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边疆战士豪情四射的慷慨感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归隐之士的潇洒浪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公贵族的闲适华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千古一帝的理智法则。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雍容华贵的盛唐是华夏子孙对其魂牵梦萦又为之骄傲的时代,促成盛唐气象形成要归功于无数古人学者天子的努力,而其中,不可忽视且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亲信正义之士,远离邪恶之臣,既有孤胆英雄之气魄,又有文人雅士之灵魂,礼贤下士,厚德爱民,故常常被后世之人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出生于隋朝末年,陇西成纪人,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据说,李世民自小便与众不同,在他四岁的时候,李渊家中会客了一名秀才,见到当时小小的李世民神采奕奕,气宇非凡,便感叹:此子将来必成大器,长大后必有济世安民之才。所以其父亲李渊便给儿子起名为“世民”。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少年时便善于骑射,武艺高强,宅心仁厚,豪爽大方,不拘小节。十七岁时便加入军队,受到历练,还曾参与搭救隋炀帝杨广的行动。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当时天下大乱,由于隋炀帝不顾劳民伤财,百姓苦难,三次征兵高丽,耗尽国本,生灵涂炭,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进行反抗,各处的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其中李氏唐朝在其中脱颖而出,李世民帮助父亲收回割据势力,一统天下,建国号为唐。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战争中战功赫赫,一骑绝尘。获得了许多能人异士的鼎力支持。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帮助父亲收复了土地,父亲答应事成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但是,由于中国古代长幼尊卑等级分明,建国之后李渊却封了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时常为之头疼,由于二儿子太过于优秀,身傍军功,聪明能干,风头渐渐压过了身为长子太子的大儿子。夺嫡之势愈加明显。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亲骨肉,李渊不愿意让他们兄弟自相残杀,便有意地控制李世民的军功,想让他渐渐地退出政治舞台,不让他再上阵杀敌。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李渊心中的天平正悄悄往大儿子那边倾斜的时候,李建成坐不住了。身为兄长与长子,风头被弟弟压制了这么长时间,李建成早已愤愤不平,他也知道以李世民的性格与才能,不可能在自己登基之后甘为人臣,所以想要斩草除根。他联合四皇子李元吉一同排挤李世民,经常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不是,甚至在一次邀请李世民赴宴的时候,在其饭菜中下毒,李世民吃过饭回家之后腹痛不止,被太医诊断出来是中毒之兆。但是也许是常年征战沙场身体强壮,也许是天惜英才,不忍一代明君就这样失去生命。李世民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支持李世民的大臣都气愤难耐,认为李建成欺人太甚,想要向皇上讨个公道。谁知李渊性格上的优柔寡断是到骨子里的,即使此举动差点要了二儿子的性命,李渊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曾重罚李建成。这时李世民这边的人们终于意识到,已经到了不都不做出行动的时候了,如果再一味的不做表态,连性命都有危险!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是夜,李世民帐内仍然烛火熠熠,十八学士以及亲信围坐在桌旁激烈地探讨。可是,大家发现无论旁人如何义愤填膺,李世民的脸上始终没有表情,有的性子急的人忍不住激烈的喊,他已经危及到您的性命,您为何还在挂念这些兄弟之情!此时李世民缓缓抬头,目光扫过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终于下定了决心,明日发动兵变!

次日清早,在玄武门前,李世民带领人马设好埋伏,等待李建成与李元吉上朝之时,一箭射出,正中李建成后心,李元吉也随之被射杀。东宫人马惊恐万分,为之色变,却还是决定反击,秦王人等奋力厮杀,一时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值得一提的是,在秦王兵马与东宫势力僵持不下的时候,秦王妻子,未来的长孙皇后率领援军及时赶到,解救秦王与危难之间,玄武门事变就此发生。据史书记载,李世民事成之后走到大殿之前,对李渊跪下,求其理解自己杀兄弑弟之行,李渊悲痛万分,但事已至此,再追究已是枉然,自己不能再失去二儿子了。随后因李世民军功卓越,天资聪颖,便成为了太子的不二人选。

后人对玄武门事变褒贬不一,可是细想,如果没有这场血腥的兵变,又何来后来的千古一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