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7日,是谁让日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太阳一出满山红,

晋察冀有个聂司令。

开辟模范根据地,

创建铁的子弟兵,

哎嗨哎嗨哟呀,

抗日杀敌建奇功!”

当时,太行人民歌颂的聂司令员,就是原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


1939年11月7日,是谁让日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01创建首个敌后根据地

1937年10月23日,聂荣臻受命留守五台山区,在四面临敌的三省边陲地带,披荆斩棘开创了第一块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模范根据地。

11月7日,以聂荣臻同志为首,奉朱老总、彭老总之命,正式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聂司令!”

1939年11月7日,是谁让日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我们的聂司令”

1937年12月,聂司令领导晋察冀军民粉碎了20000名敌人的8路围攻,收复56座县城,一时间军民欢天喜地,八路军声威大震。

于是,恼羞成怒的日寇,又以50000兵力向我五台山区围攻,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数倍于我军的日寇,聂司令员沉着冷静,周密部署,巧妙利用山区地形优势排兵布阵。

结果,从盂县出发深入五台山的敌人又被我军打垮,敌军少将清水喜代美也被击毙,他很荣幸地成为八路军击毙的第一个鬼子将军(1938年被追晋的少将军衔)。

接着,聂司令员又指挥所部,进行了战役全面反攻,再次取得了完胜敌军的战绩,敌人共伤亡四、五千人。

1939年11月7日,是谁让日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02“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1939年11月,屡战屡败的日军终于按捺不住了,决定对晋察冀边区开展大扫荡。日寇阿部规秀中将亲率其兼任旅团长的第2混成旅团,孤军深入我腹心地带进行扫荡。

在聂司令的直接指挥下,边区部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先在雁宿崖打了一场伏击战,一举歼灭迁村大佐率领的600多名日军;随后又巧妙地将前来报复的阿部规秀诱入黄土岭一带绝境,调集重兵四面围攻。

激战中,我军歼灭日军900多名,阿部规秀中迫击炮弹和他的部下一起葬身于黄土岭荒凉的山丘。

阿部规秀是日军的山地战专家,第2混成旅团在日军中号称“劲旅”,他以中将军衔拜受旅团长之命,来担任北面进攻边区的总指挥,可见敌人对边区的进攻下了多大的本钱。

这一次,日寇损兵折将震动了全国,因为杀死敌人中将级军官,不仅在华北是第一次,在全中国也是破天荒的首例。

事后,日本最大的报刊《朝日新闻》曾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为通栏标题,连续3天对阿部规秀进行哀悼。

而毛主席对能征善战的聂司令亲口称赞说:“五台山古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1939年11月7日,是谁让日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03爱兵如子的好首长

那时,文精武备的聂司令不仅创建和保卫了晋察冀边区,而且多次奉八路军总部命令,亲自领兵南下太行区、参加朱老总、彭老总直接指挥的反顽战役。

在风雪交加的急行军中,聂司令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常常露宿于冰山雪野,战士们感动得流着泪说:“聂司令和俺们同吃同住同打仗,真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好首长。”

一提起聂司令“官兵一致,团结奋战”的故事,大家都会想起1940年秋天“攻克娘子关,摧毁井陉矿”的激烈战斗。

在那次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中,聂司令员调集46个团的兵力,参加了以正太路为重点的交通破击战。

1939年11月7日,是谁让日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攻克娘子关

娘子关天险,在正太路东段,形势十分险要,城楼门上书有“京畿藩屏”4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古时为三晋门户之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被日本侵占后,这里成为敌人正太路上的重点据点,日军的司令部就设在关西大庙里。娘子关的南角大山上,敌军依据险峻的山岩,在我们原有的国防工事上,又加了4个大堡垒,另外,在附近的村子里还驻了一部伪军。

1940年8月20日夜,我军在聂司令员的指挥下,先出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村里的伪军,继而又兵分两路分别从关东、关西包抄敌人,100多名守敌看到这支天降神兵,当时就吓破了胆,不知所措。

这时,恰好有一列日军军车开来,1000多名日军跳车应战。不料,我军早已抢占山头,占据有利地势,给这群鬼子好一顿迎头胖揍。

为了消灭小股据险顽抗的鬼子,在陡峭的山岗上,我军英勇健儿冒着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经过3个小时激战,终于肃清了残敌。

黎明时分,胜利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娘子关头。登上关顶的抗日健儿,举枪舞刀,尽情欢呼。

此战过后,3年来陷入水深火热的当地百姓,激动得热泪盈眶,立即投入到运送战利品和抢救伤员的紧张工作中。聂司令亲临娘子关前,拍摄了一张生动的照片,一直留作纪念,至今仍然在山西省革命博物馆珍藏。

1939年11月7日,是谁让日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摧毁井陉矿

攻克娘子关后,战士们又如猛虎下山,直插关外的井陉煤矿。这里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出产的煤炭除了供敌人使用外,大部分运回敌国。

聂司令指挥我军半夜里破电网、越外壕,攻进了戒备森严的矿区。敌人猝不及防,残敌退至一座孤立的厂房顽抗。

我军在工人的帮助下,一举炸毁了新矿的14盘机器、10个锅炉、3座风车、2个大水池及烟囱、绞车房、电机房和5座铁桥,矿上所有建筑全被焚毁。

矿内的积煤,则以厂内汽油浇灌焚烧,大火烧了一个多星期仍未熄灭。在火攻之后,又引出山洪,由新厂灌到旧厂,致使这座敌人为疯狂掠夺我国矿产资源而建造的煤矿,再难复工出煤。

“百团大战”前后历时3个半月,整个华北各战区军民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及俘虏日、伪军共43000多名,拔除敌军大小据点2900多个。边区军民破坏了敌军900多里的铁路和3000多里的公路,摧毁了沿路敌军的大部分桥梁、车站等设施,使日军的正太铁路陷于全线瘫痪。

1939年11月7日,是谁让日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写在最后:

无数事实证明,聂荣臻元帅不愧是一位骁勇善战、久经战火淬炼的优秀指挥官。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建的晋察冀根据地,至1939年已发展到72个县1200多万人口,主力部队近10万人,被党中央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聂帅还给边区的部队起过这样一个名字,叫做“子弟兵”。军区创办的《抗敌三日刊》,后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子弟兵报》。这样的称呼,体现了军民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战士们保卫家乡,就是保卫边区、保卫祖国。

后来,“人民子弟兵”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响遍了中华大地,一直沿用至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看到人民子弟兵,老百姓就安心。

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鉴古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