导致一些营养成分损失一样,并不值得纠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