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父亲武大郎,叔父武松,后妈潘金莲,尝尽人情冷暖一生凄苦

奇书《金瓶梅》中,兰陵笑笑生赋予了武大郎一个女儿,名叫“迎儿”。

这个名字,臆测是作者故意起名的。本意迎接幸福、迎接美好未来,但是“迎儿”的一生却注定一路坎坷。十二三岁父亲武大郎惨被后妈潘金莲合伙西门庆害死,失去父亲后饱受虐待,最终不幸亲眼看叔父杀后妈为兄报仇。

她,父亲武大郎,叔父武松,后妈潘金莲,尝尽人情冷暖一生凄苦

迎儿的结局没有明说,但是自小经历过的这些事,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人生可想是多么凄苦。

和《水浒传》相比,在施耐庵的笔下,武大郎并没有女儿,为何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偏偏增加这个角色呢?并且亲眼见证了武大郎、潘金莲、武松一系列事件,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呢?

《金瓶梅》第一回中,作者介绍武大郎时,专门提到了迎儿,“武大郎不幸把浑家身故了,丢下个女孩,年方十二,名唤迎儿,爷俩过活。”从这样的描述中,得知迎儿小小年纪,母亲就不在了,和父亲武大郎一起生活,成长在单亲家庭的迎儿、失去了母爱的迎儿,作者小说一开始就给与了这个角色悲惨的身世。

如果没有后来的潘金莲,迎儿和父亲武大郎、叔父武松应该也会很开心,成人后想必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姻缘。

然而,一切都是假设。

当张大户为了自己的私心把潘金莲许配给武大郎后,潘金莲成了迎儿的后妈,迎儿原本还可以享受父爱,现在却不得不侍候后妈。正所谓,不是亲生的不会心疼,潘金莲常常把迎儿当奴婢使唤。

她,父亲武大郎,叔父武松,后妈潘金莲,尝尽人情冷暖一生凄苦

武大郎本性老实,品行懦弱,为了维持一个家,不得已忍气吞声。后来和郓哥聊天时也说道,“我先妻丢下个女孩,她朝打暮骂,不与饭吃,这两日有些精神错乱,见了我,也不做欢喜。”武大郎短短几句,就说出了迎儿的处境,常常受到后妈潘金莲的虐待,也让人看到了潘金莲的狠辣、刻薄,为后续潘金莲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前奏。

迎儿这个角色,在作者心里,就是潘金莲性格的外在体现,迎儿受到的屈辱越大,潘金莲的性格刻画的越深刻,让人看到了一个有着漂亮脸蛋,却心如蛇蝎一般的女人。

特别是武大郎死后,潘金莲日盼夜盼西门庆娶她回家门的时候,这时的西门庆正在忙碌他和孟玉楼的大事,一时顾不上潘金莲。但是日子还得照常过呀,有一次潘金莲专门做了一顿好饭,也就是一笼肉角儿,准备邀请西门庆过来私会。然而,不知道潘金莲自己记错了还是故意拿迎儿出气,看到肉角儿最后少了一个,随即不由分说就让迎儿剥去身上的衣服,拿起马鞭打了几十下,迎儿发出杀猪般的喊叫。

最后,迎儿连忙说是自己嘴馋,偷拿了一个,潘金莲这才罢休。

一件小小的事情,潘金莲动辄剥去衣服,用鞭子抽打,潘金莲的狠辣无情,阴险变态一览无遗。武大郎在世时,都无所顾忌欺侮迎儿,在没有武大郎的日子,迎儿可想而知,最终迎儿成为了潘金莲的出气筒,轻则骂重则打,这样的童年经历给了谁能没有阴影。

潘金莲嫁入西门庆后,迎儿交托给王婆照料,王婆本就是市侩小人,如何能真心待迎儿,估计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没有意思安全感,更谈不上家的感觉。

直到后来,武松公干回来为哥哥发丧后,本想杀了西门庆却误杀他人,再次被发配时,武松把迎儿交付给了林俊姚二郎帮忙照料。在邻居家的这一段时间里,迎儿的日子或许会好些,毕竟叔父武松的影响力,何况也给了邻居银子,邻居至少会比王婆待她好。

如果剧情这样下去也挺好,或许在邻居的照料下,迎儿也能慢慢走出阴影。

可惜,不幸又一次来了。当武松因为朝廷特赦回到了清河县,这时候的迎儿已经19岁了,在那时已经算得上是大龄剩女了。武松一心为了给哥哥武大郎报仇,得知潘金莲已经从西门庆家里出来时,备了一百两银子,哄骗潘金莲与自己成亲,顺便管教迎儿。

她,父亲武大郎,叔父武松,后妈潘金莲,尝尽人情冷暖一生凄苦

结果结婚当天,武松当着迎儿的面,手段极其残忍的杀死了潘金莲,随即也杀死了王婆。当迎儿说自己害怕时,这时候的武松也已经顾不上迎儿了,说道“孩子,我顾不上你了”,从此落草为寇了。

武松最后的表现,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感觉。自己是快意恩仇了,但是没有考虑迎儿的处境,特别是只顾自己跑,留下迎儿和潘金莲、王婆的尸体待在一起。相信这个场面,一辈子会刻在迎儿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

兰陵笑笑生塑造迎儿这个角色,自有深意。迎儿受到的苦难越多,越让人看到了潘金莲的恶毒,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世人的人情冷暖,而一个十几岁小女孩短短几年就几遭变故,也让每位读者揪心思考。

没有母爱、父亲惨死、后妈虐待、寄人篱下、目睹叔父杀人,一连串的事件对于迎儿日后的生活到底有多大影响,作者虽没有明说,但是切深处地想一想,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迎儿这一生注定坎坷不平,这也是为什么没有明说的原因。

哎,可怜的迎儿!

-END-

本文系李侃杂谈馆原创,欢迎关注,侵图必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