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紙幣!人民幣史詩級變革來了!

近日,央行數字貨幣將推出的消息傳出: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落戶蘇州、目前各家銀行內部正在就落地場景等進行測試……


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支付有啥關係?與“炒幣”又有啥關係?二級市場是否可長期關注?學姐和大家聊聊。


再見紙幣!人民幣史詩級變革來了!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落戶蘇州


從消息面來看,數字貨幣概念股大漲主要受到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落戶蘇州的消息刺激。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蘇州相城區是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試點地區。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的工作人員,將在4月份完成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5月,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50%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據多家媒體報答,已有相關人士確認該消息屬實,該項目具體是金融監管局在負責。這是央行數字貨幣自傳出研發消息以來的首次實際落地應用。


除了蘇州之外,還有消息稱央行數字貨幣還將在深圳、雄安、成都3個試點城市測試。而在4月14日晚,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側的圖片已經開始流傳,從該圖片來看,其主要功能包括“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功能。


再見紙幣!人民幣史詩級變革來了!

圖片來自每日財經


證券時報記者就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內測一事向接近央行人士求證,得到的回覆則是“一直在內測,以央行官方口徑為準”。證券時報報道中稱,去年底以來,央行數字貨幣就在工農中建國有四大行的參與下,逐步嘗試在外部商業場景的應用測試。

再見紙幣!人民幣史詩級變革來了!

圖片來自每日財經


再見紙幣!人民幣史詩級變革來了!

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落地無疑一個大消息。但是,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


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其進行了清晰定義,即"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即 央行數字貨幣的金融本質:人民幣現鈔一致。


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於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跟別的央行數字貨幣不太一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DC/EP"。


DC=digital currency就是數字貨幣

EP=electronic payment則是電子支付


定位上,DC/EP是M0替代(紙鈔和硬幣),而不是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此外,中泰金融分析,央行數字貨幣運營體系與人民幣一致:雙層運營體系。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央行數字貨幣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技術模式的去中心化不等於管理模式的中心化保證央行在貨幣投放過程中的中心地位,維護幣值的穩定,保證央行的貨幣調控職能。

再見紙幣!人民幣史詩級變革來了!

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


有人可能會說央行數字貨幣聽起來和支付寶、微信支付好像差不多?


那麼,央行數字貨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不同呢?


第一:央行數字貨幣替代M0,其功能和屬性與紙幣相似,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


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走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屬於M1和M2級別的數字化,不具有M0級別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


M1 :一般包括 M0 + 各單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 M1 + 居民儲蓄存款 + 單位定期存款 + 單位其他存款 + 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第二,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只需要電,央行數字貨幣的優勢是可實現雙離線支付。與終端設備綁定,能完成取現、支付和存儲數字貨幣等基本操作。


而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需要電和網絡。


第三,央行數字貨幣具有法償性、匿名性;第三方支付皆不具備。


再見紙幣!人民幣史詩級變革來了!

與“炒幣”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常被拿來同“幣圈”“鏈圈”等信息混淆。


雖然兩者皆為數字資產。但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區塊鏈並無必然關係。


東吳證券指好兩者四大不同:


央行數字貨幣是央行負債,虛擬賬幣沒有底層實物資產支撐;

央行數字貨幣是中心化管理,虛擬賬幣去中心化管理,需要電和網絡;

央行數字貨幣可控匿名,虛擬賬幣完全匿名皆不具備。

央行數字貨幣不預設技術路線,考慮區塊鏈、智能合約等,虛擬賬幣技術以區塊鏈為主。


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區塊鏈課題組就聯合發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管理》。


文章指出,區塊鏈以大量冗餘數據的同步存儲和共同計算為代價,犧牲了系統處理效能和客戶的部分隱私,尚不適合傳統零售支付等高併發場景。


該課題組指出,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資產無法保證其錨定資產的穩定性,甚至缺少真實資產背書,以投機交易為主,部分莊家、投機者通過對敲等手段大肆操縱加密資產的價格,導致市場劇烈波動並形成資產泡沫。


截至2019年9月底,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資產種類達到2417種,總市值突破2192億美元。同時,部分暗網交易網站通過加密資產進行洗錢、賄賂、偷稅漏稅、恐怖主義融資等違法犯罪,潛藏風險隱患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