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日本《马关条约》获2.3亿白银,这笔钱干了什么?

1895年4月17日,晚清名臣李鸿章作为清朝政府的全权代表,与当时日本方面的全权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日本签订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在双方进行谈判的初期,日本政府曾狮子大开口,向清朝索要高达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偿。这个数字并不是随便提出的,这说明日本对当时的清朝的整体经济情况是相当了解。日本方面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的这个数字,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偿是当时清朝政府所能承担的极限。既能够从清朝政府身上狠狠的捞上一笔,但又不至于一下把清廷搞垮,从而危害其长远的“利益”。

甲午战争后,日本《马关条约》获2.3亿白银,这笔钱干了什么?

经过李鸿章遇刺事件之后,再加上代表团的苦苦争取,日本最终才同意将战争赔偿从最初的3亿两白银减少到了2亿两白银。后来,清廷又向日本方面支付了一笔总价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来对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损失进行补偿。此外,还支付了一笔150万两白银的威海卫守备费。这三者相加,也就是共计2.315亿两白银分4次付清。

2.315亿两白银绝对是一笔巨款,按当时的汇率,这笔赔款约合3.6亿日元,据《甲午战争与东亚格局的变动》中的记载,日本1893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8400多万日元。这也就是说,日本仅通过《马关条约》所获得的直接赔款,就相当于日本大约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以至于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的日本前外务大臣毫不掩饰的说:“一想到马上就有3亿6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会顿觉无比地富裕。”

甲午战争后,日本《马关条约》获2.3亿白银,这笔钱干了什么?

其实发动这一场甲午战争,已经把当时的日本这个国家拖到破产的边缘。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烧钱”程度。据统计,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耗资多达2亿3340万日元。为此,日本政府不得已还专门增发了1亿日元的公债,用来充作发动战争的经费,说是砸锅卖铁也不为过。

那么,日本将这笔巨款拿来干了些什么?

首先,便是用来扩充日本的海军军备,购买新式舰船再加上军舰水雷的补充基金,约合17000万日元,这就几乎占据了3.6亿日元赔款的一半;其次是对于日本陆军的军备扩充,有大约5680万日元;最后还有一笔近8000万日元作为临时军费以作备用。

甲午战争后,日本《马关条约》获2.3亿白银,这笔钱干了什么?

这三项相加,就用这去了3.6亿日元赔款的绝大部分。不难看出,日本在甲午之战中,到了甜头,意识到海军在战争中可以发挥的巨大作用,决心要重点发展海军力量。以至于后来日本的海军在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够有一系列出色的表现,这都得益于《马关条约》的赔款。

此外,日本政府把剩余的钱用作皇室基金、台湾殖民经费、教育基金、灾害准备金、运输交通费等,当时日本政府的野心也就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