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爾沙:他是北印度的征服者,在史學家眼中卻比不上一位蒙古大汗

十六世紀初期的中亞,是一個群雄逐鹿的年代,隨著烏茲別克人的南下,曾不可一世的帖木兒帝國宣告滅亡,帝國的王子巴布爾也被趕出了撒馬爾罕。在那段時期,帖木兒的後裔遇到了兩位最強大的敵人,第一位是滅亡帖木兒帝國的成吉思汗後裔昔班尼,另一位則是蘇爾王朝的創建者,來自普什圖蘇爾部落的雄主舍爾沙。

舍爾沙:他是北印度的征服者,在史學家眼中卻比不上一位蒙古大汗

莫臥兒帝國的創建者巴布爾

而本文的故事,則要從巴布爾的表弟米兒咱·馬黑麻·海答兒說起,此人是中亞著名的史學家,其著作《拉失德史》是研究那個時代中亞和南亞歷史的重要資料。海答兒和巴布爾一樣,都是東察合臺汗國的統治者羽奴思汗的外孫,海答兒幼年喪父,當他的父親被昔班尼殺死之後,年幼的海答兒便被父親的部下送到喀布爾,前去接受表哥巴布爾的庇護。

後來在另一位表兄賽德汗的邀請下,海答兒開始追隨賽德汗,並且跟隨賽德汗南征北戰,最終建立了葉爾羌汗國。可是賽德汗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拉失德便開始迫害海答兒,無奈的海答兒只好逃到印度,前去投靠巴布爾的兒子胡馬雍。當年巴布爾被昔班尼趕出中亞後,便前往阿富汗避難,後來在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巴布爾去世之後,其子胡馬雍繼承了皇位,而胡馬雍則對海答兒的到來十分歡迎。

舍爾沙:他是北印度的征服者,在史學家眼中卻比不上一位蒙古大汗

胡馬雍的畫像

不過當時的胡馬雍也遇到了危機,他像其父巴布爾遇到昔班尼一樣,遇到了一位讓自己忍受屈辱的敵人,此人便是曾在印度北部叱吒風雲的“獅子王”舍爾沙。舍爾沙出生於印度北部的一個普什圖家庭,他的家世並不顯赫,父親只是一位以養馬為生的普什圖人,舍爾沙長大之後,通過戰功為自己擴大了勢力,當巴布爾去世之後,舍爾沙便開始聯合阿富汗人進攻莫臥兒帝國。

海答兒來到印度後沒多久,胡馬雍就和舍爾沙子恆河附近的楚烏薩進行了一場決戰,這場戰役發生在1539年的6月26日,莫臥兒帝國有四萬多人參戰,而舍爾沙的軍隊大約有一萬五千人。根據《拉失德史》的記載,這場戰役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激烈,舍爾沙的軍隊雖然人數較少,但是卻毫不畏懼。舍爾沙命令自己的軍隊兵分五路出擊,每路各有一千人,另外舍爾沙還親率一支三千人組成的精銳騎兵,直衝莫臥兒軍隊的中軍。

舍爾沙:他是北印度的征服者,在史學家眼中卻比不上一位蒙古大汗

舍爾沙

舍爾沙的軍隊雖然在人數和裝備上都比不上莫臥兒帝國的軍隊,但是卻將莫臥兒帝國的軍隊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而海答兒將這場戰役的失敗歸結於一些僕從軍的懦弱,這些僕從軍都是莫臥兒貴族的家臣,當舍爾沙的軍隊衝破莫臥兒軍隊的戰陣之後,這些僕從軍便亂成了一鍋粥,結果打亂了之前的陣型,這些僕從軍一箭未發便開始各自逃命,導致在前方作戰的莫臥兒軍隊士氣大降,開始和這些僕從軍一起逃竄。

在舍爾沙的追殺下,莫臥兒帝國的四萬大軍開始渡河逃命,無數士兵淹死在恆河之中,就連他們的指揮官胡馬雍也差點命喪恆河。楚烏薩之戰結束後,胡馬雍帶著殘軍逃到了阿格拉,並且在這裡舉行了一場軍事會議,商量是否還要繼續和舍爾沙帶領的阿富汗人作戰。當時的莫臥兒貴族中,有的主張和舍爾沙講和,有的則主張和舍爾沙拼死一戰,而海答爾就是主戰派。

舍爾沙:他是北印度的征服者,在史學家眼中卻比不上一位蒙古大汗

昔班尼

當胡馬雍詢問海答兒為何堅持要和舍爾沙作戰時,海答兒給胡馬雍講述了當年昔班尼是如何擊敗帖木兒後裔和東察合臺汗國的。海答兒向胡馬雍感嘆道:“當年昔班尼率領烏茲別克軍南下佔領呼羅珊的時候,呼羅珊領主的十七個兒子都沒有站出來阻擋昔班尼,結果他們全都身敗名裂,一年之後被殺死了十五個。印度每年有這麼多稅收,是富饒之地,你的父親臨死前將印度交給你,你應該好好守住這片土地。舍爾沙和當年的昔班尼比起來,是多麼的卑微,如果你把印度送給舍爾沙,將會遭到天下人的笑罵!

在史學家海答兒的眼裡,舍爾沙和昔班尼根本沒有可比性,海答兒之所以認為舍爾沙卑微,可能是因為昔班尼是成吉思汗的後代,而舍爾沙只是養馬人的兒子。而且海答兒貶低舍爾沙,並不是為了給胡馬雍打氣,而是因為對於當時中亞的帖木兒後裔和東察合臺汗國的蒙兀兒人來說,昔班尼確實是夢魘般的存在。莫臥兒帝國和葉爾羌汗國之所以能夠建立,只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創建者無法在中亞的河中地區和昔班尼汗國抗衡,最後只能各自另立門庭。

舍爾沙:他是北印度的征服者,在史學家眼中卻比不上一位蒙古大汗

昔班尼最終敗給了薩法維王朝

莫臥兒帝國的創建者巴布爾,在其回憶錄中提到昔班尼時,總要對這位自己最大的敵人冷嘲熱諷乃至破口大罵,在《巴布爾回憶錄》中,每當出現昔班尼的名字之時,總會伴隨著狡詐、殘忍、自私和狂妄等貶義詞,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昔班尼給巴布爾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而早年曾被昔班尼俘虜的賽德汗,也曾向部下訴說昔班尼的強大:

“當年昔班尼的軍隊如海嘯般襲來,察合臺和蒙兀兒諸汗都被奪取了幸福和生命之舟...”

在那場會議結束後,胡馬雍派海答兒前去征服克什米爾,而海答兒的晚年一直是在克什米爾渡過的。後來胡馬雍接受了海答兒的建議,從新和舍爾沙交戰,結果再次被舍爾沙擊敗,印度北部的土地大部分都被舍爾沙佔領,胡馬雍被迫逃到了波斯。當險些使莫臥兒帝國二世而亡的舍爾沙去世之後,胡馬雍在波斯人的幫助下捲土重來,重新收復了被阿富汗人佔領的土地。

參考資料:《拉失德史》《巴布爾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