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到底有沒有用?

北京地區的暑假即將來臨,很多家長為孩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背誦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最近,關於背誦的問題小編也與各位家長溝通了很多,話不多說上案例。

“我想讓孩子(小學三年級)暑假背誦《黃帝內經》,怎麼樣?”

不得不說,低齡背誦經典,對⼤眾的影響實在深刻,但這不是從傳統教育中來的——傳統教育實際上非常強調啟蒙與循序漸進;它也不是新的教育理論或實踐——新的實踐下大腦認知的發展是個複雜的系統。背誦,並不是⼀個有效途徑。

經典背誦推⾏的源頭是某名臺灣⼈。沒錯,就是那個各種讀經書院的推⼴者。他有個流傳很⼴的演講,叫《⼀場演講,震撼百年》,主要講的是,他的孩⼦自小讀經,4歲背周易,現在就讀名校,並且展現出⾮凡的能⼒。孩子自我總結說:“都是背誦經典讓我成功!”王財貴用自己的經歷、孩⼦的經歷,嘗試證明“不⽤懂,背了就⾏”、“只要背誦經典就可受益終身”。很⽞乎對吧?

但就是這樣,⼀個臺灣⼈的理論未經科學驗證,就悄悄開始流⾏起來。不僅僅是背誦經典,還在此基礎上演化出各種讀經書院,⽽且還影響到了普通⼤眾:從反對背誦到⼜開始推崇背誦。


背誦到底有沒有用?

那背誦究竟有沒有用?有用,但沒多大用處。盲目超綱背誦、死記硬背等簡單記憶則只有害處,沒有任何好處。⼈的⼤腦形成記憶與計算機不同,是根據內容的相關性來進⾏分類存儲的。舉個最簡單的例⼦,我們說“⽶飯”,你記憶中會提取出⽶飯的顏⾊、質地、氣味、大小、溫度以及你自己身體對米飯的記憶(⼝感、觸覺等),並還可以接連再引申出它的作⽤、功能、生產方式、加⼯、價格這些社會化信息。這些多維度的信息,構成你對“⽶飯”兩個字的記憶。這些信息會存儲在相關聯的記憶節點中,構成我們的知識結構,這也是我們經常在說的建構認知樹的過程。

那簡單背誦是什麼?簡單背誦,尤其是低齡盲⽬超綱背誦,是指在沒有相關認知⽀持下,只有⽂字信息,把⽂字排列順序記下來。是的,簡單背誦,沒有理解的背誦,記下的是沒有意義的⽂字序列⽽已。更主要的,它還損傷⼤腦的記憶功能。我們⼤腦有⼀種叫CREB的活性蛋⽩質,全稱為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它是⼀個⽤於調節基因轉錄的蛋⽩質,作⽤於刺激特定基因,促進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連接,形成⻓期記憶。在實驗中發現,缺乏這種CREB蛋⽩質⼏乎⽆法形成⻓期記憶,⽽死記硬背會迅速消耗CREB,讓⼈在該段時間內⽆法形成⻓久記憶。為了⼀部分沒有意義的短期記憶,失去了形成⻓久記憶的能⼒,這個代價,實在是得不償失。

那究竟還需不需背誦?需要的。但有個前提,是背誦能理解、有意義、有語言價值的內容。⽐如詩歌,它韻律美學價值可以彌補理解難度;⽐如古今散⽂,它可以豐富孩⼦的詞彙、表達⽅式。簡單說,可以背誦⼀些孩⼦差不多能理解的的材料。總之,千萬不要硬背那些孩⼦可能連字都沒認全的經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