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對話張伯禮:中醫如何發揮作用?是否適用於國外?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瞭望》對話張伯禮:中醫如何發揮作用?是否適用於國外?

本公眾號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中國中醫”進行關注

內容來源:《瞭望》2020年第18期 作者:《瞭望》新聞週刊記者鄭璐

◆ 這次中醫藥治療發揮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有效降低轉重率,特別是在早期輕症普通型患者的治療中,顯著降低了輕症病人發展為重症病人的幾率

◆ “西醫治療轉重率在11.4%,中西醫結合治療轉重率約4.1%。”

◆ 在這次疫情防控救治中,特別是在重症救治中中西醫合作默契,用事實證明中西醫可以很好結合

◆ “中國有兩套醫學為健康保駕護航,這是國人的福氣。”

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

1月27日,年逾七旬的張伯禮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趕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救治。2月12日,他率領209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醫醫療團隊進駐江夏方艙醫院。2月19日,由於過度勞累,張伯禮膽囊炎急性發作,在武漢接受微創膽囊摘除手術。術後三天,張伯禮再度投入工作,摘膽不下火線。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以張伯禮為代表的中醫群體在此次抗疫中深度介入診療全程,成為抗疫“中國方案”的組成亮點。隨著全球疫情發展,中醫藥受到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與重視,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瞭望》新聞週刊專訪張伯禮,請他講述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扮演的角色。

《瞭望》對話張伯禮:中醫如何發揮作用?是否適用於國外?

張伯禮接受採訪(2月14日攝) 程敏攝/本刊

“中西醫可以很好結合”

Q

《瞭望》: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是如何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的?

張伯禮:讓輕症患者儘可能不變成重症是治療的關鍵,也是公認的核心評價指標。在輕症患者基數較大時,轉重率高低直接決定了重症病人數量的多少。為避免大量重症病人出現,最好是在早期截斷輕症患者的病情發展,特別是要在社區、隔離點及方艙醫院築牢第一道防線。

這次中醫藥治療發揮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有效降低轉重率,特別是在早期輕症普通型患者的治療中,顯著降低了輕症病人發展為重症病人的幾率。

此前我們通過對同一醫院治療的108例普通型患者做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西醫治療轉重率在11.4%,中西醫結合治療轉重率約4.1%。江夏方艙醫院採用中醫藥綜合治療,564例患者出艙時沒有一例患者轉重,另一方艙醫院幾乎沒有使用中藥,轉重率為9.3%。

Q

《瞭望》:這次疫情防控中中西醫開展多方面、深層次合作,你有何感受?

張伯禮:中醫、西醫面對的都是同一疾病,認識角度、治療策略各有不同、各有優點,但是目的相同,都是治病救人。

對於輕症患者,中醫療效確切,也更簡便易行。讓輕症病人快點吃上中藥,控制向重症轉化,這樣也能騰出更多定點醫院的床位去收治重症、危重症病人,更好地、科學地調配醫療資源,保證更多病人及時得到救治,這也是我國重病佔比及死亡率低的重要經驗。

對於危重症患者,以西醫為主、中醫配合。比如有的患者上了呼吸機,但人機對抗,患者腹部脹滿,腹壓抬高膈肌,影響氧療效果,此時採用通腹洩熱的宣白承氣類方藥,讓大便洩通,脹滿消除,氧療效果明顯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更好;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可提高氧合水平,血必淨注射液抑制炎症因子過度釋放、控制病情加重,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協助抗生素治療肺部感染等。

在這次疫情防控救治中,特別是在重症救治中中西醫合作默契,用事實證明中西醫可以很好結合。現在的中醫醫生以高校培養為主,除了學好中醫理論,西醫課程約佔40%,中醫學生也都掌握西醫知識。中國有兩套醫學為健康保駕護航,這是國人的福氣。把兩種醫學吃透了,優勢互補,可以給患者最好的醫學照護。當然這要在實踐中培養,融會貫通是個長期過程。

“三藥三方”和“一人一策”完全不矛盾

Q

《瞭望》:我國在疫情防控中主推的“三藥三方”是如何篩選產生的?

張伯禮:1月21日,一批中醫專家來到武漢瞭解疫情,並跟我們後方溝通探討,從中醫角度對新冠肺炎患者展開救治。他們走訪了武漢多家醫院的100多例患者。隨後,我們也來到前線開展臨床證候學調查,通過自主研發的系統以手機端填報和圖像上傳,分析全國1000餘例確診患者調查及數據,專家討論確定新冠肺炎為中醫的溼毒疫。病名病因證候要素明確後,治療方向和藥物選擇也就有所遵循。

第三版診療方案新增中醫治療內容,也明確新冠肺炎屬中醫疫病範疇,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等。在此基礎上,我們繼續豐富第四版診療方案,從300餘種藥物和近10年的文獻中,篩選出一批治療冠狀病毒感染疾病有效的藥物,其中就包括後來推薦的“三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

此後,我們啟動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的科技攻關項目,開展臨床救治研究和藥物評價。由於以往基礎和臨床試驗比較紮實,這次又在新冠肺炎治療中通過多個隊列、隨機對照研究,驗證了“三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循證醫學證據比較充分。

國家藥監局在緊急需要、符合要求、程序完備、證據充分的基礎上,審批“三藥”,按照企業申報、答辯、專家組審核及閉門討論等流程,對藥物的基礎實驗和臨床試驗等各方面的科學性、安全性等展開評審。最近,“三藥”已獲得相關批件,被認可用於新冠肺炎治療。

Q

《瞭望》:中醫的“辨證論治、一人一策”與“三藥三方”廣泛使用是否矛盾?對外國患者是否適用?

張伯禮:這根本不是問題,兩者完全不矛盾。因為針對的對象、使用的時機都不一樣。

一方面,大範圍疫情發生時,挨個去辨證施治不大可能。但感染者病因相同,臨床症狀基本類似,就可使用同一類藥物治療。在面對重大疫情時,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大鍋熬藥,群體服用”的做法,我們在隔離點、方艙醫院也多用通治方。

另一方面,針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我們仍採用一人一策,根據不同個體情況,使用不同治療湯劑和手段,也就是將集中普治和個別論治相結合的方法。

至於海外患者,我們與海外醫學專家交流後發現,其臨床症狀與我們在武漢看到的基本一致,一般來說使用我國篩選出認為有效的“三藥”應該沒問題,主要障礙是各國藥品註冊管理制度存在差異。

“中藥完全可以治癒新冠肺炎輕症普通患者”

Q

《瞭望》:中醫方艙醫院的創舉因何做出?其運行情況如何?

張伯禮:建立方艙醫院意在“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因為輕症病人佔確診病例中的大多數,這就需要及時救治他們,使其儘量不轉化成重症,但又不能擠兌醫院資源,於是開建方艙醫院。

在早期治療中,中藥對治療輕症確有療效,因此我們大膽提出,讓中藥進方艙,中醫可以成建制包方艙。這樣很快江夏方艙醫院獲批,共有5所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09名醫護人員(後又增加156名)五個病區進駐。

江夏方艙醫院的病人全部吃中藥,結合針灸、按摩、耳穴壓豆,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以及心理撫慰等。同時,化驗檢查、移動CT等現代醫學設備一樣也不少,配備氧療、輸液儀器,該吸氧的吸氧,該輸液的輸液,肺部影像也得查,一些常用基礎西藥也備著。

中醫講究醫病先醫心,許多新來的病人有恐懼、焦慮、無助情緒,我們要求每個中醫大夫看病之前先做好服務,撫慰、關心、溫暖病人,建立信心和信任。這樣,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配合治療,甚至主動參與管理服務,醫患關係非常融洽。

江夏方艙共收治564位患者,到休艙時為止,沒有一例轉重症,沒有一例復陽。事實證明,中藥完全可以治癒新冠肺炎輕症普通患者。

編輯:董俊彤

中國中醫

微信號:satcm01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中醫,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