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引學:優化政策強支持 搭建平臺提水平 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支撐鄉村人才振興

文引學:優化政策強支持 搭建平臺提水平 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支撐鄉村人才振興

陝西省農業廳廳長 文引學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同志們:

今天,大家一起探討職業農民的發展問題。這裡,我首先與大家一起分享陝西職業農民的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就是“與總理的兩次對話”。

2012年3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陝西代表團審議時,時任陝西省農業廳廳長的王宏同志建議到:“目前,農村務農人口老齡化,80後的年輕人不願回農村,走出去務工的也不願回鄉務農,我們國家要考慮中國式職業農民的培育問題。”家寶總理深為認同。總理講到:“王宏提了一個今後中國‘誰來種地’的大問題”,兩人在人代會上就職業農民的話題,交流了近半個小時。

時隔5年後,李克強總理在陝視察時,來到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與陝西“十佳職業農民”、陝西職業農民協會會長馬新世進行了深入交流,總理鼓勵馬新世要在園區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在園區示範推廣,寄語職業農民在園區學先進技術、回鄉讓技術落地。

關於職業農民問題與兩任總理的對話,成為當時新聞的熱點,職業農民成為熱詞,這充分反映了時代對職業農民的呼喚。早在2011年,陝西就立足農村勞動力結構性變化,聚焦破解“誰來種地”難題,先行試點職業農民培育,抓點示範,多點發力,實施整省推進,積極探索“在經營主體中培育、在產業鏈中成長、在服務體系中成熟、在政策扶持中壯大”的培育路徑,建立了“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制度保障、產業帶動”的培育機制,摸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央要求、契合陝西實際、具有地域特色的職業農民培育路子。回想馬新世的成長曆程,回顧陝西在職業農民培育方面的實踐探索,我們有一些感悟和思考。

 第一,職業農民從哪裡產生?源頭就在新的經營主體中

隨著農村社會結構深度變革,農業分工分業不斷細化,農業規模化經營不斷髮展,農業科技需求不斷提升,傳統的小農戶已難以適應農村變革和農業發展的要求,現代農業不可能是誰都來幹,也不是誰都能幹得了!“誰來種地”的難題怎樣去破解?現代農業靠誰來建設?培育職業化的新型農民已是歷史的必然要求。

培養誰?從哪裡產生?現實使我們把培育的重點瞄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領辦者,從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的骨幹者,從各類農業園區的管理者,從進入農業農村的社會資本者入手,系統遴選,分門別類確定“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專業服務型、新生代型”四大類培育對象,建立20萬人的數據庫。這些年經過培育、認定、發證的12.6萬新型職業農民中,百分之七十以上來自於新型經營主體。

 第二,職業農民如何造就?突出實訓、政策扶持、動態管理

 重實訓,鍛造真本領。在做好課堂講授的基礎上,注重實訓,強調實用,因人施教,分類施策,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對大專院校學生,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陝西楊凌職業農民學院,建立面向大學生的創業創新基地,在大學試驗站進行不少於半年的跟班學習,組織專家教授定期現場指導、實踐考核,讓大學生在跨出校門前,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新生代農民,依託園區、企業、合作社,創建15個創業孵化平臺,認定200個省級、1185個市縣級實訓基地,打造職業農業培育的“田間課堂”和“車間課堂”,開展最少3個月的託管式實訓、全產業鏈參與。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村能人,借鑑高等院校研究生培養導師團模式,組織萬名科技人員包抓幫扶,精準式指導、跟蹤式服務。對新型經營主體領辦者和農業CEO,組織到農業發達國家考察學習,組織參加權威性論壇,組織參加國際性展會,向實踐學技術、學管理、學理念,在全產業鏈中提素質、提水平、提能力。

 強扶持,注入新動力。把培育職業農民提升到政府決策層面,強化政策支持,強化項目引導,打好政策“組合拳”,形成工作聚合力。省政府2013年率先在全國出臺《加快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省級財政設立職業農民培育專項資金,為職業農民量身定製項目。農業部門聯合金融機構,設立職業農民創業信貸風險金,支持職業農民開展信用擔保貸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聯合教育部門,把職業農民納入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聯合省菸草公司為職業農民上保險、給補助。全省70%以上的持證職業農民在政策支持中發展壯大,激發和調動更多的職業農民發展農村產業,推動產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

 嚴管理,把好質量關。與傳統農民相比,職業農民不僅自身能致富,還要帶領鄉親奔小康,跨進職業農民這道門的,不是簡單的、低層次的,而是複合型、高質量的。我們始終把質量作為培育工作的生命線,推行能進能出的動態認定機制,設立5個資格認定標準,嚴把8大認定環節,組織省市縣分級認定,創新性推進職業農民複審,對定向跟進、綜合考量不合格的取消資格證書,實行退出機制,在強管理、重質量、求實效上有新突破。

 第三,職業農民作用怎樣發揮?給平臺,給榮譽

給平臺。就是給職業農民提供靠自身的技能能掙錢、能致富的平臺,讓自己有好收益、為農民獲得利益、為協會贏得權益、給社會增加效益。這個平臺,既是政府給的,也是自己創的,更是社會共同搭建的。

在這當中,我們有一個特別的體悟,那就是充分發揮職業農民協會的平臺作用。我們從縣級著手試點,到市級跟進組建,再到聯合組建全國第一家省級職業農民協會,進而帶動全省成立4個市級協會和20個縣級協會,吸納1萬多名職業農民抱團發展。協會在履行“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的同時,藉助自身優勢為職業農民搭建實現自我價值、發揮社會價值的大平臺。這個平臺,就是示範引領的大平臺。協會建立職業農民發展聯合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合作,組織申報重大課題,自建150多個民間產業科技示範園。楊凌的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吸引全國120多名職業農民進園學技術、回鄉謀創業。這個平臺,就是交流互動的大平臺。協會圍繞產業抓調研、訂標準、搞認證、解難題,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立足“農民走出去、技術引進來、理念有拓展”,藉助“一帶一路”綠色通道,組織職業農民赴歐美考察學習,開眼界、長見識,拓思維、轉理念,提升從業水平。這個平臺,就是服務社會的大平臺。協會面向農民搞服務,供應農資、打造品牌、幫助銷售、對接信貸;面向社會搞服務,引導職業農民投身產業扶貧,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組織職業農民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共同富裕。

 給榮譽。就是給職業農民更多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充分展現他們人生的社會價值。人,在有基本的生存條件之後,都想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都需獲得社會的尊重。如何讓職業農民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羨慕的職業就必須有令人羨慕的收入,應有的地位就必須體現其社會的價值。在多年的生產過程和市場經營中,職業農民雖然每個人都有發展的艱辛和苦衷,但都是技術的標兵、經營的能手,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隨著工業化的、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職業農民的收入門路在拓展,收入水平在提升,職業農民對未來充滿信心,大家對職業農民的收入越來越羨慕。

收入的增加的並不完全等於社會地位的提升,因此陝西這些年大力營造尊重職業農民的社會氛圍,自下而上舉辦全省職業農民技能大賽,大張旗鼓評選表彰“十佳職業農民”,楊凌農高會上的剪綵是職業農民,重大活動前排就坐的是職業農民,新聞媒體追逐採訪的是職業農民,農民豐收節上與專家教授同臺朗誦《豐收賦》的還是職業農民,趣味運動會上、職業農民已成為賽場的主力,農歌大賽上、職業農民已成為登臺的主角。

給職業農民以榮譽、給職業農民以地位,不單單是對農民這個群體而言,更多的是為整個社會樹標杆。給農民賦予職業地位,就是強化中國農業的重中之重地位,就是對中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期冀,就是顛覆幾千年的傳統認知,讓農民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業成為一個令人嚮往的產業。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集結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人的振興是一切振興的關鍵,鄉村的產業要靠人才來幹,文化要靠人才來興,生態要靠人才來美,組織要靠人才來強。培育職業農民已不單是構建現代化農民隊伍的問題,更是關乎鄉村振興全局的問題。

我們將進一步拓展培訓領域,創新培養方式,完善培育功能,在提升農業從業技能的同時,緊盯“一專多能、複合型人才”目標,植入市場理念、提高管理能力、強化社會服務,把職業農民培育成土專家、田秀才、種養能手,培育成現代科技的引進者、示範者、推廣者,培育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推動者,培育成現代農業的接班人;把職業農民培育成合作社、家庭農場的主力軍,培育成集體經濟的領辦人;把職業農民培育成基層黨支部、村兩委會班子的骨幹,培育成服務鄉村治理的帶頭人。

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