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7日,是誰讓日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山上流傳著這樣一首歌:

太陽一出滿山紅,

晉察冀有個聶司令。

開闢模範根據地,

創建鐵的子弟兵,

哎嗨哎嗨喲呀,

抗日殺敵建奇功!”

當時,太行人民歌頌的聶司令員,就是原八路軍115師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


1939年11月7日,是誰讓日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01創建首個敵後根據地

1937年10月23日,聶榮臻受命留守五臺山區,在四面臨敵的三省邊陲地帶,披荊斬棘開創了第一塊堅持敵後游擊戰爭的模範根據地。

11月7日,以聶榮臻同志為首,奉朱老總、彭老總之命,正式成立了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群眾親切地稱他為“我們的聶司令!”

1939年11月7日,是誰讓日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我們的聶司令”

1937年12月,聶司令領導晉察冀軍民粉碎了20000名敵人的8路圍攻,收復56座縣城,一時間軍民歡天喜地,八路軍聲威大震。

於是,惱羞成怒的日寇,又以50000兵力向我五臺山區圍攻,形勢十分危急。

面對數倍於我軍的日寇,聶司令員沉著冷靜,周密部署,巧妙利用山區地形優勢排兵佈陣。

結果,從盂縣出發深入五臺山的敵人又被我軍打垮,敵軍少將清水喜代美也被擊斃,他很榮幸地成為八路軍擊斃的第一個鬼子將軍(1938年被追晉的少將軍銜)。

接著,聶司令員又指揮所部,進行了戰役全面反攻,再次取得了完勝敵軍的戰績,敵人共傷亡四、五千人。

1939年11月7日,是誰讓日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

02“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1939年11月,屢戰屢敗的日軍終於按捺不住了,決定對晉察冀邊區開展大掃蕩。日寇阿部規秀中將親率其兼任旅團長的第2混成旅團,孤軍深入我腹心地帶進行掃蕩。

在聶司令的直接指揮下,邊區部隊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先在雁宿崖打了一場伏擊戰,一舉殲滅遷村大佐率領的600多名日軍;隨後又巧妙地將前來報復的阿部規秀誘入黃土嶺一帶絕境,調集重兵四面圍攻。

激戰中,我軍殲滅日軍900多名,阿部規秀中迫擊炮彈和他的部下一起葬身於黃土嶺荒涼的山丘。

阿部規秀是日軍的山地戰專家,第2混成旅團在日軍中號稱“勁旅”,他以中將軍銜拜受旅團長之命,來擔任北面進攻邊區的總指揮,可見敵人對邊區的進攻下了多大的本錢。

這一次,日寇損兵折將震動了全國,因為殺死敵人中將級軍官,不僅在華北是第一次,在全中國也是破天荒的首例。

事後,日本最大的報刊《朝日新聞》曾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為通欄標題,連續3天對阿部規秀進行哀悼。

而毛主席對能征善戰的聶司令親口稱讚說:“五臺山古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

1939年11月7日,是誰讓日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03愛兵如子的好首長

那時,文精武備的聶司令不僅創建和保衛了晉察冀邊區,而且多次奉八路軍總部命令,親自領兵南下太行區、參加朱老總、彭老總直接指揮的反頑戰役。

在風雪交加的急行軍中,聶司令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常常露宿於冰山雪野,戰士們感動得流著淚說:“聶司令和俺們同吃同住同打仗,真是一位愛兵如子的好首長。”

一提起聶司令“官兵一致,團結奮戰”的故事,大家都會想起1940年秋天“攻克娘子關,摧毀井陘礦”的激烈戰鬥。

在那次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中,聶司令員調集46個團的兵力,參加了以正太路為重點的交通破擊戰。

1939年11月7日,是誰讓日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攻克娘子關

娘子關天險,在正太路東段,形勢十分險要,城樓門上書有“京畿藩屏”4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古時為三晉門戶之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1937年被日本侵佔後,這裡成為敵人正太路上的重點據點,日軍的司令部就設在關西大廟裡。娘子關的南角大山上,敵軍依據險峻的山岩,在我們原有的國防工事上,又加了4個大堡壘,另外,在附近的村子裡還駐了一部偽軍。

1940年8月20日夜,我軍在聶司令員的指揮下,先出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村裡的偽軍,繼而又兵分兩路分別從關東、關西包抄敵人,100多名守敵看到這支天降神兵,當時就嚇破了膽,不知所措。

這時,恰好有一列日軍軍車開來,1000多名日軍跳車應戰。不料,我軍早已搶佔山頭,佔據有利地勢,給這群鬼子好一頓迎頭胖揍。

為了消滅小股據險頑抗的鬼子,在陡峭的山崗上,我軍英勇健兒冒著敵人的炮火,前仆後繼,不怕犧牲。經過3個小時激戰,終於肅清了殘敵。

黎明時分,勝利的紅旗高高飄揚在娘子關頭。登上關頂的抗日健兒,舉槍舞刀,盡情歡呼。

此戰過後,3年來陷入水深火熱的當地百姓,激動得熱淚盈眶,立即投入到運送戰利品和搶救傷員的緊張工作中。聶司令親臨娘子關前,拍攝了一張生動的照片,一直留作紀念,至今仍然在山西省革命博物館珍藏。

1939年11月7日,是誰讓日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摧毀井陘礦

攻克娘子關後,戰士們又如猛虎下山,直插關外的井陘煤礦。這裡是日本侵略者在華北的重要燃料基地,出產的煤炭除了供敵人使用外,大部分運回敵國。

聶司令指揮我軍半夜裡破電網、越外壕,攻進了戒備森嚴的礦區。敵人猝不及防,殘敵退至一座孤立的廠房頑抗。

我軍在工人的幫助下,一舉炸燬了新礦的14盤機器、10個鍋爐、3座風車、2個大水池及煙囪、絞車房、電機房和5座鐵橋,礦上所有建築全被焚燬。

礦內的積煤,則以廠內汽油澆灌焚燒,大火燒了一個多星期仍未熄滅。在火攻之後,又引出山洪,由新廠灌到舊廠,致使這座敵人為瘋狂掠奪我國礦產資源而建造的煤礦,再難復工出煤。

“百團大戰”前後歷時3個半月,整個華北各戰區軍民與敵人進行大小戰鬥1800多次,斃傷及俘虜日、偽軍共43000多名,拔除敵軍大小據點2900多個。邊區軍民破壞了敵軍900多里的鐵路和3000多里的公路,摧毀了沿路敵軍的大部分橋樑、車站等設施,使日軍的正太鐵路陷於全線癱瘓。

1939年11月7日,是誰讓日寇“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寫在最後:

無數事實證明,聶榮臻元帥不愧是一位驍勇善戰、久經戰火淬鍊的優秀指揮官。他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創建的晉察冀根據地,至1939年已發展到72個縣1200多萬人口,主力部隊近10萬人,被黨中央譽為“模範抗日根據地和統一戰線的模範區”;

聶帥還給邊區的部隊起過這樣一個名字,叫做“子弟兵”。軍區創辦的《抗敵三日刊》,後來人們習慣稱之為《子弟兵報》。這樣的稱呼,體現了軍民的血肉聯繫和魚水深情,戰士們保衛家鄉,就是保衛邊區、保衛祖國。

後來,“人民子弟兵”這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代名詞,響遍了中華大地,一直沿用至今。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看到人民子弟兵,老百姓就安心。

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鑑古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