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吃飯嗎

本 書 價 值

怎麼做到既可以自在地享受美食,又能保持健康?

本書通過一套實證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剔除錯誤的進食模式。同時,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情緒和慾望,以更健康的態度面對食物,實現平衡人生。

閱 讀 收 獲

瞭解我們過度進食的原因

剔除錯誤的飲食習慣

掌握控制攝入熱量的實用技巧

金 句 精 選

1.其實暴食也許是一個訊息,告訴我們有某個問題被喚醒,而且需要被處理。P35

2.通往持續性的改變需要試驗探索、自我察覺及接納,原本認為困難的事情也許其實很簡單。P78

3.花點時間考慮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吃了想吃的食物,你會感到滿足,不會再吃其他的東西。P170

注:上述頁碼為句子在實體書中所在的頁碼。

你真的會吃飯嗎

作 者 簡 介

[美]珍・克里斯特勒(Jean Kristeller)

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耶魯大學博士、正念飲食覺知訓練創始人。她發表過的學術論文逾五十篇之多,受到《波士頓環球報》《巴爾帝摩太陽報》等眾多媒體的廣泛報道。

目 錄

第一部分:吃飯,不那麼簡單

一、培養正念習慣

二、真正的飢餓感

三、培養外在智慧

第二部分:好好吃飯的練習

四、改變你的飲食模式

五、你是真的餓了還是想吃

六、開心享受,但不一定要吃完

七、不再執著熱量

八、告別壓力型進食

正 文

飲食和每個人息息相關,但如何能既享受食物,又保持身材和健康,卻是多數人不能攻克的難題。正念飲食法將幫助讀者達到這個境界。

在瞭解和練習正念飲食前,先認識一下這套方法的兩個基礎要素。

①正念飲食的四個核心元素:

靜坐

瞭解你的意志力量

擁抱而非對抗食物

感受科學調節的影響

②正念飲食的兩個方法:

聆聽自己的內在智慧:利用飢餓感、滿足感、情緒和想法的覺知

聆聽自己的外在智慧:利用食物能量知識

第一部分:吃飯,不那麼簡單

一、培養正念習慣

所謂正念,就是你專注且不加批判地察覺自己的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它能讓人更深層次地聯結智慧心智,促進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

當智慧心智運用在飲食上時,我們可以培養出正念飲食的好習慣。它包括以下幾項原則。

①只有你瞭解自己的身心需求:一個人有多餓多飽,需要吃多少,只有自己知道。而一旦深入瞭解自己的內在智慧和外在智慧,我們會對健康、體重做出彈性抉擇。

②你可以通過想法和感受來了解自己,而不是懲罰自己:學會開放面對自己的身體、情緒和飲食習慣,不去批判它們,能夠幫助我們更明智地決定吃什麼、吃多少。

③沒有不好的食物:食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不同程度的價值和滿足感。

④計算熱量是重要的:瞭解食物的熱量價值和自己的需求量,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飲食決定。

⑤你的內在及外在智慧可以相互合作:這兩種智慧源自正念且互補,引領我們在每個當下做出決定。

⑥仰賴意志力及罪惡感會導致不滿及掙扎:與自己進食的想法和情緒保持聯結,才能更好地做到正念飲食。

⑦你總會與食物產生某種關係:吃東西時的心境,決定了我們和食物的關係是正面或負面。

⑧每一口都能夠發現喜悅:學習正念,讓我們能充分享受食物帶來的喜悅和滋養。

⑨你的生命不限於飲食習慣:飲食和體重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人生還有更多層面值得我們去察覺、關注和欣賞。

你真的會吃飯嗎

二、真正的飢餓感

很多時候,我們的進食都是盲目的。它讓人喪失自控,使人吃得更多,享受卻更少。只有知道自己為什麼進食,才能更好地避開錯誤的進食模式。

1.我們進食的原因

進食的原因多種多樣,懂得區分,才能更好地掌控飲食習慣。它包括以下幾個:

①生理飢餓:飢餓感是身體產生的重要訊息,也是最健康的進食模式。作者說,聯結飢餓感,是盲目飲食最強大的剎車系統。

②看到食物:只要看到、想到或聽到食物,就誘發想吃的渴望。

③記憶:喜歡某種食物,和過去的經驗有關。比如,小時候,媽媽做的手工餅。

④社交壓力:因為身邊的人都吃,所以我們也照做了。比如,和朋友逛街,有人提議吃蛋糕,你怕被說不合群,也點了一份。

⑤說服我們自己吃東西:利用自己的想法把進食合理化。比如說,“我只吃一口。”

⑥想要做“壞事”:長期節食者常出現“我想要做壞事”的想法,於是在掙扎中進食。這大多和我們的成長背景有關。

⑦想要被安撫:在壓力、悲傷、憤怒、焦慮、疲倦等狀態下,很多人會把高熱量食物當作自我安撫的工具。

2.感到飽足的三個元素

作者說,我們經常自動化繼續進食,以至於超過了飽足感和舒適感。為了避免過量進食,我們要學會察覺飽足感。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做到。

①味覺滿足感:飢餓時,食物顯得特別好吃。沒那麼餓之後,味覺滿足會降低。留意味覺滿足感,將幫助我們決定眼前的食物值不值得吃。

②腹部飽足感:它不是飢餓感的反向,而是依照所吃的食物重量和體積形成的感受。也就是說,肚子裡裝的食物越多,慢慢地就會有腹部飽足感。留意它,將幫助我們決定什麼時候停止進食。

③身體飽足感:開始時,它會提升體力和整體健康感覺。但如果進食過量,這些感覺就會下降。留意身體飽足感,能讓我們避免過量進食。

你真的會吃飯嗎

三、培養外在智慧

內在智慧幫助我們決定吃多少、什麼時候吃,達到減重的目標。而外在智慧,即瞭解食物的能量知識,將提升我們飲食目標的成功率。

大多時候,人們提到食物熱量就會焦慮。事實上,它和其他恐懼一樣,我們越瞭解它,就越自在,也更能掌控它。

我們應該正視並接納“熱量”這個詞,它是給予我們能量的東西。同時,學會像金錢預算一樣管理熱量預算,不必要的焦慮就會消彌。

當我們留意食物的能量價值和自己所需的食物能量時,就能更好地結合內在智慧,在飲食上做出明智的選擇。

此外,學習愛上運動。它不僅能降低疾病風險,也能協助我們改善體態和燃燒熱量。比如,對久坐不動的人來說,每週75分鐘的快走能增加兩年壽命。也就是說,每天只需10分鐘,就能改善你的生活質量。正如作者所說,活著就要動,多動身體更舒服。

第二部分:好好吃飯的練習

四、改變你的飲食模式

以下練習將協助我們培養正念的能力,以及傳授如何正念進食。

練習1:正念呼吸

①運用腹式呼吸做三到四個深呼吸,肩膀放鬆、肚子放鬆。腹式呼吸是把氣吸到腹部去。可以把手放在腹部上,吸氣時,腹部頂起來,呼氣時,從腹部把氣慢慢吐出來。

②呼吸慢下來,找到平常的呼吸速度和節奏。

③跟隨呼吸,留意整個過程。吸氣時,空氣是冰冷的,吐氣時,空氣是溫暖的。

④走神時,用呼吸把注意力帶回,察覺當下的每個感受、想法、情緒和經驗。比如,鼻尖空氣的感覺、身體的延展或腹部的起伏。

⑤在你設定的時間結束,靜坐10~20分鐘。

練習2:迷你靜坐

①進行幾次深呼吸,放鬆肌肉。然後,放慢呼吸的速度。

②留意自己的情緒、身體感受或想法,同時把注意力放在想要的位置上。比如問自己:我感覺如何?大腦在想什麼?

③察覺你發現的事物,無需批判它們。

④觀察它們,然後,選擇如何有效響應而不是自動反應。

你真的會吃飯嗎

練習3:正念進食

①準備四顆葡萄乾放在面前,閉上眼睛。通過迷你靜坐讓自己變得平靜專注。

②張開眼睛選擇一顆葡萄乾。留意它的大小、質地,就如同從未見過或吃過它一樣。聞起來如何?輕觸嘴唇時什麼感受?

③閉上眼睛,將葡萄乾放進嘴裡,先不要咀嚼,用舌頭碰觸,讓它在嘴裡滾動。留意它給你的感覺和味道。

④開始慢慢咀嚼,充分體驗每一口葡萄乾的味道。察覺味道有什麼變化?什麼時候有吞嚥的衝動?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⑤繼續咀嚼,直到從它那兒萃取出全部的愉悅感,然後吞下。此時感受如何?

⑥用同樣的方法吃第二顆和第三顆葡萄乾。它們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處?你發現了哪些驚喜?察覺整個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你是否會批判葡萄乾?你對葡萄乾瞭解多少?它在哪兒生產?如何採收和包裝?如何從產地到你的面前?

⑦準備吃第四顆葡萄乾前,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想吃它。然後,再決定吃還是不吃。如果決定吃這顆葡萄乾,那麼,要像吃前三顆一樣,用正念的方式。

⑧無論你是否決定吃第四顆葡萄乾,想想自己是如何做出決定的。比如,決定過程是怎樣的?其間有什麼想法、疑惑或擔憂?

⑨結束時,進行兩到三個深呼吸,把覺知帶回身體,接著張開眼睛。

五、你是真的餓了還是想吃

以下練習將協助我們瞭解和辨識飢餓感,避免盲目進食。

練習:感受飢餓的程度

①設定飢餓感量尺來評量飢餓感。量尺區間為1~10分,1分表示完全不餓,5分表示中等飢餓,10分表示非常飢餓。

②運用迷你靜坐讓自己向內專注,開始察覺自己的內在世界。

③察覺你的飢餓程度,嘗試將生理飢餓和其他進食原因區別開。問自己:我的飢餓程度是輕度、中度,還是非常飢餓?飢餓感在身體的哪個部位?飢餓是什麼感覺?腹部有哪些感覺?身體有哪些感覺?

④留意腦海中浮現的飢餓程度,1分是完全不餓,10分是非常餓。然後,問自己是如何決定這個分數的。

⑤深化覺知。感受自己在不同的飢餓分數下,身體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⑥留意你的情緒和想法,或者引起進食衝動的情境。它能讓你更瞭解自己的進食模式。

你真的會吃飯嗎

六、開心享受,但不一定要吃完

以下練習將幫助我們覺知腹部和身體飽足感,避免過量進食。

練習:喝下500毫升水

①設定飽足感量尺來察覺飽足感。量尺區間為1~10分,1分表示一點都不飽,10分表示非常飽,中度飽足因人而異,大概是6或7分。

②準備500毫升飲用水,分別裝在兩個杯子裡。建議在空腹時進行此項練習。

③閉上眼睛,深呼吸。

④用飽足感量尺評估你的飽足程度。此時,你的腹部飽足感是幾分。同時,留意腹部飽足感的感受。

⑤快速喝下其中一杯水。運用飽足感量尺,評估此時的飽足程度。你的分數有什麼變化?你是如何決定這個分數的?

⑥快速喝完剩下的一杯水。再次為自己的飽足感打分。這時,你的分數有什麼變化?留意喝水如何影響你的飽足程度。

七、不再執著熱量

以下練習將協助我們建立飲食計劃。它讓我們可以自主決定在飲食中減少哪些食物。

練習:500大卡挑戰

①想想自己平常都吃哪些食物。這包括家中用餐和外食。

②找出5~10種可以不吃,或者可以減量的食物。在這些食物中找到每天減少500大卡的方式。比如,晚上不吃一杯冰淇淋而是吃半杯,把大薯換成小薯。

③製作一張表格,用來決定每天怎麼減少500大卡。表格包括日期、餐點、食物分量、熱量等元素。減少熱量卡數時,你可以在三餐中各減少100大卡,在兩次吃點心時各減少100大卡。

④執行計劃時,運用表格來追蹤進度。同時,建議保持一個彈性的心態,不必嚴格限制每天一定吃多少。有時候可以多吃點,有時候可以少吃點,只要按照每週或每月設定的熱量預算就好。

你真的會吃飯嗎

八、告別壓力型進食

以下練習將幫助我們識別情緒和進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在進食中更明智地喊停。

練習1:辨識你的飲食模式與情緒反應之間的鏈接

①察覺自己在焦慮、憤怒、憂鬱、無聊或其他情緒時,是用什麼方式面對和獲得安撫的。吃東西是你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嗎?如果是,具體是什麼情況?你需要吃多少?

②不餓卻吃了東西時,想想是否是因某種情緒誘發的。這時,你的感受如何?

③辨識這些情緒的同時,思考是否有某種食物和特定的情緒有聯結。比如,某人一憤怒就想吃巧克力。

④探索情緒誘發因素時,留意整個過程的經驗,以及它們什麼時候出現。比如,吃了東西,感覺變好了,還是變得更糟了?吃了一份之後,是否能停得下來?這些答案將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

練習2:隨著衝動的海浪漂浮

①當你不是生理飢餓,卻感覺到強烈的情緒反應或進食渴望時,可以做此項練習。

②深呼吸,感受你的情緒。它有多強烈?它在身體的哪個部位?留意你腦海中浮現的想法。

③察覺自己在感受這些情緒時,對食物的渴望有多強烈。如果你有強烈的感覺,那麼它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有多強烈?你渴望哪些食物?

④留意你的想法、情緒及渴望,無須批判。嘗試觀察這些感覺和衝動,直到它消失。這些察覺將強化你的覺知和你隨著情緒漂浮的能力。

結 語

自知者明。有了自知,人才能對自己的不足對症下藥,變得更好。

正念飲食法不僅引導我們更健康自在地吃,它的原理在探索自我和覺知自我上也大有裨益。

可以說,這不只是一本針對飲食的書,亦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