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宋太祖廢座撤茶,那麼宋仁宗時,宰相朝臣們是如何議事的

文|烏啼月

最近瘋狂迷戀宋朝文化,為了更好地瞭解宋朝文化,便購買了許多關於宋朝的名作以求窺一斑見全豹,今日讀《細說宋朝》時,提到了宋太祖取消了宰相“坐而論道”,賜茶看座的情節,於是懷著好奇心去查閱了一些資料,但收穫甚少,皆以兩種情況為主:

①某日,範質宰相等人向宋太祖議事之時,宋太祖以自己眼睛昏花為由,讓範質將文書送到他面前,等到範質再想落座時,座位已被撤去,從此宰相就只能站著奏議朝政了。

如此說法,像極了上學時,同學們之間的玩笑,不知範質宰相是否摔倒?又或者是宋太祖聽膩了這些大臣的之乎者也,於是撤茶送客,而且坐觀其變,你們不是要說嗎?那就站著說,看你們能堅持多久?

清平樂:宋太祖廢座撤茶,那麼宋仁宗時,宰相朝臣們是如何議事的

宋太祖

②原本範質就是後周宰相,雖然宋初他還是是宰相,但仍然心存顧忌,所以力求站著將話說明白、說完就走,生怕宋太祖將其留下,哪還有心思談笑間飲茶論道呢?

如此說法倒也是合理,想象一下,當大臣們剛剛坐定,拿起茶杯之時,宋太祖突然來一句:如此辦事,你們竟然還有心思飲茶?此時大臣們的茶杯何嘗不會演奏出絕美的音樂呢?所以大臣們拒絕飲茶也應該不奇怪了。

如此說來宋太祖取消賜茶看座便是真的?筆者仍表示懷疑,於是便想著是否可以藉助《清平樂》尋找一些線索。為此寫下本文做一些參考和探索。

清平樂:宋太祖廢座撤茶,那麼宋仁宗時,宰相朝臣們是如何議事的

好水川戰役前夕

第一幕:好水川戰役前夕

筆者最先找到的是一幕是,宋仁宗與宰相晏殊談論是否主動出擊迎戰元昊主力的劇情,即好水川戰役的前夕。只見宋仁宗端坐於御案,晏殊則為站立,其中有一個細節,晏殊嚥了一下口水(不知是故意為之,還是意外之喜)。似乎合乎宋太祖廢座撤茶的規定,但實則不然,筆者認為是大戰在即,豈可安坐。

藉著劇情也不妨插兩句,本來應該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到了宋朝卻是將從中御,軍隊是否出擊,又如何出擊,最終大多數由宋仁宗決定。宋仁宗離戰場多遠,他怎會知曉戰場的具體情況呢?即使做了正確的決定,傳到戰場又是何時呢?

清平樂:宋太祖廢座撤茶,那麼宋仁宗時,宰相朝臣們是如何議事的

晏殊回京

第二幕:晏殊回京之時

晏殊回京,宋仁宗與先生敘舊。時間大概在1030—1032年之間。因為晏殊是在1027年被劉太后貶的,在這一集又推薦了23歲的歐陽修(1007年生人),到了1032年晏殊又被貶離京城了。

只見宋仁宗坐於御案,晏殊則被賜茶看座,談論的自然是師生之情,在此期間晏殊還飲了一口茶。

清平樂:宋太祖廢座撤茶,那麼宋仁宗時,宰相朝臣們是如何議事的

對簿公堂

第三幕:對簿公堂之時

先是呂相(呂夷簡)、王增、程琳在宋仁宗面前議事,對范仲淹進行指責,緊接著的一幕是呂夷簡與范仲淹對簿公堂。

宋仁宗照舊坐於御案前,其他大臣皆有座,但沒有放置茶的茶几,自然也沒有茶可喝。輪到誰發言站起來說話便是,當然爭論到興致時,即使說完也不坐下。倒是有不為權貴折腰的氣勢。

清平樂:宋太祖廢座撤茶,那麼宋仁宗時,宰相朝臣們是如何議事的

諫官進言

第四幕:諫官進言之時

因為夏竦伶養藝人,被他夫人告到了官府上,有失朝廷顏面。所以以蔡襄為首的三位諫官指責夏竦其身不正。宋仁宗依舊坐於御案前,而發言者蔡襄則是站立,以便發慷慨激昂之詞。依然沒有茶几看茶。

為了讓大家體驗一下宋仁宗的不容易,便把這原文抄錄如下。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不能齊家,何談治國?而未能齊家,亦正式為正其心之故,夏竦身為樞密使,參知政事卻閨門不睦,竟至夏夫人一紙狀紙,將他告上官府的地步,名是夏夫人的鬧劇,實則是夏竦自身不正之故。——《清平樂》

清平樂:宋太祖廢座撤茶,那麼宋仁宗時,宰相朝臣們是如何議事的

宋仁宗劇照

從中可窺見宋仁宗生無可戀之狀,自然不給茶是正確的,要是再心狠點,不給看座也合乎常理。

以上便是我對宋仁宗時,與朝中大臣商議的一些小小的探索,除了和晏殊敘舊之時有茶几、有賜茶外,其他幾個場景皆是沒有茶几,自然也不存在賜茶,而且不僅大臣沒有,觀察到的宋仁宗御案前也沒有。

也許是筆者疏漏了,但仍然覺得此番探索樂趣頗多,收穫也頗多。雖是談論宋太祖廢座撤茶一事,卻以君臣之禮得以窺見宋朝茶文化的一角何嘗不是意外之喜。廢座應該為假,至於撤茶,則不敢斷言,但與之相對的賜茶應該漸漸發展成為了一種榮耀的象徵,那麼賜茶的文化是否也因宋朝而起?不由得作出推測,宋朝茶文化之所以鼎盛,一定與君臣、文人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