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月入過萬背後的笑與淚

12 月 29 日晚,南昌迎來強寒潮,最低氣溫降至 0 ℃以下。惡劣天氣對交通運輸產生不利影響,市民都儘可能宅家減少外出。而外賣小哥楊顯政卻迎著刺骨的寒風持續工作,只為給父母、妻子和 3 個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外賣小哥:月入過萬背後的笑與淚


為了生活:開店經營虧損 無奈改送外賣

楊顯政是南昌本地人,今年 30 歲,送外賣已有兩年了。談到為什麼要幹這一行,他的眉眼中傳遞出深深的無奈。楊顯政表示,自己前幾年開店,經營出了問題,虧損嚴重,重新找工作時又感到與很多行業脫節,沒有合適的機會。"重點還是因為家庭。我有父母、妻子和 3 個孩子,如果幹月薪兩三千元的工作,真的支撐不起這個家。"

為了家人的生活,他工作非常賣命。剛入行時,他連續 3 個月每天工作 14 小時以上。朋友都說他是"拿命去賺錢",他卻不以為意,"我還算年輕,就想趁著精力還好的時候多賺一點,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送外賣雖然又苦又累,但對於能吃苦的人來說,確實能賺到不菲的收入。"


外賣小哥:月入過萬背後的笑與淚


工作不易:每單與時間賽跑 日均爬樓 300 層

12 月 29 日晚 8 時許,大街上寒風凜冽,陣風等級達到 8 級,記者親歷了楊顯政送一單外賣的全過程——從上海北路某餐飲店接單,送到北京東路一酒店內。從商家處取到單後,他便一直盯著時間看。"很多客戶遇到超時就會給差評,挺無奈的。"楊顯政告訴記者,"外賣員的配送時間比客戶手機上顯示的時間多 10 分鐘,有時候客戶在手機上看到超時,其實在我這裡並沒有。"但這種解釋許多客戶不願接受,所以每一單都要儘可能最快到達,不僅是為了多接幾單,更多的是害怕客戶的差評和投訴。

據瞭解,外賣小哥遭差評後會被處以 10 元的罰款,若被投訴,罰款則高達五六十元。"一個差評就等於兩單白送了,一個投訴就相當於半天白跑了。"楊顯政說。

路上寒風呼嘯,還夾著小雨,路況不是很好。在嫻熟地輾轉了幾條小巷後,楊顯政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然而還是有些許超時。

在現場記者看到,楊顯政第一時間向客戶鞠躬道歉,但還是被客戶數落了幾句。"這已經算是好說話的了,沒有投訴我就謝天謝地了。"楊顯政說,今年 10 月有一天大雨,他一共接了 6 單外賣,其中一名距離較遠的客戶一直在催單。他向客戶解釋了天氣和距離的原因,並保證送完兩個較近的單後就優先送,但客戶依舊一直催。最後送到時,由於太趕時間加上路上顛簸,有一點湯汁灑了出來。儘管他一直向客戶道歉,但還是被差評和投訴。

楊顯政稱,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已經習慣了"。有時送高層住宅,等不及電梯,他一次爬十幾層樓。"如果包括下樓層數,每天大概平均要爬 300 層樓。"


外賣小哥:月入過萬背後的笑與淚


溫暖辛酸:一支雪糕的感動 限入小區的無奈

楊顯政告訴記者,外賣行業有些不受待見,甚至會受到"歧視"。"你連送個外賣都送不好,還能做什麼?!"這是很多外賣小哥都聽過的一句話。同樣是服務人員,很多小區同意讓快遞員等人隨意進出,但是對外賣小哥卻有所限制,有的小區甚至不讓外賣小哥乘電梯。"有的物業保安室還不允許放外賣,只能跑進小區裡繞來繞去,特別耽誤時間。"對此,楊顯政顯得很無奈,希望社會可以對外賣行業多些理解。

在送餐過程中,一些暖心的客戶也會讓他心中一熱。"一聲謝謝或是一個善意的小舉動,都會讓我覺得很舒服,我特別高興,工作也有了動力。"楊顯政回憶道,7 月份的一個大熱天,他接到一個單子,由於客戶所在地是老舊小區,沒有電梯,於是他爬上了 7 樓,渾身衣服都被汗溼透了。"到達客戶門前,客戶看到我滿頭大汗,便進屋拿了一支雪糕給我,當時我特別感動,覺得很溫暖,心裡想著就算這一單是跑 15 層樓我也願意。"楊顯政說。

還有一次送餐時,楊顯政為了趕在訂單超時前將外賣送達,在過地下通道時未按照規定推車上行,而是直接駛出了地下通道,被出口處的執勤交警抓個正著。得知他趕時間送餐後,交警讓他將外賣車暫停在馬路邊,帶他乘坐執勤摩托送餐,送餐結束後才對他的違法騎行進行處理。


外賣小哥:月入過萬背後的笑與淚


月入過萬:每天需跑約 70 單 工作近 13 個小時

"月入過萬的外賣小哥有不少,但我們都是拼著命,用一天近 13 個小時的工作量換來的。"楊顯政表示,每天 9 點多開始接單,晚上 11 點以後收工,一天工作 13 小時,跑約 70 單,才能做到月入過萬。如今送餐平臺還開放了兼職功能,很多平時上班、利用節假日或下班後出來接單的人越來越多,更加劇了該行業的競爭。這就使得他必須拼命地搶單送單,才能獲得穩定的收入。

楊顯政還告訴記者,惡劣天氣對外賣小哥來說是"利好","因為點外賣的客戶多了,而且跑一單掙的錢也更多。"他說,天氣好的情況下一單外賣 6 元,而天氣惡劣時每單增至 8 元。

對於今後的打算,楊顯政表示,準備明年攢夠錢後開一家夜宵燒烤店,既做外賣,也做堂食,"因為之前對家人虧欠得太多了,白天都在外工作,等到夜宵店做起來了,白天就有更多的時間陪陪家人。"

文 / 圖 謝立志、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李巧、實習生張蘭春、楊雯暄

編輯:範俊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