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處世

古人云:“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做人,做事,處世,是人生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處世


45度做人


45度是人鞠躬時身體傾斜的角度。


人活在世上,要俯下身子做人,以謙卑的態度,對待萬事萬物,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才能完成一世的修行。


古人云:謙受益,滿招損。


彎下腰不是自卑、不是認慫,而是智慧。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富蘭克林被稱為美國之父。在談起成功之道時,他說這一切源於一次拜訪。


在他年輕的時候,一位老前輩請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見面。


富蘭克林來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進門,“砰”的一聲,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頓時腫了起來,疼得他哭笑不得。


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了笑說:“很疼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穫。一個人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當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記住了老前輩的教導,把謙虛列為他一生的生活準則。


翠竹因彎腰而堅忍不拔,稻穗因彎腰而豐稔厚重。


常懷謙卑敬畏之心,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用更廣博的心胸對待他人,自然會有一道謙遜的光芒照耀你人生的遠大前程。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處世


90度做事


90度是垂直的,意味著公正、無私,意味著光明磊落、一身正氣。行得正,坐得端,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


《孟子·盡心上》裡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做人做事,一定要剛直坦率,要做一個耿直的君子。


《呂氏春秋·去私》裡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縣官。晉平公問當時的中軍尉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


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


晉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推薦他?”


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


晉平公深以為然,於是派解狐去南陽做縣官。解狐上任後,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裡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


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


晉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


祁黃羊說:“祁午的確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


晉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後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孔子聽說這個故事後說:“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別人不計較私人仇怨,對自己不排斥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


阿拉伯諺語說:“做事公正一小時,勝過祈禱五晝夜。”做小事能公平的人,做大事也是不含糊的。


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處世


180度處世


180度是平角,也是一條直線,是指人們處世有原則,守底線。它既是言行所依據的準則,又是個人的邊界。


孔子在《論語》中說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他能否堅守心中底線。


關於梁啟超,有這樣一段佳話:


梁啟超在生活中就是個非常有原則的人。


1891年,他與李蕙仙成婚。維新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開始長達十幾年的流亡生涯,李惠仙成了梁家的支柱。


28歲時,梁啟超在檀香山演講。遇見為其擔任翻譯的何惠珍,兩人配合默契。


活動過後,何惠珍就向他表白了愛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唯有先生……”


“我已有了妻子。”梁啟超明確地拒絕了。


事後,何惠珍動員父親為康、梁捐了一筆款,並託人設宴向梁啟超談捐款事宜。


席間,梁啟超又一次見到何惠珍。這次,何惠珍提出一個讓梁啟超心驚的要求:“我情願下嫁梁先生做小。”


晚上,梁啟超回到寓所,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他們在事業上,確實可以相互扶持。可是,他和妻子李惠仙這些年來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為此,他異常苦悶。


於是,他連夜給身在日本的妻子寫了一封信:“餘歸寓後,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乎不能自持……”


梁啟超心想,妻子接信後,定會大罵他一頓,這樣,他發熱的頭惱也好冷靜一下。


當他顫抖著手打開回信時,怔住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妻子竟然成全這樁的婚事。


李惠仙說:“我遠在日本,不能照顧,先生身邊若有個情投意合的何小姐照顧,豈不更好?”


梁啟超在妻子的寬容面前慚愧萬分,提筆為何惠珍寫了一首詩:


“一夫一妻世界會,我與瀏陽實創之。尊重公權割私愛,須將身做後人師。”


聰慧的何惠珍馬上明白了梁啟超的意思,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梁啟超。


1924年,李惠仙因病逝世,痴心不改的何惠珍,聽到消息,急忙找到梁啟超,一面勸慰其節哀,一面尋機重續秦晉。


沒想到,梁啟超以“年邁不想再婚”為由,第三次婉拒了她。何惠珍心有不甘,多次上門,梁啟超都避而不見,萬般無奈的何惠珍只好揮淚告別……


在知己何惠珍面前,梁啟超堅守住了原則和底線,令世人敬佩。


粱實秋先生評價梁啟超時曾說,先生學問是第一,道德人品是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大師。


底線是看不見的,是僅存於內心的一種自認的生活準則,但是它能推動生命沿著我們想遵循的軌道前行。


心有所往,才能心有所止。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處世


人生在世,懂得了做事先做人、處世先為人的金科玉律,也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於事,要三思而行,勿亂;於情,要痛後而放,莫恨;於欲,要持中有棄,勿執;於求,要塵中不染,勿貪。


人沒有最好,有德天地高。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