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在哪裡吃的?

勇哥看世界58396773


我吃過最好吃的美食是燒烏魚,是我們哥倆自己做的。

這都是五十好幾年的事了。那時不象現在有通濟堰,水庫作保障,垻上都是乾田。那時四野都是冬水田,只種一季水稻,就象杜甫描述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那樣。我和同一座房子的堂哥用自己編的蝦耙去撈魚,哥撈我就撿來朝笆簍裡裝,每次都有收穫。撈得多就分做兩份,撈得不多就湊在一起養著,等夠吃了就隨便給哪家。

那時候大家都很窮,糧食不夠吃,經常吃不飽,哥倆都很饞。記得那時我們常把撈回來的魚燒著吃,尤其是逮到的烏魚,是我們的最愛。二三兩的,四五兩的烏魚,我們用新鮮的菜葉把它裹上幾層,再用浸溼的稻草纏上幾圈,放在煮飯後柴灶的灶堂裡用雅火煨著燒,估摸著時候把它掏出來,剝去燒焦的菜葉,拍去魚身上的柴灰,就著一點鹽巴,那香味真的不擺了。用我地的方言來形容,那就是好吃得連舌頭都要吞去。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那種香味還在鼻腔中縈繞,一觸及到那段往事,就象電影一樣在腦海中一幕幕地回放,在眼前晃悠。我們也曾故伎重演,但再也吃不出那樣的味道,聞不到那種噴發的清香;無論是現在吃海參還是燕窩,都無法與當年吃燒烏魚的香味比擬。這究竟是我們老了,味覺和嗅覺都反應遲鈍了呢,還是現在的物質豐富了,把味覺和嗅覺都慣壞了呢?




我是屬於嘴比較刁的吃貨,所以說很多東西不會輕易的去嘗試,很多不太瞭解我的朋友會覺得我不太好交往,比如說一起出去吃飯的話,我一般都吃的很少,大部分時間是坐在那裡看他們吃,最近參加一次親朋好友的婚禮,我發現這麼冷的天居然是在室外做的,而所有人也都坐在外面,雖然酒席上的菜餚還是比較好的,不說山珍海味把,最起碼大魚大肉什麼都有,但是要不就端上來就是溫溫的,要不就是冰涼的,我真的是下不了筷子,不明白為什麼他們都吃得津津有味。

珍饈美味一般我都沒有吃過,我一般比較喜歡吃的,都是些大眾類的食品,吃的最貴的一種食材就是雲南那邊一種叫做雞縱菌的菌類,第一次吃這個也實在下不去口,但是我的習慣一般是先嚐口湯,這湯真的喝的非常美味,第一次喝兩小碗的湯,後來同事告訴我說這個雞縱菌很貴的,那麼我就覺得應該是我吃過最貴的食物了吧,既然吃的都是大眾類的食品,那我也說說我覺得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吧。

我覺得最好吃的東西都是我自己做的,首先是滷肉飯,滷肉的口感厚重,甜鹹適口,米飯吸收了肉,湯汁香濃四溢,而且吃的時候不會感覺很油膩,有種肥而不膩的感覺,雖然看上去很油,滷蛋是煮熟的,剝殼的時候用牙籤戳進去但留下很多的小洞,所以說在滷肉的湯汁中不用太久的燉煮,也能非常的入味,我一般都是一碗滷肉飯,搭配兩個滷蛋,家人也都很喜歡吃我做的滷肉飯。

還有一道菜是用紅燒的做法做的,那就是花生燉豬尾,這也是我自己做的,雖然紅燒肉也是我的最愛,但是豬尾巴還是比五花肉的口感要好得多,豬尾巴經過去腥後煮燉至軟爛,然後按照紅燒的方法來蒸煮,口感鹹甜,花生米軟糯,關鍵是豬尾入口雖軟軟的但還是非常的有嚼勁,我特別喜歡吃這道菜,所以說紅燒菜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花生燉豬尾。

還有就是這一瓶富含外婆味道的香菇豬肉辣椒,其實我喜歡吃的原因和口味沒有多大的關係,關鍵是這碗醬和記憶有關,是我最近幾年通過回憶模仿外婆製作出來的豬肉香菇醬而複製的,但是我一直感覺都沒有我外婆做的好吃,只能說無限接近,鮮甜鹹香帶著絲絲的辣味,他是用老乾媽作為底味的,但是做出來的醬,我覺得比老乾媽要好吃,肉丁不是那麼的硬,香菇也很柔軟,拌飯拌麵都是蠻好的,所以這碗辣醬也是我最喜歡吃的。

最後烤雞腿也是我最喜歡吃的,今年的夏天這份奧爾良烤雞腿土豆,我吃了整整一個夏天,最熱的那一個月進廚房真的是一件要命的事情,所以我就做些簡單的菜餚,搭配一些涼菜,烤箱就成了我家的最愛,但是我真的很喜歡吃雞腿,還要記住下面的土豆片。

以上這幾種東西都是我覺得最好吃的食品,我一直相信,只有自己動手做的才是最好吃的,也可能是因為我有潔癖吧,食材必須經過自己處理的才算乾淨,去飯店吃看不見摸不著總覺得是不太衛生,你覺得你吃過哪些最好吃的東西?說出來一起討論一下吧。


一食之間


作為一個專業的吃貨,有幸走過全國各地,吃過各種小吃,口味各異,難以取捨。但是所有的美食都是一段記憶,當這個美食被注入了愛,它應該就是最好吃的吧。

我最愛吃的是媽媽的豆腐花捲,老婆的水餃,和女兒最愛的的醪糟湯圓。



媽媽的豆腐花捲。

媽媽不吃肉,所以我們家從小到大,包的水餃,大包,花捲都是素餡的。小時候覺得別人家包的大肉包子好好吃啊。長大後,離開了媽媽,除了過年回家就再也吃不到這種包子花捲啦。於是媽媽做的素餡兒的花捲便成了我一年中魂牽夢繞的美食。

媽媽的豆腐花捲做起來也很簡單。將面用擀麵杖擀成很大的一張麵皮,在上面撒上豆腐調製好的餡,然後捲起來,切成段上鍋蒸就可以啦。

雖然媽媽做的花捲可能還不如街頭小吃店做出來的美味,但是隻要吃到它,我就感覺自己還沒有長大,還會有人撫著我的腦袋嫌棄我的各種不是。哪怕兩鬢已經有了白髮,我還依然是個孩子。

我愛媽媽做的豆腐花捲,樸素的餡料如同媽媽樸素的愛。


老婆做的水餃。

我們畢業後即相逢,相逢即相識,相識便成伉儷。她瞭解我的身體各個方面,包括我的胃。她知道我愛吃韭菜肉的餃子,每次都是包兩種餡兒的。無論什麼餡都少不了我的韭菜水餃。

我愛老婆做的水餃,那是體貼的味道,不敢不愛。

同樣也是女兒最愛的醪糟湯圓。

那是很早之前我們一起去成都重慶旅遊時吃的,在錦裡。成都的小吃實在是太多了,但是女兒卻獨愛這個澇糟湯圓。這種略帶酒味兒,還有一些酸腐感覺的小吃,是真真正正俘虜了女兒的胃。以後每次到其他地方旅遊。若遇到湯圓一定要買來嚐嚐,比如前幾天去南京,就吃過赤豆湯圓。

我愛澇糟湯圓,這酸酸甜甜中有著女兒的歡樂。

全文手打,喜歡的話賞個贊吧。裁神每天還會更新外賣美食視頻哦。


裁神愛生活


要說吃過最好吃又終身難忘的美食是什麼,我腦海中立刻閃現出我難以忘懷的美食一一粑泥鰍。

2o15年我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自駕游去四川成都遊玩,到成都時已晚上9點鐘了,各個都餓的不行,經幾方打聽去了一家較有檔次的飯店,裡面裝飾古色古香,中式風格,很有韻味。我們一坐下服務員就拿著菜單才點菜。因為第一次來這家店對菜口味不熟悉,就讓服務員給配了一些拿手菜。

不一會兒上桌的第一道是油悶對蝦,味道鮮美,加上有點餓,大家狼吞虎嚥吃的津津有味。第二道菜便是粑泥鰍,只是一大盒像乾鍋似的,上面漫著一層油,紅椒,花椒組成的色彩很易有食慾,泥鰍是純統的農村土泥鰍,我忍不住搶先夾了一塊放入口中,啊,入口即化,鮮嫩無比而且清香四溢,回味無窮,我不得不承認,走南闖北,這是我最難忘的一道美食!

回到自己的農莊,立即吩咐廚房做粑泥鰍,可惜由於材料原因(四川的環境氣候生長的辡椒,花椒等調料與我們當地的有出入),始終無法達到成都的口味,總感覺稍遜一籌。





大學生村官創業餐廳


記憶最深刻的是一九九一年春去武漢開全國展銷會,休會期間和系統幾位老領導從武昌坐輪渡去九江廬山遊玩,下船時大概是晚上八九點左右,在九江碼頭附近找了一家飯店,店面不大,叫什麼記不清了,點了幾個小菜,其中店家推薦了一道他家的招牌菜,“轟炸東京”還記得當時那場面,那個震撼,當時剛畢業參加工作,月薪一百多點,標準窮人一枚,見識少,改革開放也是剛剛開始,物質生活條件還不象現在這樣豐富,特別是東北更是匱乏。根本就沒吃過幾頓像樣的大餐。更別說是什麼湘鄂川粵菜了。廚師👩‍🍳一手端著一盤配好的鍋巴肉片一手持大勺,將鍋巴肉片放在餐桌中央,提醒我們靠後坐小心燙著,將大勺中的湯汁淋到鍋巴上,滋滋叭叭一陣炸響,香味隨之四溢,配菜本就五顏六色加之夜晚燈光照射煞是好看,咬一口,酥脆香滑酸甜可口回味無窮。當時覺得好吃極了,特意向廚師仔細討教了做法,知道了這是川菜,是抗戰時期重慶最受歡迎的一道美食。回來後曾嘗試做過幾次,總是做不出記憶中那種味道,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加速,各種地方菜系逐漸在東北興起,這些年去過n家川菜館,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一家能吃出來當年的那種味道,是當年那家小店本身就做的不太正宗?還是第一次的記憶不可磨滅?就像初戀,說不清道不明就是難忘?現在叫“鍋巴肉片”,個人覺得還是“轟炸東京”更給力……





塞北閒人大羊


謝謝。

說到吃,我又想吹一下我的“三無”。

1989年,跟首長陪國防部長到福州雕刻總廠,廠裡把鎮廠之寶、整個福州唯一的一塊鵝蛋大小的田黃拿出來,讓大家摸了摸。從此,天下無石。😃

1985年,隨首長去武夷山,星村公社書記從一個裡外三層的油紙包裡,拿出四兩母樹大紅袍,用玻璃杯每杯一小撮泡了3杯給我們喝,他自已捨不得喝。從此,天下無茶。😀

1975年,師新聞幹事朱其善帶我們幾個通訊員到黃歧苔菉村,住漁民家,吃地瓜米。有一天他為了給我們改善伙食,去買了一條約5斤的黃瓜魚(現在市場價得一萬多),入鍋加水,上面加一層豆辦醬煮好請我們吃。那鮮美之味……從此,天下無魚。😂



用戶5522873490


美味無法形容!也太多了!但是我從小到大吃過次數最多的而且一點不厭煩的菜就是小魚醬!

可能很多人會感到奇怪?小魚醬是什麼菜?可能有些人都沒有聽說過!只有北方人可能會有體會。

我是東北人小時候河裡魚太多了!魚的品種也好多,我最喜歡媽媽做的小魚醬!裡面有船丁魚,麥穗魚,還有一些小蝦米,!下面分享一下美味。

大約二三斤小魚小蝦,用清水洗乾淨,不用去內臟,因為魚太小了!而且肚子裡乾淨,河水也乾淨,可以放心!

準備農家大醬一斤,幹辣椒五個切碎,蔥姜,大蒜五瓣拍碎,香菜段,

首先鍋裡放底油,再放入大醬一斤,十三香少許,把大醬炒熟,放入熱水,然後放入小魚,幹辣椒,蔥姜,注意水淹沒小魚即可!小火燉十分鐘。

十分鐘後收汁,放入味精蒜末香菜段出鍋!

美味的小魚醬就完成了!配上一碗大米飯那真是美味至極!下飯菜開吃吧!



陽光勝男


對於一個常年離鄉在外的人呢來說,最好吃的,最懷念的,當然就是家鄉的味道。

我是一名定居在山東的福建人,我覺得最好吃的東西,是我的家鄉,福建莆田一道的特色小吃--海蠣餅。


關於海蠣餅,民間傳說在清初福州有一位年輕人,繼承父業在鬧市設攤賣早點,他雖然勤勞,但生意清淡,只能餬口,不能成親。他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成家立業,一天晚上,他夢見一位白髮老人對他說:“你的後運好!”他急問:“好運向何處求?”老人不答不理,飄然而去,他追趕不上,這時只見天上月白雲清清,星星閃閃,他看了出神,接著月亮下沉,黃色的太陽,從東邊升起,霞光萬道.醒來卻是一場夢。



後來,他從夢中悟出了奧妙,就用米、豆為原料磨成漿,把似明月般的海蠣餅放在油中炸。餅在油中翻滾,似在彩雲之間,熊熊火焰猶似霞光萬丈;海蠣餅熟時呈金黃,好比金黃色太陽、這就是由月亮到太陽的海蠣餅製作來歷。開市之時,顧客嚐了,拍手叫好。於是生意興隆,發家致富。後人爭相仿效,一直流傳至今。


海蠣餅以沿海所產的新鮮,味道鮮美的海蠣(一些地方叫生蠔,生蠔較之個頭稍大),為主要原料,加上瘦肉.地瓜澱粉.芋泥.少量豆腐.蒜苗,調味料等等,準備的過程有些繁瑣(各地做法不同)。



將這些材料按照比例逐步攪拌均,加入調料,調好味道後,放置一旁醃製一會兒。接著就可以拿出炸海蠣餅的花柄勺,鍋里加油,油溫七八成熱,就可以用勺子把攪拌好的“麵糊”狀的海蠣麵糊舀到花柄上,薄薄的鋪一層,然後放上一塊肉和兩三個海,最後再蓋上層“麵糊”就可以下鍋油炸,等到海蠣餅差不多呈現金黃色,就可以用筷子夾出來,海蠣餅就算是完成了。



吃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口味蘸些醋,味道就更完美了。一些老字號做的比較好吃的店,都是口口相傳,要是在飯點,買的人很多,就得排隊等候。



在外地還真吃不到的這個味,所以每年春節回家的時候都會去街口那家老店,排上長長的隊,也一定要吃上這口代表著濃濃鄉愁的海蠣餅。


南方小吳


炒雞蛋,是過去農村人炒一點點菜用的那種小鐵勺在鍋臺的鍋洞裡炒的,是我記憶中第一次美味。

不記得是我幾歲的生日了。那是夏天,那時候的夏天不像現在這麼燥熱。那天晌午,母親正在做著晌午飯的準備工作,父親挺神秘地把我叫進廚房,母親從鍋洞裡抽出來黑黝黝的炒菜勺,裡面居然有半勺金黃燦爛的炒雞蛋,噴香噴香的,這可是給一大家子人吃飯的大鍋裡都難得一見的好東西啊。父親拿過一個搪瓷碗,小心翼翼地遞到母親跟前接住,等母親把炒雞蛋倒進碗裡的時候,父親眯縫著眼睛遞給我:“俺娃今天生日,給你吃一頓好的。”我趕緊端過來,拿著筷子很吃了一大口,那個香啊…………抬起頭時,看見父親竟湊到我跟前憨憨的傻傻地笑著,母親一邊說“小心燙嘴”一邊忙手裡的事情。

十幾年後,作為村裡唯一一個考學跳出農門的我,第一次從學校回到家裡時,父親坐在村口看見我時,又是那樣傻傻的憨憨地笑著…………

一輩子,再也沒有吃到比那次炒雞蛋香的飯菜了…………


劍膽琴心0718


小時候出門遊玩,去了一個叫“十里”的地方。顧名思義,就是距離城市有十里路的地方。中午已過,而我卻又渴又餓又困,徒步往家裡好趕。

豔陽高照,汗流浹背,已經到了身體的極限,可是到不了城裡,就要餓暈了的感覺……終於到了城裡。突然眼前一亮,路邊一個賣酥饃的小推車,櫥窗裡面剛烙出來的酥饃香氣撲鼻。趕緊摸了一下褲兜,裡面竟然剛好五角錢!

大叔給了我一個白糖酥饃,我捧在手裡還熱乎乎的。一口下去,酥軟香甜;兩口下去,神清氣爽;三口下去,渾身來勁兒;四口……沒了😓

迄今為止,任何山珍海味,美味佳餚都不可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