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的基金

沃尔特·施洛斯,一个极其不同的存在,一个似曾相识的存在。


父子俩的基金

一、员工最少的基金公司

纵观现代股票投资史,人数比较少的基金公司不在少数。

巴菲特在1956年创立巴菲特合伙企业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那年他25岁。

索罗斯在1973年创立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时候,公司只有三个人,他是交易员,罗杰斯是研究员,还有一个秘书。

格雷厄姆和纽曼在1926年合伙投资组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时候,格雷厄姆负责投资策略,纽曼负责具体事务。不过,他们的公司不止两个人,因为有不少后来的投资大师都在这间公司工作过,比如巴菲特。

......

今天要说的这个投资基金,应该算是投资界人数最少的一间公司。

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创建初期人数很少,后来随着规模扩大人数会逐步增加。

这间公司在成立之后的18年只有一个人,18年后当他的儿子加入公司的时候,公司的员工数量翻了一倍。

而且,直到基金关闭,公司的员工数量一直是两个人。

二、巴菲特的一封信

巴菲特在1976年2月3日给参加希尔顿黑德岛的朋友们写过一封信,里面提到了一位超级投资者。

“我写这封信可不是别人逼的。

今天,我收到了沃尔特·施洛斯合伙人公司1975年的年报,其中附有沃尔特离开格雷厄姆-纽曼后20年的业绩记录。

你可能还记得,我是1954年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工作的。1955年,沃尔特离开了。接着1956年,格雷厄姆-纽曼停业了。这些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我可没这样说啊。

言归正传,只凭一本每月股票手册,主要通过和我交往而形成的老练的投资风格,在特维迪-朗布尼的衣帽间安了一张办公桌,他的合伙人和埃利斯岛的居民人数差不多,沃尔特一头扎进了和标普指数的比赛中。

......

沃尔特的业绩有5年是下跌的,而标普指数有7年是下跌的。他在下跌年份的表现优于标普,这不仅表明他能够穿越牛熊,更表明他特别擅长应对熊市。”

三、沃尔特·施洛斯

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1916年生于纽约一个犹太移民家庭。高中学历,参加过二战,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过,和巴菲特是好朋友。

1955年成立沃尔特·施洛斯有限合伙公司,87岁时退休,2012年离世。

从1956年到2002年的47年间,沃尔特·施洛斯的合伙公司取得了5456倍的累计收益,年均复合收益率达到20%;而同期标普指数的累计收益只有80倍,年均复合收益率是10%。

这是投资界一个极其不同的存在,又是一个极其熟悉的存在。

1、极简主义者

沃尔特·施洛斯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他的儿子埃德温·施洛斯也是。

巴菲特说他们的办公室只有衣帽间大小,这是事实。因为巴菲特去看过。

而且,在他们两个人狭小的办公室里,只有一部电话。

他们不浮华、不搞办公室政治。

这我相信也是真的,早期的公司只有1个人,等他儿子加入后公司就2个人,而且还是父子关系,怎样搞办公室政治呢?

2、自己的投资理念

沃尔特·施洛斯学习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给格雷厄姆打过工,后来靠着坚守格雷厄姆提出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根据当前市场情况进行变通。

不搞债券、期权、和其他混合难懂的证券。

不调研公司,很少和管理层交流,因为担心管理层说的话会影响他。

关于这个问题,沃尔特·施洛斯做过说明。

他说沃伦巴菲特去参加股东大会就没问题,因为他的分析能力很强,也不会爱情绪左右,就算对方说得再好听、戏演得再好,他都能不为所动地分析实际情况。

不和分析师交流,也不使用互联网,为了不受到外界影响而犯错,他们有意保持缄默。

仓位长期保持在非常接近100%的状态,只有10%的时间保持空仓。因为他们担心空仓,会错过上涨的机会。

3、犯过的错

一个错误是别人说要做什么,就信以为真。

另一个错误是买入管理层名声不好,但股价很低的股票。后来的教训就是,名声不好的管理层,总的来说就是只顾自己,不管股东。

还有就是开始的时候太激进,一开始的时候买得太多,股价跌到更低时,要么没有足够的资金加仓,要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把成本降下来。

还有些时候,建仓的时候买的实在太多,股价跌到更低时,再加仓导致过于集中。

4、买和卖不是交换关系,是两码事

不换股,从理论上说,是聪明的。

通常,要判断不同行业的公司的相对价值非常难,很难得出一个具体数字。另外,很多股票都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预期,不是一买就涨。

一只股票一步步渐入佳境,也慢慢熟悉这只股票。要是因为相对价值换股,在新买入的股票上还要再熬三年,这些东西都有个生命周期。

所以,不要用A股票换B股票。想卖出A股票就卖出A股票,想买入B股票就买入B股票,不能因为卖出A股票来买入B股票。

卖出股票 是因为股票的公允价值合理了。

5、投资偏好

沃尔特·施洛斯说,他们买股票的风格,不必对生意很精通。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做不来,巴菲特懂生意,而他们不懂。

另外,他说他和儿子都喜欢有点事可做。从逻辑上说,这可能不太对,但是从情绪上来说有好处。

如果今后10年就持有同样的5家公司,因为相信它们是好生意,就只能干坐在这里,大眼瞪小眼,太没意思了。

那样投资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些乐趣。

6、和儿子一起工作

沃尔特·施洛斯坦承,1973年埃德温加入以后,业绩提升了很多。

沃尔特·施洛斯说他喜欢和儿子一起工作,有他儿子的加入,合伙人公司才能继续下去,埃德温在挑选股票方面做了很大贡献。

另外,一个人经营公司,没人说话,这非常难。很多时候,就算想到了一些好主意,但确实需要和别人交流才行。

沃尔特·施洛斯说,除了埃德温,我不知道还能和谁说。

还有,生活中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都和信任有关。他真正相信血浓于水,或者钱。

沃尔特·施洛斯说,如果和我一起工作的是外人,我在内心深处总是会担心如果我死了,天知道会怎样。现在就算我不在了,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无论埃德温做什么,我都放心。我就是不想操心,这是钱买不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