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多些精致,但也可以少点利己

我们可以多些精致,但也可以少点利己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每天或在咖啡馆、健身房,或身处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说话滴水不漏,办事细致周密,透着一股高智商与高情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会来事儿,会说话”的人越来越多,按照常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指数”也应水涨船高。但恰好相反,觥筹交错处,场面朋友越来越多,灵魂知己却越来越少......

我们可以多些精致,但也可以少点利己

一、作为精英,不能光想着“经营自己”

认识一个女孩,博士毕业之后,她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回到老家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按照她的说法,高校老师相对轻松,课外时间,她可以利用所学专业,为病人开堂会诊,开方抓药,既治了病,又挣了钱,可谓双赢。我曾问她,成为博士,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可望而不可即,最后只能屈身三线小城,是否太过浪费。女孩却不以为然,在她看来,人生是场单程旅行,重要的是要望尽沿途风景,至于终点站在哪,还是不要太过在意

我们可以多些精致,但也可以少点利己

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只要不违背法理与社会规则,凡事想到自己并不可耻,毕竟人非圣贤。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笔可观的收入,让自己和亲人过得更加优质,更是人之常情。但身处现实,是否应该肩负一份责任?尤其是作为高端人才,耗费大量教育资源,已经有了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能力。北宋张载曾写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今被读书人奉为圭臬,美国各大富豪,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一直将自己拥有的财富视为公共财富,他们只是作为财富的临时“保管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外如是。

我们可以多些精致,但也可以少点利己

二、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也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朋友单位来了几十名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曾与其中几人聊天,除了考研的,其他人想法很简单,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首选的就是“铁饭碗”。听到这个回答,心中有点失落,甚至是有一丝失望。可怕的是,对他们的想法,朋友甚是满意,觉得他们孺子可教。20出头的时候,曾有人高声吟诵“粪土当年万户,”。应是追求诗和远方,挥斥方遒的时候,人生有着无数种排列组合的可能,但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进击的动力,主动选择了一条平凡之路。不可否认,他们今后会为群众做实事,但是,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我们可以多些精致,但也可以少点利己

现而今的社会,聪明人太多,傻子太少。聪明人知道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而傻子呢?是一开始碰的头破血流而不退,慢慢的,身上的伤疤变成了坚硬的盔甲,最后无往而不利。就像华为,励精图治十余载,鸿蒙今始为君开。特别喜欢《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他曾经说过“我这个人爱做梦,而且爱跟大家一起来做这个梦”,最终,他从一个只会“鸡毛换糖”的,熬到公司上市,成为了义乌商人的典型代表。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李白杜甫,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精英,但是,奋斗才是人生的底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人生不光有值不值的踟蹰,更应有一种“该不该”的坚持。傻子,都是,很可爱的。

我们可以多些精致,但也可以少点利己

三、精致需要善念,但更需要无心之念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在送别辛德勒时,有人说过一句犹太谚语“拯救一人,就是拯救世界”。颇有佛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境。笔者向来不喜欢的就是“刻意煽情”,有的人平常紧衣缩食,吃不饱穿不暖,却将仅有的财物捐赠给其他人。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圣人”,他们同罪人一样,都属凤毛麟角。而其他的大多数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更有着自己的无可奈何。抛弃一切,只为做好事,这个难度略微......

我们可以多些精致,但也可以少点利己

身处俗世,天下熙攘,皆为利往。但只有利己,却丝毫不顾及利他,就像花团锦簇的衣柜模特,毫无生气可言。我们要进步,需要的是调动起普通人心中的一丝善念,只有突破一己之限,拓宽自己生命的深度、宽度与广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凝滴成海,聚沙成丘。精致自己的同时,精彩丰富人生,自然会得到广阔天地,寂静的生活,与灵魂的升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