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月入过万背后的笑与泪

12 月 29 日晚,南昌迎来强寒潮,最低气温降至 0 ℃以下。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产生不利影响,市民都尽可能宅家减少外出。而外卖小哥杨显政却迎着刺骨的寒风持续工作,只为给父母、妻子和 3 个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外卖小哥:月入过万背后的笑与泪


为了生活:开店经营亏损 无奈改送外卖

杨显政是南昌本地人,今年 30 岁,送外卖已有两年了。谈到为什么要干这一行,他的眉眼中传递出深深的无奈。杨显政表示,自己前几年开店,经营出了问题,亏损严重,重新找工作时又感到与很多行业脱节,没有合适的机会。"重点还是因为家庭。我有父母、妻子和 3 个孩子,如果干月薪两三千元的工作,真的支撑不起这个家。"

为了家人的生活,他工作非常卖命。刚入行时,他连续 3 个月每天工作 14 小时以上。朋友都说他是"拿命去赚钱",他却不以为意,"我还算年轻,就想趁着精力还好的时候多赚一点,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送外卖虽然又苦又累,但对于能吃苦的人来说,确实能赚到不菲的收入。"


外卖小哥:月入过万背后的笑与泪


工作不易:每单与时间赛跑 日均爬楼 300 层

12 月 29 日晚 8 时许,大街上寒风凛冽,阵风等级达到 8 级,记者亲历了杨显政送一单外卖的全过程——从上海北路某餐饮店接单,送到北京东路一酒店内。从商家处取到单后,他便一直盯着时间看。"很多客户遇到超时就会给差评,挺无奈的。"杨显政告诉记者,"外卖员的配送时间比客户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多 10 分钟,有时候客户在手机上看到超时,其实在我这里并没有。"但这种解释许多客户不愿接受,所以每一单都要尽可能最快到达,不仅是为了多接几单,更多的是害怕客户的差评和投诉。

据了解,外卖小哥遭差评后会被处以 10 元的罚款,若被投诉,罚款则高达五六十元。"一个差评就等于两单白送了,一个投诉就相当于半天白跑了。"杨显政说。

路上寒风呼啸,还夹着小雨,路况不是很好。在娴熟地辗转了几条小巷后,杨显政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然而还是有些许超时。

在现场记者看到,杨显政第一时间向客户鞠躬道歉,但还是被客户数落了几句。"这已经算是好说话的了,没有投诉我就谢天谢地了。"杨显政说,今年 10 月有一天大雨,他一共接了 6 单外卖,其中一名距离较远的客户一直在催单。他向客户解释了天气和距离的原因,并保证送完两个较近的单后就优先送,但客户依旧一直催。最后送到时,由于太赶时间加上路上颠簸,有一点汤汁洒了出来。尽管他一直向客户道歉,但还是被差评和投诉。

杨显政称,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已经习惯了"。有时送高层住宅,等不及电梯,他一次爬十几层楼。"如果包括下楼层数,每天大概平均要爬 300 层楼。"


外卖小哥:月入过万背后的笑与泪


温暖辛酸:一支雪糕的感动 限入小区的无奈

杨显政告诉记者,外卖行业有些不受待见,甚至会受到"歧视"。"你连送个外卖都送不好,还能做什么?!"这是很多外卖小哥都听过的一句话。同样是服务人员,很多小区同意让快递员等人随意进出,但是对外卖小哥却有所限制,有的小区甚至不让外卖小哥乘电梯。"有的物业保安室还不允许放外卖,只能跑进小区里绕来绕去,特别耽误时间。"对此,杨显政显得很无奈,希望社会可以对外卖行业多些理解。

在送餐过程中,一些暖心的客户也会让他心中一热。"一声谢谢或是一个善意的小举动,都会让我觉得很舒服,我特别高兴,工作也有了动力。"杨显政回忆道,7 月份的一个大热天,他接到一个单子,由于客户所在地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于是他爬上了 7 楼,浑身衣服都被汗湿透了。"到达客户门前,客户看到我满头大汗,便进屋拿了一支雪糕给我,当时我特别感动,觉得很温暖,心里想着就算这一单是跑 15 层楼我也愿意。"杨显政说。

还有一次送餐时,杨显政为了赶在订单超时前将外卖送达,在过地下通道时未按照规定推车上行,而是直接驶出了地下通道,被出口处的执勤交警抓个正着。得知他赶时间送餐后,交警让他将外卖车暂停在马路边,带他乘坐执勤摩托送餐,送餐结束后才对他的违法骑行进行处理。


外卖小哥:月入过万背后的笑与泪


月入过万:每天需跑约 70 单 工作近 13 个小时

"月入过万的外卖小哥有不少,但我们都是拼着命,用一天近 13 个小时的工作量换来的。"杨显政表示,每天 9 点多开始接单,晚上 11 点以后收工,一天工作 13 小时,跑约 70 单,才能做到月入过万。如今送餐平台还开放了兼职功能,很多平时上班、利用节假日或下班后出来接单的人越来越多,更加剧了该行业的竞争。这就使得他必须拼命地抢单送单,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杨显政还告诉记者,恶劣天气对外卖小哥来说是"利好","因为点外卖的客户多了,而且跑一单挣的钱也更多。"他说,天气好的情况下一单外卖 6 元,而天气恶劣时每单增至 8 元。

对于今后的打算,杨显政表示,准备明年攒够钱后开一家夜宵烧烤店,既做外卖,也做堂食,"因为之前对家人亏欠得太多了,白天都在外工作,等到夜宵店做起来了,白天就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

文 / 图 谢立志、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实习生张兰春、杨雯暄

编辑:范俊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