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宋朝學子皆有書可讀,看宋朝全方位的助學活動

歷史之上存在過的眾多歷史制度,絕大多數隨著時間湮滅,只有少數還在使用,其中就包括了科舉制度。而說到科舉制度,便不得不提到宋朝。

誠然,宋朝在科舉制度之上的“閃光點”沒有隋唐大,但是這個時代,卻是中國科舉制度走向完備的一個重要階段。

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文人的政治地位可謂是無二,而宋朝統治者不僅在政治之上重視文人,在教育之上更是毫不馬虎。

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宋朝學子皆有書可讀,看宋朝全方位的助學活動

統治者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專門發展教育,雖然說宋朝的經濟發展比較好,但是還是有不少的貧寒人家是無力支持孩子讀書的,為了保證教育質量,朝廷也專門制定了相關的條例,而其中就包括瞭如何助學。

一、宋朝的教育機構主要分成官學和私學兩方面

和現代教育一樣,宋代的教育機構也分為“公立”和“私立”這兩種,這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而是叫做官學和私學。由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官學”就是官方辦學,而“私學”正是私人辦學。

宋代的官學並不是一視同仁的,會根據階級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的學校,比如說專門為王公貴族的子弟們設立的貴族學校,普通學校和一些專門學校,換成現在就是重點學校、普通學校和專科學校,只不過這種重點學校是隻有靠著父輩的餘蔭才能夠進入,是十足十的“真貴族學校”。

而且這種官學還有中央和地方之分,上面所說的基本上為中央的官學,至於地方官學,基本上就是一些州學和縣學,而這其實是和宋朝的地方政治體制有著很大的關聯的,在此便不再贅述。

而宋朝的私學並非是宋朝一代的產物,私學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孔子所設立的杏壇,這是中國古代私學的最為高光的時刻。

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宋朝學子皆有書可讀,看宋朝全方位的助學活動

而宋代的私學,繼承著先朝的傳統,發揚著私學的普遍性這一實用點,在中國大地之上“開花結果”。在宋朝,甚至還出現了書院這一產物,豐富擴大了私學的教學規模,而且其中不少的書院甚至做到了美名天下揚的地步,足以見在宋代,私學未必就比官學差。

二、宋朝政府對於進入官學的學生的資助是全方面多層次的

宋代的讀書人比較多,其中貧寒人家的佔比比較高,面對這種情況,為了保證“重文”政策的順利推行,宋朝政府是大力給予這些學生資助以供其順利完成學業的,那麼宋朝的統治者們又是如何資助這些學生的呢。

第一就是減免學費,宋朝的學校,不論是當時的官學還是私學,都是需要交納一定的學費的,這和現在的大學教育並無什麼差別。

雖然說相較於私學而言,官學的學費比較低,但是,對於真正貧寒的人家而言,這些學費也是高不可攀的。

為了保證這些有才能的人不受到家庭條件的侷限,宋朝規定,如果能考上官學的話,各種費用是全免的,甚至還會另外補貼,這使得貧寒人家的孩子們可以不為生計發愁。

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宋朝學子皆有書可讀,看宋朝全方位的助學活動

這種補貼的金額也是比較大的,可能對於富貴人家而言,這些錢不過是錦上添花,甚至於連花都算不上,但是對於貧寒人家的孩子而言,這無疑是巨資,對於很多人而言,這筆錢不僅能夠保證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甚至還能有盈餘,上學還能拿錢回家,這可謂是天降的好事。這其實也從另一個角度激勵了宋代士子們的學習熱情。

除了第一點的減免學費外,宋朝還為這些學生準備好了考試費用,其中包括了路上的差旅費。古代和現代不一樣,趕路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更不用說在其中所耗費的精力了。

如果說任由貧寒學子自行進京趕考,他們身上的錢財自然不能夠保證他們能夠正常休息,所耗費的精力比已經在京城或者是富家子弟而言必然是更多,根本沒有辦法競爭。

而提供給這些寒門學子差旅費,就保證了他們能夠正常休息,不說多好,但是能夠保證精力耗費沒有那麼大,更有利於平等競爭。

在現代,一旦到了考試時間,考點附近的酒店賓館都會“順應時局”進行一波漲價,而漲價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代人早就已經學會了這個招數。京城的物價本身就比較高,又迎來一波漲價,寒門學子根本承擔不起,而朝廷就直接在京城建立一個臨時學校,供這些趕考的學子臨時住宿。

那麼這麼大額的資助金是從哪裡來的呢?全靠國家稅收?宋朝的經濟比起其他的一些朝代而言確實比較發達,但是全國學子這個分量實在太大,光靠國家稅收還是有些困難。

所以說宋朝政府就獨闢蹊徑,直接給這些學校撥款撥田,讓學校“自力更生”,用這些田產所獲得的收益當做助學的經費。一方面不荒廢田產,一方面又能夠助學,宋朝統治者這步棋可謂是下的極好。

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宋朝學子皆有書可讀,看宋朝全方位的助學活動

但是有一點需要明確,宋朝對於讀書的士子十分重視,而這些田產並不是讓師生來耕作的,而是對外出租,收取租金,用租金來維持學校的正常運營。

而這種田,其目的是為了支持教育的,選擇租賃這種田,其實就像是如今的企業家助學,所以說政府對於這種行為都是會給予一定的優惠的,稅會少收,甚至有的地方會不收。

三、宋朝除了官方助學之外,也有不少私人助學的行為,比如說捐書、資助等等

光靠著學田給學校增加收益,很明顯是不太夠的,而這就涉及到了私人助學這一範疇。

在如今,就有不少的企業家會資助貧寒但是品行兼優的學生的事例,一方面,這是在給自己的企業貼金,獲得一個良心企業家的稱號,在各方面都會順利很多,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提前投資,這些被資助的孩子們受到資助後,等到畢業自然會選擇自己的企業,這等於是提前招攬人才。

而在古代,這種行為更是多,有不少的鄉紳就會資助本地的貧寒學子,一方面為自己贏得一個好名聲,畢竟中國人極度看重面子,獲得一個大善人的稱號對於他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而另一方面,保不準這些寒門學子之中就能夠飛出來一隻鳳凰,成為官老爺。

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宋朝學子皆有書可讀,看宋朝全方位的助學活動

中國是一個講人情的國家,你為了他學習付出了那麼多,那麼相反,他功成名就之後自然不會忘了你,隨隨便便給點便利就遠遠超過那麼付出的東西了。

同時,除了金錢上的資助外,書本的資助也十分的重要,宋代的書本數量還是很少,書本是極其金貴的東西,不是一般人家能夠得到的東西,所以很多家中藏書很多的人也會選擇借書來資助一些學子。

這些人大多是一些士人,或者是因為落地或者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沒有成功入仕或者已經入仕,這些人為了後生的發展,會將自己的書本捐出,當然,不僅僅侷限於書本,在捐助書本的時候,也會伴隨著金錢。

而這種私人助學的行為,背後也是有政府的支持與鼓勵的,所以究其根本,宋朝的助學,是離不開政府的。

最明顯的就是,在這浩浩湯湯的私人助學熱潮之中,湧現了不少的官員的身影,但是這些官員並不是以官方身份存在的,而是以私人身份活躍在助學這一個大舞臺之上,有不少的清廉的官員甚至會選擇拿自己的俸祿來助學,自己樂的兩袖清風,這就是大德之人了。

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宋朝學子皆有書可讀,看宋朝全方位的助學活動

四、宋代助學風氣對於宋代社會的影響是正面的,它使得讀書向善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氣,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這種極度的偏向確實有其不足之處,但是對於文化教育而言,卻是極其正面的。

宋代的助學活動是全民性質的,有幫助學子的,也有被幫助的,這讓廣大的寒門學子能夠得到一個讀書上學的機會,考不考的上另說,讀書使人明智這句話並不是瞎說,就算考不上,有一定的文化薰陶,其實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

而且,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助學在另一個方面來說,更有利於政府挖掘人才,一個國家能夠蓬勃發展,最離不開的就是人才的輸送,宋朝政府此舉正是在為自己儲備人才的行為。而且這種助學行為會讓學子產生感激的心態,入仕為官之後會感念朝廷的恩情,不容易背叛。

同時,對於廣大普通老百姓而言,國家的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善舉。

參考文獻:《東坡志林》、《東京夢華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