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讀書筆記3

《阿城文集》,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4.23世界閱讀日夜深所作。

人先發明瞭語言,爾後發現語言常常無法正確傳達你的想法,所以才又發明了文字。因為無法對話,只能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於是有寫作;因為有文章在,我們才能知道他人所思所想,心情陰晴圓缺的變化,於是有閱讀。

阿城文集,江蘇文藝的七本套組。兩部中短篇小說集《棋王》+《遍地風流》,一部日記《威尼斯人家》,四部散文集《常識與通識》、《閒話閒說》、《文化不是味精》、《脫腔》。還是有不少文字被做了技術處理,否則估計難以出版。這一代的作家,誰的作品要是沒有個此處刪節多少字,彷彿做為作家的人生也不完整。我手寫我口,我字傳我思,如果老是看到馬賽克,不由讓人把這文字和打馬賽克的影視作品聯繫在一起。連小波寫“走在天上,走在寂靜裡,而陰莖倒掛下來”都可以公之於眾,我們只能去相信:阿城被打碼的文字比陰莖還黃暴,毒性還高。

《棋王》所寫的,和茨威格的作品《象棋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茨威格的這部中篇還被國人改編成連環畫出版過(見下圖,我就是看了這本小人書產生了學習國際象棋的興趣^-^)。茨威格的棋王是個會計,被納粹囚禁長年,在囚禁期間只能靠看棋譜打發時間,最終竟然學成一身驚人的棋藝。阿城筆下的棋王,也是靠熟讀古譜加以異人的天賦,在插隊落戶的目的地橫掃一眾當地棋壇高手。中外兩部棋王的故事,相近的內核,借用梨園的一句老話,不瘋魔不成活,不痴迷不下棋。

2020讀書筆記3

改編自《象棋的故事》

《孩子王》是阿城自認寫的最好的小說,《樹王》則是電影界最希望改編的小說。孩子王被陳凱歌改編過了,估計現在的觀眾很難完整的看完而不打瞌睡,書也好,電影也好,都屬於過去的時代了。而陳大導演所希望的,開放式非灌輸式教育,也正在慢慢實現了。

《遍地風流》是個短篇小說合集,聚集了各地發生的小故事,故名曰遍地風流。

其餘的,如日記(《威尼斯人家》),散文(《常識與通識》、《閒話閒說》)隱隱約約有王小波的味道(兩人年齡相若,地域相同,經歷亦多相似之處),只是小波的戲謔更多,而阿城的文章在平穩中不經意的散發出個性的孤傲。這是一種屬於他自己的,別人難以模仿的孤獨和驕傲(是驕傲,不是傲慢)。畢竟人家是有文化底子的家庭(俗話說的那種詩書世家),又從京城走出去從國外返回來,圈子裡聊的看的全然不同。

這種孤傲感,在文集所載的各種對話訪談錄裡,展示的最多最徹底,而全集裡最有意思的,卻又正是這些對話。傲氣而不嬌氣,過人而不逼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行文境界吧。值得吾輩仿效之。

從經歷來看,阿城是北京知青,當與父輩年齡相仿。十年知青歲月,有傷痕,有笑聲,更多的還是疑問。通過阿城之文,竟突然體悟到父母當年的彷徨和苦悶,忽忽然自己也已為人父母。原以為青春不曾離開,轉瞬間腦滿腸肥發斑白,欲道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本非佳人奈何做賊也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