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作霖时期,东北军打不过直军?

梅长苏自媒体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第一直奉战争的起因,在1920年直皖战役今后,直奉两系军阀一起操控了北京政权,奉系张作霖极力推荐亲日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出任内阁总理,致使了直奉争吵。梁士诒与直系的联系不好,奉系借梁士诒而分配中心的财政交通,借日款来赎回胶州济南铁路,用日款来支撑奉系的扩大方案,直系就不能容忍了,吴佩孚再三通电,揭露梁媚日卖国的丑行,梁士诒组阁近一个月,即于1922年1月25日托病请假离任出京。

张作霖决意武力抵挡直系,4月10日起,奉军就川流不息进犯,改名为“镇威军”。4月29日,张作霖抵达军粮城,本日向部队下达了总攻命令,直奉两军在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混战,吴佩孚亲到前哨督战,令主力在炮兵保护下迂回到奉军的侧后,俄然建议进犯,奉军是腹背受敌。

第16师于5月4日临阵倒戈,奉军暂编1师退出了丰台,造成了奉军西线溃散。吴佩孚又采纳诱敌深入的战术指挥直军且战且退,待奉军进入伏击圈后,隐秘率部绕至奉军的旁边面,建议猛攻,西线的奉军也全线的败退。

其时第二队伍的战斗力比较强,是奉军的主力,司令即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两年前张学良从东三省讲武堂结业,这也是他首次参与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其时吴佩孚在获胜今后,调了嫡派的第3师、第26师到东线,并亲身指挥进犯张学良的部队。张学良尽管率部勇敢打退进犯,可是由于奉军全体败局已定,只好指挥部队有秩序地向后撤退。

在这次战役中,奉军各部简直全线败退,仅有的战而能胜、退而有序的部队,即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统率的第二队伍。终究奉军在东西两线均失败,战士牺牲2万,战胜逃亡者万余,被直军俘虏了4万余人,总统徐世昌命令革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

6月18日,直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签订了停战公约,以榆关即是今山海关为两军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直军也大多数撤回原防,首次直奉战役宣告完毕。

总结

1、直系分为曹军和吴军,曹军一直在北京城里保持中立

2、吴军侦知奉军由津浦路包围保定南边的大战略目的,一开战就破坏了大段铁路,并在德州坚强阻击南下奉军,一起让东路新近归附的曹军26师自动侧击寻衅南下奉军,然后诈败,诱惑奉军放弃原有大战略目的,改大包围为小包围,转而进犯保定东部,成果踏进吴军预先设置的地雷阵,而且不按军事操典,如剿匪般一味蛮攻吴军用首次世界大战中构成的地雷、铁丝电网、重机枪和炮火帮助构成的现代化阵地,未能跳出吴军的如意算盘,致使锐勇尽失,中路和西路也一样中了吴军的寻衅诈败,猛攻地雷阵,结局一样。这是参谋长杨宇霆的失误

3、奉军没有预先想出破解地雷阵的好办法,而且不按军事操典,一味糟蹋炮弹整理地雷阵,却没有步炮协同,往往是清掉地雷反而给直军的反扑清出了路途,步卒不拿手攻坚,攻而不克,依赖马队克敌,也不拿手迅速构筑阵地火力点,克而不能守,阵地得而复失。这是老派将领如张景惠等的失误

4、张学良军团尽管进行了包围之类美丽的战术,可是被夹在李景林军团和张作相军团中心,发挥空间有限,不能左右大战略,主要被用于帮两个军团救火,只是在退避时,展现出了解军事操典的极强防护力

5、奉军得到日本的兵器资金帮助,不缺钱,所以奉军官兵战斗非常坚强,可是连日进犯,损失惨重,预备队的几个军团来得太慢,也缺少战斗力和战略上的新意,一味地填坑,终究致使崩盘。奉军后方只要蒙苏的要挟,比吴军有利许多,却不敢早些调集防护日本的吉林部队入关,然后未能构成兵力优势,是大帅张作霖自个的失误。吴军却成功联合了冯玉祥,安定了后方,而全力用兵于前方

6、吴军转守为攻后,仍然也无法打破张学良在山海关布下的现代化阵地,阐明在吴军与奉军都缺少重炮部队和伞兵空降的情况下,全世界此刻的战役形式仍是倾向于防守方的


钢铁军魂74532612


张作霖奉军新兵和土匪居多,而直系是北洋新军为核心!

张作霖在1916年就任“奉天督军”,麾下仅奉军三个师两万余人,难以制衡冯德麟、吴俊升等军阀,直到1918年“秦皇岛截械事件”,张作霖扩充军力至五万余,与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吉林督军鲍贵卿,共同掌控东北,成为世人所知的“东北王”。

至1922年4月直奉战争时,仅四年时间,张作霖名义上拥兵20万,但透过史料可知,奉军快速扩张的代价是,多数是新兵和土匪兵,军纪极差且分属各个派系,造成各部之间难以形成配合,军事器械更是极为落后,面对北洋新军演化的直系,奉军正面碰撞而全面溃败。

除军纪与军械外,直系占据着地理上优势,归属辽西朝阳和锦州都在直系手中,辽西走廊自明代中期便扼守东北方向稳定,即便推进至山海关附近,山地天然防御直系进可攻退可守,加上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不用长途输送战略物资,而奉系的运输补给却难以跟进,张作霖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兵力并未增长,但东北陆军讲武堂的淬炼,提升东北军中下层军官的能力,东北兵工厂生产的器械加持,使得奉军实力增强,而直系长期与各派争斗,虽然综合实力仍领先于奉系,但在正面战场无法形成压制,以至于冯玉祥倒戈而全面溃败。


综述:张作霖1916年仅用两万人,便撬动东北局势,1918年才开始真正崛起成为“东北王”。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沉淀的时间太短,难以与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直系抗衡,输在底蕴仍能知错就改,终于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扭转劣势,所以张作霖无愧为枭雄。


多臻贵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张作霖时期应该叫奉军,而奉军一度是能和直系军队相抗衡的,并不是一直打不过。

张作霖和直系军队打过两次。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奉系遭到惨败,被直军打了一个一败涂地。要不是吴佩孚最后阶段有些大意,奉系郭松龄又率领第3、第8两个旅拼死断后,加上日本人出面干涉,估计张作霖就要倒台了。

不过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奉军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虽然这次战争奉系能获胜主要原因是因为冯玉祥发动兵变。不过在初期的战斗中,奉军在热河、山海关都一度占据优势。在直军主力赶来以后也打了一个不分胜负。可见奉军此时的战斗力已经相当不错,和直军差不多了。

奉军出现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奉军将领原本大多出身草莽,讲义气但是不会带部队。虽然当上了师长、旅长,却根本不懂看地图,制定作战计划,部署火力,打仗时只知道一窝蜂,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崩溃。

这样的部队遇到曹锟、吴佩孚的虎狼之师自然是难以抵挡,一战即溃。

战后张作霖也是痛定思痛,对奉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奉军中郭松龄第3、第8两个旅和李景林的第7旅表现出色。而郭松龄、李景林都是出自军校,受过正规教育。张作霖于是重用军校出身的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等人训练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

此外张作霖还注重加强部队火力。他在俘获的皖系炮兵基础上大肆扩充炮兵,通过奉天兵工厂自造和进口火炮,使得奉军拥有了国内最强的一支炮兵部队。张作霖还从国外进口了坦克和飞机,加强东北海军。让奉军成为国内少数拥有海陆空军和装甲部队的军队。

经过改革以后的奉军战斗力大为增强,所以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在面对直军时还能略占上风。然而在第二次直奉大战胜利以后,张作霖因为赏罚不公,引起了郭松龄的不满。最终郭松龄起兵造反。虽然靠着日本人的支出,张作霖最终击败了郭松龄。不过此后他对军校出身的将领有了戒心,继续重用老兄弟。所以这奉军的战斗力又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所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