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住進”窯洞裡 崇信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紅牛“住進”窯洞裡 崇信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原標題:崇信:窯洞裡養紅牛 平頭溝村民的錢袋鼓了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侯小寶

沿著崇信縣錦屏鎮平頭溝村的山路蜿蜒直上,路兩側的窯洞內,健碩的平涼紅牛正安靜地吃草。山頂上,農耕文化廣場中央立著耕牛的雕像,休閒木棧道通往涼亭,遊樂設施上,孩子們正在嬉戲著。

紅牛“住進”窯洞裡 崇信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俯瞰平頭溝村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侯小寶

“我有四孔窯,養了14頭牛,代養了69頭,加上種的玉米,一年收入能達到9萬元。”天色漸晚,平頭溝村村民朱海萍打掃完牛舍,添好草料,準備結束一天的工作。

朱海萍今年43歲,以前常年在深圳務工,2011年,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她和丈夫先後回到家鄉,收入下降了不少,成了貧困戶。

2016年起,在政策支持下,朱海萍一家貸款5萬元買了3頭牛,開始發展肉牛養殖,實現了脫貧。朱海萍還與崇信伊順祥清真牛業公司簽訂了代養協議,公司免費提供基礎母牛,所生牛犢免費歸她,每年還有6000元工資,3年後只需將母牛交還即可。

為了降低養殖成本,朱海萍還承包了荒山,種植了50畝苜蓿和飼草玉米,投資購買了打包機等設備,將農作物秸稈製成飼料喂牛,多出的部分還能賣掉,又增加了一筆收入。

紅牛“住進”窯洞裡 崇信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朱海萍講述她的養牛故事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侯小寶

像朱海萍一樣的村民還有很多,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平頭溝村累計脫貧57戶179人,目前剩餘貧困戶2戶7人。

“窯洞內冬暖夏涼,適合紅牛生長,新產牛犢成活率高。”錦屏鎮副鎮長文濤告訴記者,平頭溝村為發展紅牛產業,專門對成本進行了測算,新建一座3至5頭規模的牛舍需4萬元左右,而改造窯洞僅需1萬元。為此,村裡根據獎補政策,先後對有利用價值的230孔窯洞進行了功能化、適用性改造,鼓勵村民在窯洞中養牛。

紅牛“住進”窯洞裡 崇信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紅牛在悠閒的踱步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侯小寶

平頭溝村還按照平涼紅牛養殖標準,引入甘肅牧研所在此建立科研基地,研究制定窯洞養牛技術規範。同時,實行分區管理、標準化飼養。

“這裡產的紅牛肉質細嫩、肉香味濃郁、口感潤滑,雪花肉1斤能賣到1000元左右,產品深受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場顧客的青睞。”崇信縣伊順祥清真牛業公司總經理趙立平介紹說。

為幫助村民集中將紅牛銷售出去,平頭溝村通過“龍頭公司+合作社+農戶”,採用企投戶繁、戶養企銷機制,由平頭溝紅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村民統一提供產前、產中、產後、防疫等全流程服務,由伊順祥清真牛業有限公司等公司進行收購,目前已帶動養殖紅牛780頭。

近年來,崇信縣緊緊圍繞打造平涼紅牛核心區的目標定位,集中連片改造廢舊窯洞339孔,建成了錦屏鎮姚窪-平頭溝、黃花鄉涼水泉-高年兩個窯洞養牛示範帶,帶動貧困戶養牛1700多戶,全縣牛產業呈現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

來源:新甘肅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