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欣賞《長恨歌》裡面的哪幾句?怎樣理解?

驛客


《長恨歌》全篇一百二十句,八百四十字。可算是一首長歌;是一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從內容,藝術角度分析,對我感觸最深的幾句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一、“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臨別時又反覆多次委託道士把話兒捎去,其中的誓願只有君妾兩人知道。有一年七月七日,在長生殿上,夜深人靜時,兩人曾山盟海誓:在天上願作相依雙飛的比翼鳥,在地上願作相生相纏的連理枝。   

“七月七日”,為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之時。“長生殿”,在驪山華清宮集靈臺側近。不過,唐代也稱皇帝寢殿為長生殿,不必細究。這幾句寫得哀婉動人,深情纏綿。“七月”以下六句,為作者虛擬之詞。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長恨歌》雲:“長生殿七夕私誓之為後來增飾之物語,並非當時真確之事實”,“玄宗臨幸溫湯必在冬季、春初寒冷之時節。今詳檢兩《唐書·玄宗紀》無一次於夏日炎暑時幸驪山。”“比翼鳥”,傳說中的鳥名,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鶼鶼,雌雄並列,緊靠而飛。“連理枝”,兩棵樹枝幹連生在一起。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侶相愛、永不分離。  



 二、“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雖然天長地久,也會有窮盡時,而這生離死別的綿綿長恨,卻永遠不會有了結的時候。最後兩句以概括性的語言點明“長恨”,表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情誓言不能實現的千古遺恨。這兩句常為後人引用。

《老子》謂“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這裡則反其意而用之。通過“盡”對“天長地久”的否定,極度誇張地寫出了“恨”之永。同時,又通過“此恨綿綿無絕期”,顯示了“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願望的虛妄,加深了李、楊愛情的悲劇意義。其實,愈是飽含淚水不懈地追求與思戀,其分離就愈具有悲劇意義,使人冥冥之中感受到的那一份無可奈何的心靈負荷就愈沉重,感傷的心靈就愈豐富。而李、楊永恆的分離與彼此痛苦的思戀,又把他們的悲劇放大了,使他們的愛情悲劇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驛客


沙沙小觀園來回答。

白居易的《長恨歌》的詩中,我喜歡這樣一段詩句: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白居易的《長恨歌》是在與友人同遊仙遊寺時,有感於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故事而創作的。他不拘泥於歷史,借用了當時的許多民間傳說,民間的歌唱小曲,用自己的文筆,寫出了至今讓人感嘆的優美詩篇。

《長恨歌》的主題就是有愛情,但不能長相守,而又生死離別難忘懷。

唐玄宗本是一國之君,本該社稷國家為重,但他在為大唐中興江山穩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後,享樂之心而生,又偏偏遇到了“回頭一笑百媚生”的,可以讓花都有羞愧的楊玉環。

然而安史之亂讓兩人人間再不能相見,做為一國皇帝,唐玄宗後期不合格,但做為一個對愛情專一的男子,他還真讓人感動。唐玄宗皇帝做不成了,把國家交給了自己的兒子,但他始終不忘他的貴妃楊玉環,朝思暮想。白居易借用民間傳說中,道士幫唐玄宗在“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找楊玉環時,“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在海上的仙山找到了心愛的楊玉環,並與她相見敘舊。

《長恨歌》雖然也在說因唐玄宗寵愛楊玉環“從此君王不早朝”,不問江山社稷行為不對,但用詩文歌頌了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

可嘆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前期恩愛,後期夢中事,只能借用白居易的長詩,“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在夢幻中相見了,但人間不能再見到成了,成為悲劇的愛情故事傳說,真是“此恨綿綿不絕期”呀!


沙沙小觀園


《長恨歌》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創作於元和元年,可謂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在千百年後的今天仍舊膾炙人口。

詩中描述了唐明皇與貴妃楊玉環悽美的愛情故事,語言淺顯易懂又不乏優美的描寫,情節既緊湊又生動,很多人都被“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句李楊愛情的點睛之筆而折服。但在這首詩中,我則更喜歡“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一句。

首先從寫作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對仗是特別工整的,其中還用到了趙飛燕的典故;其次,從結構角度來看,這句話在全詩中起到了分割層次的作用,承接上文李隆基對楊玉環苦苦思念直到生命走向盡頭的悲苦情節,引起下文對兩人愛情的總結與歌頌;第三,從內容角度來看,本詩中出現的魔幻元素也是最抓人眼球的亮點之一,這一句對作者所描寫的現實世界與虛構世界做出了很好的過渡與轉折,服務於本詩歌頌愛情的主題。

《長恨歌》中令人動容、流芳百世的愛情悲劇故事大都根源於封建主義的時代背景,但其中那種的真摯、永恆的情感還是值得我們體味與反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