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平定侯景之亂的第一功臣,實力在陳霸先之上,為啥沒有稱帝

王僧辯,字君才,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是右衛將軍王神唸的兒子,一開始是在北魏任職。天監年間,王僧辯隨父親一起來投奔梁武帝。王僧辯早年的經歷都是與湘東王蕭繹密切相關,主要工作都是給湘東王蕭繹做軍事參謀。但是梁朝內因為侯景的叛亂,王僧辯隨即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人生旅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勝利,成為梁元帝蕭繹順利登基稱帝的第一功臣,個人坐鎮南京也讓他成為當時最大的軍事實力派。

他是平定侯景之亂的第一功臣,實力在陳霸先之上,為啥沒有稱帝

王僧辯的兩大軍事戰績

他是平定侯景之亂的第一功臣,實力在陳霸先之上,為啥沒有稱帝

梁元帝

1、剪除湘東王稱帝的威脅——退蕭察、擒蕭譽、拒蕭綸

湘東王首先討伐的是襲殺自己世子蕭方的侄子——佔據湘州(今湖南大部、廣東廣西小部)的河東王蕭譽。湘東王命令王僧辯和鮑泉率兵討伐。當時王僧辯想集結自己的兵馬拖延了時日,被湘東王關進了大牢。

鮑泉一人領軍把湘東王蕭譽包圍於長沙但是進入圍而不能殲的相持階段。河東王的弟弟岳陽王蕭察為了救援自己的哥哥想出“圍魏救趙”的的計謀,親自帶兵進犯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蕭繹問計於王僧辯,王僧辯同樣採用“圍魏救趙”的計謀,使得江陵立馬轉危為安,岳陽王的軍隊無功而返(因為恐懼湘東王的報復,最後勾結西魏引以為援,封梁王,成為西魏的傀儡,蕭繹最後也是死於他值守)。

因為鮑泉一人久攻長沙不下,蕭繹馬上命令王僧辯替代他前去指揮。梁簡文帝大寶元年(公元550年),王僧辯接下了鮑泉的指揮權,指揮眾位將領,合力圍攻,終於攻克了長沙城,河東王蕭譽被殺。

同年,在平定長沙後,蕭繹決定開始討伐侯景,邵陵王蕭綸響應蕭繹討伐侯景的號召不成,反被蕭繹派遣王僧辯以拒侯景將軍任約的名義阻遏蕭綸,邵陵王蕭綸不想兄弟操戈,帶著家人親信坐船逃出了武昌城。(後向北齊求和,封為梁王)

2、剿滅侯景,光復首都

他是平定侯景之亂的第一功臣,實力在陳霸先之上,為啥沒有稱帝

侯景

王僧辯的軍隊忙於剪除蕭氏宗室,被侯景偷襲奪去了江夏(今武漢江夏區)和郢城(今武漢市武昌)。王僧辯開始了剿滅侯景的戰役。

王僧辯在巴陵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避其鋒芒,用堅守打退了侯景的輪番攻擊,侯景在得知手下負責攔截蕭繹援軍的大將任約被擒拿的消息後,只好灰溜溜地將營地燒掉連夜撤退。

往建康(南京市)逃跑之前,侯景安排了4條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防線:留宋子仙兩萬兵守郢城,遣支化仁鎮魯山,範榮希鎮江州,任延和守晉州,佈置了4條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防線。

王僧辯一路征討,所向披靡,4條防線被一一攻破,順利與陳霸先等將領會師江州(江西九江市),準備攻打建康(南京市)。

王僧辯佈置妥當後,採取“先滅水軍,決戰陸軍”的戰略,用巧妙的計策把侯景的水軍全部剿滅,之後在陳霸先的協助下,打敗了侯景的步兵與騎兵,取得了決戰的勝利。侯景帶著少數殘兵倉皇而逃,最後眾叛親離、身首異處。王僧辯順利的光復了首都建康。

梁元帝蕭繹稱帝后,鑑於首都建康受到侯景的叛亂已經是殘垣斷壁、民生蕭條,江陵未遭兵災,將首都仍然設置在靠近西魏、易攻難守的江陵。梁元帝論功行賞,王僧辯位列首功,特加授他為鎮衛將軍、司徒,並增加班劍儀仗二十人,改封號為永寧郡公,食邑五千戶,他原先所任侍中、尚書令及賜給他的鼓吹等待遇,一律照舊,並讓王僧辯鎮守原首都建康,讓陳霸先鎮守京口(江蘇鎮江市)。

梁元帝憑藉剿滅侯景的功勞,天下歸心,如果不是定都江陵的失誤,梁元帝會在皇帝位上坐的穩穩當當的!但天有不測風雲,看見梁元帝定都江陵覺得有利可圖的西魏派重兵南下突襲,輕易攻下了江陵並且俘殺了梁元帝。

梁元帝被俘殺後,政治局勢風雲變幻,權力的格局迅速被打破,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王僧辯這時候的軍事實力最為雄厚,南京又佔據了長江天險,易守難攻,相比陳霸先等梁朝將領登基稱帝有最大的可能性,梁元帝被俘的事件將王僧辯推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上,王僧辯也面臨著自己命運抉擇的十字路口。

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有實力的武將憑藉自己的軍事實力登基稱帝,如劉裕、蕭衍等等都是鮮活的案例。無疑,實力遠在陳霸先之上的王僧辯最有稱帝的可能性。但是王僧辯終究沒有稱帝,反倒是陳霸先稱帝,那麼王僧辯究竟是怎麼把自己的大好前途搞砸了,他性格中有什麼致命缺陷,究竟犯下什麼錯誤反倒讓陳霸先異軍突起登基稱帝?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歷史規律中尋找。縱觀歷史中那些成功改朝換代的君王,都滿足了兩個必要充分條件,一是有沒有稱帝的野心,二是有沒有稱帝的能力?

一、王僧辯有沒有稱帝的野心?

判斷一個人的志向就要聽其言、觀其行!

志得意滿,試探群情

早在王僧辯攻入首都南京時,歸降侯景的行臺趙伯超在吳松江降於侯瑱,王僧辯命令把他押送江陵。趙伯超被押出去後,王僧辯對左右坐客說道:“朝廷過去只知道有個趙伯超,又有誰知道我王僧辯?朝廷即將土崩瓦解之時,卻是我王僧辯力挽狂瀾,振興社稷。人的興衰榮辱,看來也是此一時彼一時,沒有一個定準的啊。”左右賓客都當面為他歌功頌德。王僧辯驚恐四顧,慌亂中答道:“這都是主上的威德,眾將士的拼死殺敵。我王僧辯雖然濫竽充數,做了統帥,其實我個人又有什麼功勞呢?這是王僧辯志得意滿之際,自己試探了下週圍人的反應。但並沒有表現的過於明顯,最後通過自我貶損怕引起蕭繹的猜忌、帶來不測之災。

廣建黨羽,重兵在握

自攻滅侯景后王僧辯奉命在建康鎮守,在建康經營數年,建康一直都是他的根據地。他的部隊勢力散佈於三吳地區,較大的有三股,其一是王僧辯之弟王僧智,他據守吳郡;其二是王僧辯之婿、猛將杜龕,他據守吳興;其三是張彪,他據守會稽。此外兵力較盛的還有江州刺史侯瑱所部,以及王僧愔部。王僧辯的軍事實力最為雄厚,掌握軍權的親信也分佈在各個軍事要地。

拖延勤王,扶立新君

首都江陵告急時,梁元帝派主書李膺徵召王僧辯到建業,任命他為大都督、荊州刺史,並特別命令王僧辯道:“宇文黑泰違背盟約,突然挑起戰爭。我朝勇將多在長江下游,荊、陝一帶的兵將,都不是強勁勇猛之人。你應該率領精兵強將,星夜起程,加倍趕路,以赴危難。”形式很危急,但王僧辯仍然不緊不慢,他對李膺說:“宇文黑泰兵眾勇猛善戰,很難與他們直接交鋒,等各路大軍集結完畢,我便率部直指漢水,截斷他們的退路。大凡在千里之外運送糧餉的,士兵臉上已有肌色,何況敵人橫穿數千裡,其糧餉必然不濟。這跟孫臏打敗龐涓時的情況差不多。”王僧辯沒有把梁元帝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不想直接與西魏軍隊正面交鋒,而是想直接率部截斷敵人的後路,這種做法無疑是想讓梁元帝以卵擊石,坐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王僧辯遲遲不派精兵援救,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殺。梁元帝被西魏俘虜和殺害後,王僧辯與陳霸先擁立王僧辯和陳霸先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帝,王僧辯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梁朝的實際掌控者。

更立皇帝,保存實力

蕭方智稱帝后,北齊效仿當年梁武帝趁六鎮之亂時立北海王元顥為魏帝的做法,扶植蕭淵明為梁主,企圖攪亂南梁的局面。

蕭淵明系梁武帝蕭衍之侄,547年梁軍北伐徐州時兵敗被俘,人物猥瑣,又是敵國所立,北齊的想法無疑是異想天開、痴人說夢。王僧辯開始嚴辭拒絕。但因為梁軍在合肥東關阻擊北齊強送蕭淵明南下的北齊上黨王高渙戰敗,資歷極深的梁將裴之橫竟在此戰被齊軍斬殺。王僧辯快速改變之前的主意,同意接納蕭淵明為主。

王僧辯廢蕭方智而接納蕭氏遠枝,最大的意圖就是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一方面讓北齊退兵解除對方大兵壓境的危險,另一方面想恢復首都南京因為侯景之亂後的民生和經濟,第三則是盤算著蕭淵明無威信、無兵力,自己仍然是最大的當權派,蕭淵明再厲害也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從上面的幾點分析來看,王僧辯確實有稱帝的野心的,人員的安排與權力的把控也是很到位的。回顧前面改朝換代的君王因素分析,王僧辯稱帝的可能性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王僧辯有沒有稱帝的能力?

二、王僧辯有沒有稱帝的能力?

仔細分析王僧辯的心理行為活動,王僧辯沒有稱帝的能力。

王僧辯雖然軍功赫赫,能征善戰,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性格缺陷是自卑,這是一個人內心因為出身底層與生俱來的,一旦遇到強敵或者能力比他出眾的時候自卑膽怯的心理立馬湧現,怯弱和膽小的壞毛病就徹底暴露出來了!

1、征討藩王時的怯弱

早在湘東王剿滅宗室時期,王僧辯的膽怯和懦弱就表現出來。當時湘東王命令王僧辯和鮑泉一起討伐湘州時。王僧辯考慮到竟陵的部眾還沒到齊,想等到人馬集結完畢,然後出師征伐。於是,他對鮑泉說:“我和您都奉命南討,但現在軍容不整,您說該怎麼辦呢?”鮑泉回答說:“既然我們已經接受了聖命,率領兵眾南討,即使血染沙場也當在所不辭,何必考慮那麼多!”王僧辯說:“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您的話只不過是文弱書生們的紙上談兵。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年輕時即有軍事才能,其兵力又強勁,加上剛剛擊敗政府軍,士氣旺盛,正在養精蓄銳,等著我們去進攻,如果沒有精兵萬人,是不足以制服他們的。我竟陵兵將歷經過多次戰鬥,很有作戰經驗,現在已派人去招集他們,不久就會趕到。”王僧辯的言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王僧辯領軍的謹慎持重,但膽氣不足的本性也是一覽無遺。

2、 對陳霸先的敬畏

王僧辯與陳霸先第一次會面的時候是在湓口。當時陳霸先從嶺南地區出發,率領先遣部隊五千人駐紮湓口,蕭繹陳霸先風流倜儻,足智多謀,名聲大於王僧辯,王僧辯對他很是忌憚。為了打消王僧辯的顧慮,陳霸先分了自己一半的軍糧給缺糧的王僧辯率領的軍隊,王僧辯才同意與陳霸先與王僧辯結盟,兩人在白茅洲聚會,共同升壇飲血酒,共讀陳霸先撰寫的誓文,言辭慷慨,神色激昂。陳霸先的聲名威望與大方豪爽的廣闊胸襟讓王僧辯敬畏有加。

3、對西魏雄兵的畏懼

西魏攻打首都江陵時,王僧辯拖延時日不肯勤王,除了擁兵自重的想法外,畏懼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如他與奉梁元帝命令徵召王僧辯到建業的主書李膺對白就說明一切:宇文黑泰兵眾勇猛善戰,很難與他們直接交鋒。王僧辯畏懼西魏兵強馬壯、梁元帝必然十死無生。否則憑以前僅僅因為出兵慢就被梁元帝砍了一刀、性命垂危的教訓,他是萬萬不敢拖延出兵勤王的。

4、初嘗敗績時的戰戰兢兢

梁軍在東關(今安徽含山縣西南)阻擊北齊強送蕭淵明南下的北齊上黨王高渙戰敗,歷極深的梁將裴之橫竟在此戰被齊軍斬殺。善打勝仗的王僧辯竟然聽到後大為恐懼,既沒有調兵遣將與客場作戰、師出不義的北齊軍再次交鋒,也沒有充分利用南京長江天險的優勢佈置有效的防守,而是迅速改變之前的強勢態度,非常懦弱地同意接納蕭淵明為主。這與他剿滅藩王、平定侯景時的從容瀟灑、英勇果敢、指揮若定大相徑庭,讓人大跌眼鏡。

王僧辯性格中存在的自卑膽怯的致命缺陷,導致他做出了更立蕭淵明為帝的決定,這個決定存在極大的政治立場錯誤。

因為梁元帝一系已成為江南最合理也最具號召力的梁朝繼承者。而梁元帝死後,王僧辯要想穩定局面來凝聚江南散亂的人心,梁元帝的兒子蕭方智無疑是最佳人選。

王僧辯此前遲遲不派兵援救首都江陵,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殺,已經在政治上犯下了為臣不忠的錯誤,在軍隊中、在梁朝文武中、在民間老百姓中都喪失了一部分人心。廢蕭方智而接納蕭氏遠枝,則更是喪失了大部分人心,犯了下極大的政治錯誤。

王僧辯的政治錯誤不但斷送了王僧辯稱帝的可能性,也註定了王僧辯悲慘的結局。為有野心、有能力的陳霸先製造了一個非常大的政治藉口,為陳霸先重新扶立蕭方智為帝獲得天下歸心的個人聲望創造出了機會,也為日後陳霸先登基稱帝奠定了基礎。

我們放下慢鏡頭,回放陳霸先與王僧辯的最後交鋒,這兩位南梁的頂樑柱,曾經的好盟友,差點結成兒女親家的兩個英雄,是怎樣進行最後的交鋒的!

王僧辯接納蕭淵明前,陳霸先派遣使者苦苦勸阻,王僧辯始終不肯答應。陳霸先暗起殺心,,陳霸先趁著王僧辯通知他準備抵禦北齊軍隊的機會,召喚部將心腹侯安都、周文育等人議定計劃,陳霸先重金賞賜將士, 水陸兩路並進,準備突襲王僧辯的駐紮地石頭城。侯安都從石頭城北,棄舟登岸,翻牆進入王僧辯的臥室,陳霸先的精兵則從南大門進城。

王僧辯當時正在辦公,門外剛稟報說有兵殺來,侯安都即刻從內室出來。王僧辯急忙逃走,遇見兒子王頠,和他一起逃出了屋子接著又逃上了南門樓,王僧辯英雄一世,懦弱膽小的毛病再次發作,慌忙跪拜請求饒命,最後無賴束手被擒。陳霸先說:“我有什麼罪,你要和北齊軍隊一起討伐我?”還問:“既然要對付我,為何石頭城沒有防備?”王僧辯明知陳霸先故意找藉口但不敢反駁,只好低聲下氣地說:“讓你負責北方門戶,怎麼說沒有戒備?”但多說無益,於事無補,當夜,陳霸先絞死了王僧辯父子。

王僧辯北魏出身,憑藉梁元帝蕭繹親信的關係,憑藉著自己在剪除蕭氏宗室、剿滅侯景過程中建立的的赫赫軍功,百戰百勝,威名遠播,實力遠在陳霸先之上,本來是有機會取代梁朝登基稱帝的不二人選,元帝有難、拖延不救、扶立新朝的舉動,暴露出了其圖謀大權的野心。但因為他自卑膽怯的致命性格缺陷,錯誤地做出了以更立北齊指派的蕭淵明為皇帝的決定,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基本上斷送了政治前程,註定了與登基稱帝的榮耀無緣,反倒是陳霸先異軍突起、後來居上,有生之年建立了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

他是平定侯景之亂的第一功臣,實力在陳霸先之上,為啥沒有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