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名人-楊秀峰


遷安名人-楊秀峰

“文臣不愛錢,武官不怕死”,—楊兼而有之。這是鄧小平同志對楊秀峰的高度評價。

楊秀峰(1897—1983) 又名楊峰、楊秀林。河北遷安人。1916年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19年在北平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起,先後在江西、河北、北平等地中學任教。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領導法國華僑反帝同盟並做黨的工作。1932年到蘇聯學習,後去德國、英國從事黨的工作。1934年回國後,在河北法商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等校任教,以大學教授身份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參加發起組織華北各界救國會,是華北文化界救國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冀西抗日遊擊隊司令員,河北抗戰學院院長、中共晉冀豫區黨委委員,冀南行署主任,冀南、太行、太嶽行政聯合辦事處主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邊區行政學院院長,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員,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常委,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籌委會秘書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黨組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黨組書記。1952年後任

國家高等教育部部長,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政務院文教辦公室副主任。1965年後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8年後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名譽會長。1980年8月至1983年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楊秀峰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遷安名人-楊秀峰

1936年,面對華北危機,他參加發起、組織和領導北平文化界救國會,進行抗日救亡,結果被北平師大解聘,軍警多次對他進行追捕,他都一一躲過,活躍在師生之中。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楊秀峰已41歲了,毅然脫下長衫,帶領一批青年學生,投筆從戎,奔赴河北西部山區抗日。他靠著自己在社會上的威望,拉起一支隊伍,自任總司令,人稱“師生游擊隊”。


別看楊秀峰是一介書生,抗日卻是鐵骨錚錚。

一次,內丘縣有一個打著抗日旗號的自衛團團總暗中勾結日軍,企圖投敵。楊秀峰知道後,先去與他談判,要求他堅持抗日。第一次,對方虛與委蛇,談判後,轉身就悄悄溜進內丘城,答應日本人做偽縣長。楊秀峰知道後,當機立斷,第二次邀他談判。團總見他是個文弱書生,只帶幾個警衛員前去“赴會”。

在會場,他仍堅持反動立場,拒不抗日。楊秀峰突然桌子一拍,宣佈:“把這個漢奸逮捕!”隨即,親自和警衛員解了對方的槍,把他押到村中當眾處決,並張貼出佈告。

此舉震動了冀西,老百姓紛紛說:“這個教書的楊教授殺起漢奸來,毫不手軟。”

楊秀峰孤身鋤奸,聲威大震,青年們聞聲而來,人馬一夜之間發展到2000多人。

遷安名人-楊秀峰

1939年,楊秀峰率部開進冀南,當選為冀南行政公署主任,領導冀南50餘縣,範圍比國民黨一個省長管轄的還大。

楊秀峰帶兵行政。大學教授、遊擊司令,兩種身份截然不同,差別很大,然而他卻集二者於一身,完美融合——129師政委鄧小平總結他說:“文官不要錢,武臣不怕死——楊兼而有之。”——這是對楊秀峰帶兵和行政最準確的概括。

1941年7月18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正式成立,楊秀峰當選為邊區主席。邊區下設冀南、太行、太嶽、冀魯豫四大行政區,轄21個專署,計149個縣。1948年秋,華北人民政府成立,他又當選為副主席,協助董必武主持華北人民政府日常政務。1949年8月,楊秀峰被任命為河北省主席。人們笑著說:“楊教授是三任主席。”(標題由於字數限制,楊秀峰三次當主席都相當於省級行政長官,簡稱”三次當省長“)

教授從政,別有一番特色。

作為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和這裡所有的人一樣穿一身棉製服,但他的鞋子已磨壞了大半,補著皮子。儘管他年齡才50歲上下,耳朵有些聾,問他話很費勁,但他操一口清晰的京音,許多老百姓說:“聽他說話,很愉快的。”

邊區政府管轄149個縣,政府機關卻在一個小村子裡。對此,楊秀峰卻很滿意,說:“我打游擊那陣子,還以為政府最好是設在大衙門裡。現在我感到,住在這座簡陋的房子裡辦事,更便當,因為這樣更接近人民。”——當官就要接地氣,多好的官啊!

遷安名人-楊秀峰


他當主席,不是天天“在家辦公”,而是經常不在家。多數時間,他騎上驢,翻山越嶺,到各個縣訪貧問苦。他的鞋子就是這樣走路磨壞的。但是,楊秀峰還是說:“我覺得我在領導工作中的最大缺點是接近人民不夠,我有時還犯官僚主義哩。”

他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主要緣於一件事。

楊秀峰讀書出身,又是教授,自然明白讀書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基於這個思想,1941年邊區政府推行“強迫教育”,希望孩子都能去上學讀書。但是,他很快發現這個做法行不通。

這裡的人們都太窮了,無法送孩子去上學,而且還要孩子在地裡幹活呢。邊區政府只好把這個命令撤銷,一方面設法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發展生產;另一方面取消了學費。這樣,讀書上學的孩子才多了起來。對此,楊秀峰後來多次談起此事說:

“這是一種書生氣的、官僚主義的辦法。”

遷安名人-楊秀峰


楊秀峰身為河北省主席,有著知識分子的勤奮、認真和平易近人的作風。

河北是個大省,上任伊始,各種事務繁雜,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幾乎都是在工作。但是,他不忘下去體察民情。

1950年夏,楊秀峰帶領秘書、警衛員和公安廳幹部乘坐一隻小船,到白洋淀下游各地巡視防汛工作。為了避免沿途各縣、區的招待,每天,他們都是自帶饅頭,在小船上吃。

一次,他們還在趙北口鎮的一家小飯鋪吃了晚飯,才去找防汛指揮部住宿。對此,楊秀峰說,“當地防汛很忙,這樣就不增加他們的麻煩了。”

他年紀大,身體又弱,沿途吃睡又不方便,結果到達楊柳青時,就病倒了。天津專署炊事員打算給他單獨做點較好的飯菜,他堅決不肯,並且聲明說:

“千萬不要做,做了也不吃。”

他的脾氣眾人都知道,炊事員也只好作罷,問他:“那你想吃些什麼?”

誰知楊主席幽默地回答:

“大家吃的,就是我想吃的。我的要求有三條:一是有稀的,二是較軟的,三是熱乎的,這就可以了。”

在楊秀峰主政河北期間,他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共和國第一貪"的劉青山、張子善案。其懲治腐敗的嚴厲,不亞於當年處決投降日本人的漢奸。殺了”第一貪"後,他還覺得自己工作沒做好,還在人民日報上寫了檢查。

遷安名人-楊秀峰


在楊秀峰任省主席期間,河北省的工作,曾受到毛澤東的表揚。

1952年11月,楊秀峰調離河北,擔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長,開始了他人生中難忘的四任教育部長生涯。1965年1月,在三屆一次人大會上,他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又離開了工作多年的教育部。在“文革”中,楊秀峰受到衝擊。1978年,他出席全國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委員,後任法制委員會副主任;1980年9月當選為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6年11月10日,楊秀峰病逝於北京,終年8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